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安永:多維度解讀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擘畫香港更美好未來原創

2025年09月18日,11时19分17秒 大行报告, 投资建议 阅读 2 views 次

【大行報告】安永:多維度解讀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擘畫香港更美好未來

原創

日期:2025年9月18日 上午9:49作者:一枝 編輯:Danna

財華社2025年9月18日訊,昨日,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2025《施政報告》(下稱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全面部署北部都會區發展、金融、貿易、科技、人才、教育、民生、綠色轉型及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融合等核心議題,展現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下稱政府)在國家『十五五』謀篇佈局之年,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精準回應本地需求、前瞻佈局未來產業的決心與能力。

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表示:「本年度《施政報告》結構清晰、措施務實、目標明確,既強化『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文化,亦體現『高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的治理智慧,為香港經濟轉型注入強勁動能。我們相信,香港將繼續發揮聯通世界的關鍵角色,聚焦協助更多企業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創造商機和經濟回報,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提速北都建設重塑經濟格局

報告對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作出突破性部署,明確提出將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賦予政府更大靈活性與法定權力,以簡化審批、放寬土地用途、加速基建交付,並建立便捷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及數據與生物樣本跨境流動機製,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科研與高端製造產業生態。

李舜兒指出:「專屬法例的製定是製度性突破,將大幅壓縮項目落地週期,提升投資者信心。配合『片區開發』模式與法定園區公司機製,有助吸引全球龍頭科技企業與研發機構進駐,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報告同時加速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建設,採用「邊建設、邊進駐」靈活模式,並公佈《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明確生命健康、微電子、新能源人工智能四大支柱產業佈局。

李舜兒補充:「北環線主支線同步推進、港深西部鐵路加速規劃,標誌著『基建先行』策略全面落實。當『硬聯通』與『軟聯通』同步深化,北部都會區不僅是土地供應的解方,更將成爲驅動大灣區科創協同、製度對接與人才匯聚的核心引擎,重塑香港未來30年的經濟地理格局。」

驅動AI落地築牢治理根基

報告提出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AI)發展策略,安永大灣區科技及數據通主管陳永誠指出:「其成功將有賴於健全的治理與資料安全框架。成立『人工智能效能提升組』是推動政府部門,特别是對市民服務部門採用AI的重要一步。」

政府亦致力支援私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透過數碼教育、人才再培訓及針對性的資助計劃,加快AI技術的整合。政府已預留10億港元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上遊研發、中下遊成果轉化及應用場景拓展。律政司亦將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視更廣泛應用AI所需的法律配套。

陳永誠補充:「我們樂見政府就AI治理提供更清晰指引,這對推動AI應用至關重要,亦樂見政府支持全方位的AI研發工作。」

該行指出,同樣迫切的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隨著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主導規劃,該區將成為科技與跨境協作的重要樞紐。政府建議立法推動科研與AI測試所需的跨境資料流通,特别是在河套區及大灣區,這對區域創新至關重要。然而,這必須以穩健的資料治理為基礎,確保私隱、法規遵從及繫統互通,方能全面釋放AI潛力,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創新領袖的地位。

貫通產學研鏈構築人才高地

繼去年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專門委員會之後,今年的施政報告繼續通過統籌政策資源、打通發展鏈條,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製度化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標誌著人才戰略進一步從「搶人才」邁向「育人才、留人才、用人才」的繫統性升級。

李舜兒表示:「此舉是對全球人才競爭格局的精準回應。當教育輸出科研人才、科技提供應用場景、產業創造高增值職位,三者形成閉環,方能真正打造可持續的國際人才樞紐。」

報告亦明確支持香港都會大學等應用科學大學(下稱應科大)與内地職業院校共建大灣區交流平台,推動學歷互認,並鼓勵應科大與龍頭企業合作推動「產教融合」。

李舜兒指出:「當香港的高等教育不再局限於傳統學術路徑,而是與產業需求、科技前沿、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行行出狀元』,為青年開拓多元出路,為經濟注入源源動力。」

優化家辦生態激活藝術品交易

本週一,政府宣佈投資推廣署已協助逾200間家族辦公室(家辦)落戶香港,超額完成績效目標。「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推出以來亦甚受市場歡迎,報告提出優化CIES中針對購買物業的成交價限製及可算入額。

對此,李舜兒指:「我特别樂見此前安永提出的部分政策建議得到政府積極回應,例如將CIES的住宅物業投資門檻由5,000萬港元下調至3,000萬港元。安永團隊高度認同報告方向,並將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協助企業與人才把握新機遇,共建繁榮香港。」

