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Kindle更懂中国人:汉王科技如何打造AI时代的电纸本?

2025年07月31日,18时56分52秒 科技新知 阅读 9 views 次

比Kindle更懂中国人:汉王科技如何打造AI时代的电纸本?

撰文 | 李信马 

拍摄 | DoNews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文简称“WAIC”)上,有一处展台,摆放着十几台电子设备,不同于别处的流光溢彩,这些设备的屏幕却是纸本一样的质感,仿佛喧嚣中的一处图书角。

如果说,人类对信息的记录和传阅,注定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载体,那在电脑和手机越来越智能的当下,汉王科技坚定地认为,“电纸本”是对纸张最好的替代,也将是未来的第三大智能载体。

谈起电纸本,很多人更熟悉的是电子书、墨水屏,或者是曾经的Kindle。上世纪末,美国企业发明了电泳式电子墨水技术,并在2007年,由亚马逊的Kindle开启了电纸书的大规模商业化。究其成功的原因,护眼和长续航是电纸本的技术优势,而亚马逊的图书生态也充实了其内容价值。

在国内,2008年汉王科技推出了首款电纸书产品N510,搭载自主研发的手写识别技术,年销量近百万台,成为国产电纸书标杆。中国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其他国产厂商也陆续跟进,2013年,Kindle入华后,一度凭借凭借成熟的内容生态和产品设计,压制了国产厂商,但这样的压力也成为了国产厂商不断进步的动力。

2023年Kindle退出中国后,汉王科技、科大讯飞、掌阅、文石等国产厂商迅速填补空白。据洛图科技《电子纸显示技术主要应用终端发展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纸平板全渠道销量达到183.4万台,同比增长49.1%。其中,2022年至2024年,汉王科技电子纸阅读器在中国市场实现连续两年全渠道销量增速第一,年复合增长率达174%。

在本次WAIC上,DoNews现场采访了汉王科技副总裁、智能电纸本负责人王杰,他长期深耕电纸本领域,为我们详细阐释了汉王科技的思考和实践。

一、从阅读到多元化

Kindle为什么会退出中国市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众说纷纭。但对有一点,大家却基本能达成共识,那就是其场景单一,不应只局限在电子阅读上,而应做更多元化的布局。

王杰解释:“亚马逊最早的战略是做数字化图书,欧美那边更早开始无纸化。真正的纸质出版物,尤其是学生的教材很贵,所以电子读物更受关注,再加上他们的版权保护相对完善(所以成功)。而国内目前还未达到那个阶段,所以这个模式(在国内)并非不能成功,只是早了点而已。”

因此,除了阅读领域之外,汉王科技还在办公和手写学习领域进行布局。“我们相对多元化,融入手写技术记笔记,做些其他功能,不光是看书。从硬件的角度,云加端、硬件加智能应用也能挣钱,这样商业模式就能走下去。如果说硬件不挣钱,只讨论内容或想靠生态,实际上前期可能有点难,毕竟企业得一边输血一边赚钱。”

汉王科技手写识别效果 拍摄:DoNews

但这些功能,是如何加入的呢?答案是:观察和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观察用户的使用习惯,包括他们咨询和关注的问题。”王杰说。据了解,在产品的开发阶段,汉王科技采取迭代开发模式,初期提供核心功能框架,具体细节再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持续打磨。

汉王科技通过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构建了线上销售体系,并配备专业的客服团队,在新媒体领域也布局B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官方账号。这样,无论是电商还是新媒体,汉王科技都能和用户直接互动,当用户提出功能建议或问题反馈时,可以主动跟进沟通并推动需求落地。

比如有的用户在阅读与写作场景中,有对双屏和多屏功能的需求,希望左右分屏同时处理两个文档进行批注对比;有的用户希望能分享手写的内容,还有智能排版;对语音录制,有用户特别提出需要识别语气词和情感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这些功能就被一一加入到产品之中,现场三大系列十几台不同型号的电纸本,也侧面印证了汉王电纸本多元化发展的成果,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

二、AI时代的电纸本

在WAIC上,汉王科技的重点发布,是语音王App与电纸本互联互通方案,在手机上边录音边拍照PPT的内容,可以实时同步到电纸本,点击任何一行手写笔记,就能跳回对应录音段落。

据王杰介绍,录音、转写功能和产品间的打通,同样是汉王科技在观察到用户真实需求后做的功能迭代。他们发现,有很多内容需要同时记录和录音,比如听课几小时,如何对这些内容做管理?查看的时候,能不能定位到具体的问题并调出?能不能边录边写,顺便给录音加上时间标签?

这套协同逻辑已经扩展到汉王扫描王、笔记助手、网盘等全家族App,并实现PC、手机、电纸本三端文件的秒级同步。

过于关注其产品,有时会让人忽视,汉王科技同样是一家有深厚实力的AI科技公司。

王杰对DoNews介绍:“我们是一家深耕人工智能三十余年的公司,一直专注于原始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开拓。最初,我们主要开发小型化的手写、OCR、生物特征、语音等智能识别系统。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我们开始探索NLP、大模型等技术和应用。”

可以说,AI技术的发展,为电纸本这一硬件产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目前,汉王科技的AI技术聚焦在感知识别技术、语音处理和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尤其擅长软硬一体化,能够在小型设备上将大模型小型化,实现量化推理,以更低的算力要求和能耗来处理特定任务。

电纸本产品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性能和续航时间的平衡,汉王科技通过“双稳态显示+AI量化推理”,让电纸本的CPU在翻页或书写时唤醒,其余时间休眠;语音识别、OCR、大模型推理通过轻量化模型在端侧运行,重度计算则调用云端,这样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将能耗水平降到了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

“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更换不同的CPU,以前只能使用单核的美国芯片,无法实现智能化,也无法运行安卓系统,首先要打破这个壁垒,自己裁剪系统。总的来说,就是各种事情都要做得好,做手机或平板,主要是做好系统,然后AI功能由App厂商实现。电纸本则不同,它需要硬件、系统与应用的互联互通,因为电纸本有其特殊性,不是随便一个App就能支持,我们要为用户打造专属体验,避免设备闪动、运行缓慢且无法使用,整个过程中面临的整合和技术问题还是挺多的。”

还有通过植入核心技术模块,如语音识别引擎、深度学习模型及专业手写笔,将传统主要用于阅读的电纸本,升级为AI学习本。以往,单纯依赖OCR或语音识别技术难以完全解决户上传文字中专业术语的识别痛点,但与大模型的结合,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也进一步增强了汉王电纸本的核心竞争力。

“以前更多是硬件层面的推动,而现在AI在软件层面推动我们的产品向无纸化的进程。”王杰总结道。

三、无纸化的未来

对于“无纸化”,除了更方便、更智能、更好用,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那就是环保和双碳目标。

因此,在设备能耗方面,电纸本天然具有优势,有望在未来替代大量的纸张,尤其在AI的加持下,其又拥有了大量智能终端的功能,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优秀平替。

王杰介绍,目前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电纸本的价值,设备逐渐被市场认可,国产供应商也开始崛起。“我们这几家在设备端已经卷入竞争,成本相对较低。随着碳达峰目标的临近,(无纸化目标)预计在十年内实现。”

今年还是汉王科技开拓海外市场的元年,他们选择首先尝试寻找合作伙伴,在电商平台上推广自己的品牌。从Kindle入华,到汉王出海,电纸书的二十年,也是中国科技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虽然海外市场比国内更大,但国内厂商在成本和技术优势方面仍然具有竞争力。与过去不同,现在中国制造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海外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认为从今年开始,明年我们将发力,到后年,我们希望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来源:DoNews)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