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原創

2025年09月19日,14时14分46秒 港股动态 阅读 6 views 次

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

原創

日期:2025年9月19日 下午2:49作者:遙遠 編輯:Lily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亮眼,恒生指數一度突破27000點。這背後,既是市場開放不斷推進的結果,也得益於監管機構的協同發力。

但也應清醒認識到,港股市場中仍存在大量問題企業,部分公司高管未能遵守上市規則,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擾亂市場正常秩序。

在此背景下,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00388.HK)在積極引入優質企業上市的同時,持續加大對違規行為和非法活動的打擊力度。

強勢監管,問題公司面臨持續壓力

Wind數據顯示,在港股2600多只個股中,超過1400只為股價低於1港元的「仙股」。問題公司往往集中在這一群體中。

從今年監管案例來看,多數被點名的公司來自創業板,普遍存在股價低迷、業績持續不振、債務問題嚴重、財報披露「難產」等特徵。

據港交所披露,今年上半年共開展86宗調查,其中主板75宗,創業板11宗。期内新啓動調查28宗,完成調查14宗。

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原創

不僅如此,港交所還進一步對問題公司施加壓力,同時對上市公司違規的人員進行紀律行動,這一舉措在今年下半年以來力度更大。

財華社根據Wind資料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單是因「未能維持足夠營運水平」原因而被港交所勒令停牌的港股上市企業就至少有6家。這些公司包括遠東控股國際(00036.HK)、拉近網娛(08172.HK)、文業集團(01802.HK)、和嘉控股(00704.HK)和大地國際集團(08130.HK)。由於自身面臨嚴峻挑戰,上述企業股價表現糟糕,均為「仙股」,市場交投萎靡。

例如,7月31日,港交所認定遠東控股國際因業務運營及盈利能力不足、財務資源緊張等,未能維持足夠營運水平,不符合上市規則第13.24條,股份暫停買賣。若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將其除牌。

7月15日,港交所決定文業集團未能維持上市規則第13.24條所規定的足夠營運水平及資產價值,股份將停牌。公告指出,文業集團唯一業務營運規模不斷縮小,過去四年大部分時間錄得虧損淨額、負債淨額及經營現金流出淨額,港交所認為其業務不可行且無法持續。

這些被「點名」勒令停牌的公司,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扭轉頹勢極其困難,最終結局或將是被除牌退市。

這體現了港交所監管的主動化和「零容忍」態度:不再被動等待公司「自然死亡」,而是主動出擊,清退已喪失持續經營能力、淪為「殼股」或「僵屍企業」的公司,堅定維護市場質量和投資者利益。

違規高管被「揪」出

在清退問題公司的同時,港交所也將監管矛頭指向侵害投資者權益的個人——上市企業高管。

今年上半年,被港交所執行行動及製裁的主要是個人,其中被公開譴責的個人達18人(上年同期為13人);僅由規則執行部發出監管信函的個人為40人(上年同期為46人)。

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原創

根據港交所公開信息,年初至今,已進行19次針對上市公司個人的紀律處分。涉及的企業及個人包括:復宏漢霖(02696.HK)及一名前董事、百信國際(00574.HK)兩名前董事、鑫苑服務(01895.HK)兩名前董事、新世紀醫療(01518.HK)及六名董事以及萬馬控股(06928.HK)兩名前董事等。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首次因上市公司兩名前任董事均未配合港交所與證監會調查,而對萬馬控股的前執行董事馬小秋及前獨立非執行董事金來林採取紀律行動。

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原創

公司違規,根源往往在於相關個人的失職或不當行為。從「懲處公司」深化到「問責個人」,旨在大幅提高違規的「個人成本」,形成強力威懾。清退不合格公司與問責失職高管,構成相輔相成、高效的監管組合拳。

市場出清加速,港股迎來健康「新陳代謝」

在港股IPO市場熱度不減的同時,港交所也在加速清理不良企業,提升市場整體健康度。

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已有38家公司退市(同期新上市企業為63家)。其中,有17家被港交所強製摘牌,19家為自願退市。

強製退市公司多因經營困難、年報難產、長期停牌觸發退市機製;自願退市企業則多因股價低迷、成交不活躍或正在進行重組。

港交所雙線出擊:強退問題公司、嚴懲違規高管,市場加速淨化原創

近期最受矚目的案例,是昔日房地產巨頭中國恒大。其股份因長期停牌超過18個月,且未能滿足復牌指引以恢復交易,於8月25日被港交所強製退市。

中國恒大曾在2017年達到約4000億港元的市值巅峰。然而,在嚴重債務危機及涉嫌違法犯罪等多重因素衝擊下,公司經營狀況急劇惡化,最終上市之路戛然而止。這一案例再次印證:資本市場不存在「大而不倒」的神話,唯有合規經營、穩健發展才是企業長久存續的基石。

總結

港交所通過強化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審查、加大對高管的個人問責、加速問題企業出清,正推動港股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健康生態。

這一方面提升了市場整體質量,增強了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也明確警示所有市場參與者:上市地位不是「免死金牌」,合規、誠信、可持續經營才是企業在資本市場存續的根本。未來,隨著監管持續細化與落實,港股有望在高質量軌道上行穩致遠。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1小時前
【IPO追蹤】黃金巨頭來襲!復雜市況下能否「掘金」?
3小時前
被證監會點名「股權高度集中」!山高控股股價重挫超56%
18小時前
中國移動出手!這家港股公司股價飙漲68.5%
18小時前
氫能概念「拔地而起」,這家公司一度漲超100%!
22小時前
【港股收評】三大指數回調,教育股領跌,氫能概念股異軍突起
23小時前
折價配售募資15.55億港元,股價走高!微盟被另眼相看?
前天
旅遊市場熱度升溫!香港中旅大漲逾10%
前天
機器人概念強勢拉升!港股A股共振,主力關注哪些新催化?
前天
佰澤醫療兩日股價漲幅近100%,南下資金兇猛?
前天
【港股收評】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消費股普漲,機器人概念重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