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规拟提高跨境同业融资政策透明度和规则性 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稳定流动性
央行新规拟提高跨境同业融资政策透明度和规则性 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稳定流动性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中国人民银行9月12日消息,为进一步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境外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通知起草的背景,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成效,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64万亿元,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不断提升,使得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流动性的需求明显增强。为满足市场合理需求,有必要提高跨境同业融资政策的透明度和规则性,以稳定的政策预期激发境内银行展业的积极性,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稳定的流动性。同时,为平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也要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在岸人民币有序流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境内外主体跨境使用人民币的合理需求。
这位专家表示,通知将融出方向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框架管理,正是顺应市场发展进行的政策优化,可更好支持人民币同业融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亦有助于形成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保持稳定的预期。
关于通知起草的主要考虑,具体看,一是实现对各类业务的全覆盖。针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创新需求,通知改变了以往按业务品种分别制定规则的模式,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之间存在实质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类人民币资金融入和融出业务纳入统一框架管理,体现了平衡业务创新与规范管理的政策意图。
二是支持境内银行自主展业。通知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明确允许境内银行可在净融出上限内,自主开展各类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这一规定减少了银行因业务规则模糊而产生的展业顾虑,客观上提升了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增强了银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银行自主性的提升,有利于为境外提供更为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从而更好促进离岸市场人民币供求平衡。同时,通知明确了境内银行是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银行,要求业务由银行总行归口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通知沿用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模式,按照有多大资本、多强资金能力做多大业务的原则,将境内银行净融出余额上限与其一级资本净额相挂钩,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通知针对境内外资银行资本普遍不高的情况做出了合理化安排,有助于提升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空间,更好发挥其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优势,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四是对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通知统一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净融出的上限管理,相当于给目前境内银行多个同类业务的“水龙头”加装一个“总阀门”,央行主要通过参数调整“拧紧”或“放松”阀门,起到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定有序向境外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据了解,央行设定的初始参数充分考虑了银行开展业务的实际情况,也为未来预留了较为充分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