安永金融服務香港稅務合夥人林俊銘表示歡迎有關優化措施,他指出:「措施將有效吸引更多高淨值人士落戶香港,為香港帶來更多資金,鞏固其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政府應把握這一批來港的高淨值人士,優化家辦稅務優惠措施,將家辦可投資範圍擴展至藝術品、紅酒、收藏品等資產類别。此舉可加強CIES及家辦的協同效應,同時推動香港文化藝術長遠發展、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

暢通資本通道提升上市引力

報告提出多項提升香港資本市場效率的措施。安永2香港資本市場服務發言人賴耘峯表示:「資本市場始終是支持香港步向多元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們必須持續維持其資本市場活躍。優化主要上市要求,以及便利海外公司,包括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來港進行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對維持香港交易所競爭力至關重要。我們亦建議試行『新股通』,並將更多二次上市企業,特别是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公司納入『港股通』,以豐富内地投資者選擇,提升企業流動性,進一步吸引海外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縮短股票結算週期至T+1,將可降低交易成本及結算風險,同時提升市場效率,進一步增強香港資本市場競爭力。」

訂製政策包錨定戰略外資

報告建議推出優惠政策包,以吸引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外資企業來港投資及設立業務。安永香港及澳門區稅務主管鄭傑燊表示:「採用這種高度協調性的方式能簡化企業落戶流程,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營商友好平台的地位。我們建議在優惠政策包設計中納入企業財資中心(CTCs),並計劃於2026年中期完成稅務優惠優化研究,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與融資,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樞紐的地位。同時還應考慮採用符合BEPS支柱二標準的合資格可退還稅收抵免機製。」

報告亦強調香港應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進行戰略性重新定位,建設成為全球樞紐。報告重點提出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人才培訓與專業服務配對,強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鄭傑燊指出:「設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合作平台將展現香港在綠色科技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此外,通過開拓中東和東盟旅遊市場(包括清真產業支持),將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及經濟合作。這些舉措符合香港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超級增值人』地位的發展目標。」

引内銀設總部強金融生態圈

報告提出香港金融管理局會大力推動内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金融服務香港稅務主管何耀波指出:「吸引更多中國内地銀行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將提升香港金融機構集中度,強化其作為全球深度且具流動性的金融樞紐。地區總部需要高層決策者、資深銀行家、會計及法律專家及合規人員,創造高價值職位,吸引全球金融人才,並培育更成熟的人才庫,惠及整個金融業。香港正大力拓展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市場,為滿足這些市場的復雜產品需求,銀行必須開發更精密的跨境金融解決方案,包括項目融資、並購顧問、結構性產品與風險管理工具,從而豐富香港的金融產品生態。」

打造綠色樞紐連接一帶一路

報告強調香港作為多元化的國際樞紐,提出多項新倡議,包括飛機回收、電動車電池回收、綠色海運燃料加注中心等,並透過與「一帶一路」國家推動綠色合作,展示香港作為綠色國際樞紐的定位。

香港及澳門區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陳奕新表示:「配合國家的『雙碳』目標,於香港及與大灣區合作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鏈及氫能項目,將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與大灣區碳市場的合作,以及未來自願碳信用標準的製定,亦將為香港企業的減碳工作開拓新的機遇。」

賴耘峯補充:「航空燃料與氫能相關樞紐的發展,將吸引更多來自中國内地及海外的領先企業來港設立業務並進行融資,進一步豐富香港的IPO項目儲備,提升資本市場對綠色科技企業的承載力與吸引力。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18小時前
【大行報告】世邦魏理仕 :多維度深度解讀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
9月9日
【大行報告】安永:香港從「超級聯繫人」晉升為「價值鏈增值者」
8月15日
【大行報告】景順趙耀庭:四大催化因素可能推動港股進一步上升
8月11日
【大行報告】中泰國際8月港股策略:市場高位整固,β普漲轉向α掘金
7月31日
【大行報告】富達國際:香港投資者對數碼資產興趣日增,而且傾向短線投資
3月4日
【大行報告】致同香港:AI增強投資者信心,帶來眾多私募股權投資機遇
2月27日
【香港財政預算案】畢馬威解讀預算案:聚焦經濟增長、家辦、醫療資源及發債
2月27日
【香港財政預算案】羅兵咸永道解析財政預算案:聚焦TMT、ESG、新型工業化及基礎設施發展
2月18日
光大證券給予阜博集團(3738.HK)「買入」評級,目標價9.2港元
1月24日
標普:碧桂園(02007.HK)成功發行可轉債彰顯融資實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