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堡周洞察 | 2025年下半年地产策略和思考

2025年08月12日,08时03分38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9 views 次

(来源:信堡投研)

本文摒弃细枝末节的讨论,直奔一些判断性陈述。

横看成岭侧成峰,讨论涨跌可能并非有绝对意义,对核心矛盾的把握可能才是关键。

1、背景:复盘当下的一些市场、政策和边际信息

2、股、债、实物的参与策略

1、小阳春衰退后的市场、政策和边际

不得不说,地产这一波小阳春后,衰退的速度继续开始,蓄积的多头情绪被持续消磨,似乎又,股这块整体参与的性价比不高,可能阶段性政策利好或者博弈,或有交易机会;但是如果是配置逻辑,短期暂未真正到位。

但是,横盘这些,本质上就是蓄能的过程,未来随着流动性的涌入,甚至资产定价本身也靠拢通胀逻辑,那再说吧,短期还很难看到这层次的变化。走的太超前,很容易变先烈。 

那么到实物房地产的思路来看这块分歧相对较大。

一二线来看:其实在复盘阶段也说了,分化主要是新与旧,核心和非核心地段。也正因为一二线有流动性,很多地段显示浮夸的暴跌。

本质来看,产业是硬通货,人口变量取决于产业的富集程度当多数板块还在吹嘘规划时,软件谷的程序员们用年终奖砸出了真实购买力。雨花台区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软件谷纳税额达218亿,是江北新区的3.2倍。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房价上:软件谷旁的金基嘉玥二期开盘均价4.5万/㎡,首开去化率87%,而同期江北某盘降价至2.8万/㎡仍只卖出23套。江北新区不少楼盘深度跌幅在30-40%之间。

但是换个角度看,很多地方,也正因为有流动性才暴跌很多数据没跌,是因为没有成交,有流动性的暴跌本质上是出清的必要环节,因而这个角度看,当下核心一二线部分区域的跌幅可能是超跌,没有流动性支撑,导致的暴跌,短期也很难迅速修复;但是这个左侧,可能对于刚需盘、自助的人,整体来看,假设租金回报率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是具备入手的可能。

但是,如果从投资视角,用租金回报率则不适宜,就像高股息策略一样,在熊市中,跌的越来越高,本质上是没有流动性去接盘,当下也许也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衡量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流动性,当下这个仍不具备。因而当下房地产终于活成了政策的模样:房住不炒。

另外,不动产最大的区别是:非标准化之所以叫不动产,意味着物理特性差异方差极大,因而很难说一揽子策略,当下而言,既然大家相信化债的逻辑,那么货币化只是或早或晚的故事,因而核心地段的房子,因为其区位、配套、甚至自身的功能属性,具备了核心资产的逻辑。典型的比如暴跌后的花木、洋泾等板块,这些地方的价值是有所凸显。

但是强加一些学区概念、远期空洞的规划、距离主城区60公里这样把房价炒到4-5万,当下回落个50%也是必然。

进而回到本文综述来看:

债券属性来看房地产得益于政策呵护,部分思路靠拢保主体策略,利好存量未违约的央国企,对于地产债而言,更像是20230927的城投化债策略,因而比如光大嘉宝、华侨城、首开一些弱资质主体,迎来了喘息之机,短期违约风险下降;

权益的思考而言当下的流动性、政策的力度均不支撑反转,短期仍是因地制宜的托底,当下的预判接近软着陆思路,近期的行情来看,有阶段性的小反弹,但是大仓位的逻辑并不具备。

实物房地产而言房地产整体取决于供需,供需取决于产业预期,因而很多地方透支规划、透支这些,逐步回到制造业属性,当下的价值仍未跌透;而部分有产业预期、核心区位、新房供给,整体具备了核心资产的定义,因而整体其实可能接近筑底震荡阶段,但是因为考虑到自助和投资需求,房地产的整体流动性并不佳,当下并不适合投资思路去超配。

其他房地产是周期之母,短期的研判来看,2025年内仍可能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而市场的乐观预期被持续消磨,一定程度上,结构上的分化成为主基调,因而投资可能更为审慎,部分区域可能不会有新增流动性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