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龙头“囧途”:实控人两谋“退位”,东莞模具商贷款入主五洋自控
图源:公司官网
五洋自控(300420.SZ)昨日公告,实控人夫妇候友夫、蔡敏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15%的股权,总价6.75亿元,公司实控人将因此变更为姚小春,其背后是一家来自东莞的汽车模具企业。
这次易主,外界早有预期,2024年12月,侯友夫、蔡敏就有“退位”之意,彼时两人计划向无关联第三方蔡继东转让10%股权。由此形成一种罕见的局面——蔡敏清仓股权,不再是实控人,侯友夫和蔡继东共同控制上市公司。
不过,股权转让因今年1月蔡继东终止交易而未能成行。时隔8个月,侯友夫、蔡敏的“退位”态度更为坚决:合计持股比例将下降至4.74%,彻底放弃控制权。
一年之内两度筹谋大比例协议转让,背后是一番令人唏嘘的光景——5年前,五洋自控通过大手笔并购站上国内立体车库龙头之位,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公司不仅更名“五洋停车”,还融了上市以来最大一笔资金。眼下立体车库前景悲观、争议缠身,龙头深陷囧途。
立体车库龙头“囧途”中易主
2015年上市时,五洋自控主要做煤炭行业的生意,核心产品是散料搬运设备。上市后,便迅速开启一系列重磅并购,其主业由此拓展至机械式停车库制造、智能仓储物流、固态存储、无人艇。
并购的重头戏是机械式停车库,公司前后耗资8亿收购深圳市伟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伟创自动化”)和山东天辰智能停车有限公司,彼时公司描绘的蓝图是“在机械停车行业形成南北双核格局”。
2018年,五洋自控迎来高光时刻,立体停车设备业务营收高达6.2亿,占营收比重超过62%,进一步奠定龙头地位,公司当年也索性更名为“五洋停车”。
2019年,五洋自控在融资路上高歌猛进,拟定增融资7.59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外,四大募投项目的重心全放在立体车库领域。这四大募投项目的后续命运,最终成了这家龙头企业易主的关键注脚。
2019年定增募投项目
2022年以来,五洋自控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频率终止投资或缩水投资以上项目,造成的实际效果是,截至2024年,这笔7.59亿的融资款中,6亿被用来补充流动资金。五洋自控的境遇也随之一路下坡,营收不断萎缩,两度陷入亏损。
这其中,公司给出显而易见的外因是,“整体经济下行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降低了市场对停车泊位需求的迫切度,减缓了下游客户的投资进度,导致机械停车位建设需要量阶段性放缓。”而更深一层的原因是,立体车库至今仍面临着“不好用”的尴尬困境。
据《2025年度停车产业论文集》(来源: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机械式停车库累计泊位985万个,行业平均闲置率高达42%。部分住宅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闲置率超60%。
被吐槽的通病包括开发商为压缩空间导致车位太窄,不适用现在主流销量车型SUV,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高等。《南方周末》近期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五洋自控子公司伟创自动化的创始人在采访中表示,“对比高峰期(2015-2022年),现在公司立体车库的业务量下滑了一半”,此外,甚至有业内人发出“行业都要没了”的悲观论调。
来源:Wind
行业剧变中,五洋自控也难逃前期高频并购的反噬,仅立体车库相关的两笔并购就积攒了5亿商誉需要消化。雪上加霜的是,公司通过并购进行的其他布局此时难以扛起业绩重任,例如,其无人艇业务布局9年,至今未实现市场化销售。
东莞模具企业创始人接棒
根据交易方案,侯友夫及蔡敏夫妇拟协议转让15%股权,总价款6.75亿元,交易完成后,两人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2.38%、2.36%,实控人将变更为姚小春。
公开信息显示,姚小春2005年创立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工业科技”),现任中泰工业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姚小春此次收购的资金,一半来源于旗下核心资产中泰工业科技,剩余的将通过银行并购贷款完成。
中泰工业科技起步于中国模具制造名镇——东莞市横沥镇,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车身结构的模具企业,聚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直供国内大型主机厂、新能源车厂及全球一线汽车OEM厂等。
相较于当前市场热衷的科技新贵接盘叙事,五洋自控接盘人的背景显然不及预期。易主消息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五洋自控大跌5.71%。
尽管公告中姚小春一方明确表态,未来12个月内无重大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亦无改变或调整上市公司主业的计划。不过,10年未能圆上市梦的模具企业创始人,此时贷款入主一家前景不明的立体车库龙头,其“不调整主业”的承诺,很难令市场信服。
需要注意的是,中泰工业科技2014年就曾筹划IPO,彼时营收规模在2亿左右,于2015年正式提交上市申请,其IPO之旅在2017年10月以主动申请终止审查而告终。根据今年1月创世纪(300083.SZ)间接增资的价格推算,中泰工业科技当前估值约44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