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再聊聊小微盘是如何从去年的流动性危机中重生的
(来源: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量化发展史那篇,有粉丝留言,24年2月小微盘的这段至暗时刻,可以详细讲讲嘛?安排!

24年1月底到2月中旬的小微盘踩踏事件,让不少投资人和从业者都心有余悸。
它的始末,就像是一连串事件形成的多米诺骨牌。

第一张牌的倒下,是市场风格的切换。
2024年元旦后,上证指数一直处在3000点以下,市场情绪持续低迷。
为了提振信心,GJD大举进场买入沪深300ETF,市场资金随之跟风抱团大盘股。
钱都在大盘股那,中小盘缺乏资金支持,使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快速下跌。

这里科普个小点,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大、中、小、微盘股,是按照市值来区分的。

中小票的持续大跌,对当时市场上规模很大的一类产品影响很大,它的全称叫“自动赎回型期权结构”,为了简化,我们称它为Z。
这类产品简单理解,就像买卖重疾险一样。
咱们普通投资人买它,角色是卖保险的;而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券商,它是Z的发行方,买保险的那个人。

平时没病的时候,券商需要定期交这个重疾险的保费,而一旦得了大病——重大风险事件发生、Z产品挂钩的股票指数(一般是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暴跌达到某个约定数值后,券商会获得赔偿,也就是收益。

你马上会说,那券商就是赌,赌大亏的时候赚咱们投资人也就是卖保险的赔偿呗。
No,券商并不想跟投资人赌市场涨跌,风险很大。他们是将发行Z产品作为“融资”手段,拿到投资人的资金后,券商会通过对股指期货的低买高卖,来赚市场波动的钱。
而做多股指期货,也可以将Z产品带来的风险对冲掉。

为什么做多端是买股指期货,而不是股票指数的现货呢?
因为股指期货资金使用效率高、买卖操作更方便。
比如咱们要买中证1000指数,期货只需要买一张合约,同时可以用少量保证金,买到价值数倍于保证金的期货合约。

回到故事主线,风险没发生的时候,做多端股指期货越跌,券商越买,因为便宜的时候买,涨上去就能赚钱了。
然而当风险发生——挂钩的股指跌破约定线后,“保险”生效了,风险瞬间被转移给投资人,券商此时的Z产品是稳赚的,也就不需要持有那么多股指期货来对冲风险了,他就会卖出多余的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被券商大批量售卖时,第二张多米诺骨牌,倒下了。

这时候又有一拨人开心了:做中性策略、DMA策略的机构。
中性策略是做多端买能跑赢大盘的小微盘股票,涨就赚钱;做空端是卖股指期货,跌就赚钱。二者对冲风险,赚跑赢大盘的超额。
DMA策略是中性的plus版,逻辑一样,只是通过加杠杆,赚更高收益,但风险也更高。

有一个金融学原理,在任何市场里,一旦卖方远远多过买方,其交易标的价格就会下跌,在期货市场也是如此。
第二张牌里,券商大规模卖出500、1000股指期货,让它俩的期货价格迅速下跌。
而中性和DMA策略,做空端一般都是卖中证500、1000的股指期货,现在它们跌了,空头端就赚钱了。为了让收益落袋为安,空头端被迅速卖掉,同样为了风险平衡,多头端的小微盘也要被部分卖掉。

小微盘被做中性、DMA策略的机构大量卖出,它的价格迎来第二次继续大跌。
第三张多米诺骨牌,倒下了。

此时GJD再次入场,这回买买买的对象不再是沪深300ETF,而是中小盘中证500和中证1000ETF。
那些做多端主要买的是微盘的中性策略和DMA策略,这时候不开心了。因为它们多头端买的微盘还在那跌着呢,而空头端由于GJD出手,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快速上涨,作为做空方也遭遇巨幅亏损。
至此,中性和DMA两类策略遭遇“双杀”。

期货市场是保证金交易,比如你在期货账户里存10块钱作为“保证金”,可以买入价值100块的期货合约。
而当合约价格下跌,由之而来的亏损会直接从保证金中扣除。保证金扣完,机构要么及时补上,不及时补,就会触发强平机制,卖出部分合约,补到保证金里。

此时,这些中性和DMA的期货保证金都小于0了,又没钱及时补上,就触发了强平,做空端卖出部分期货合约。同样,为了保持风险平衡,做多端也只能被同步卖出——微盘咣咣被卖,带来第三次大跌。

至此,2月5日起,第四张多米诺骨牌倒下。
小微盘的流动性危机和跌幅,达到顶峰。

直到2月8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GJD开始买入中证2000ETF,同时之前的中性、DMA产品冲击慢慢减少,小微盘的危机才得以解除。
等等,还没结束。
这场惨烈的坍塌后,很快,不少量化私募就完成了大跌后的修复。同年9.24这波行情下,大部分产品再次创出新高。

小微盘的弹性是极高的,无论我们是自己炒还是买小微盘量化私募,它的长期的交易机会和赚钱能力,在A股各板块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也一定要有预期,一旦小微盘股回调,要做好承受较大幅度下跌的准备哦。
对私募小微盘量化策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风云君的企微,分享给你相关策略和产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