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优势凸显!中资券商在港已成“主力军”
“新经济公司数目占在港上市公司约15%,但它们占港股总市值约28%,贡献了30%的交投额;与五年前相比,交投额的占比上升了八个百分点”。
今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中信建投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演讲称,香港市场结构转型,新经济已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事实上,科技与金融已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这一点已清晰反映在港股的结构上。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表示,香港金融市场大有可为,中资券商依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凭借对内地政策与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对香港市场规则的精准把握,对双向投资需求的精准匹配,在香港市场已从“参与者”成长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陈茂波:香港市场结构转型,新经济已成核心动力
9月17日,陈茂波出席中信建投证券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并发表演讲。
陈茂波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深度转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和价值创造模式。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正在全力探索如何更深入运用人工智能,提升效能、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它已成为不同经济体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陈茂波表示,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我们不仅积极参与科技变革,更致力于推动它的高效商业转化和产业群聚。可以说,今天的香港,正通过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展现出更丰富的经济内涵、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他从以下三个维度做了进一步阐述:
第一,香港金融市场活力强劲,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的集资能力和流动性水平保持全球领先,多项关键指标表现亮眼。
他提到三个字:一是“潮”。今年前八个月,香港新股集资总额约135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六倍,排名全球第一,其中新经济公司的集资额占比超过七成。目前还有约220家公司正在排队上市,其中近一半属于科技企业。
二是“深”。除新股外,上市企业再融资活动也非常活跃。今年至八月底,它们的再融资额约360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规模是同期新股集资额的两倍以上。这说明香港市场不仅是对新股很热烈,对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也同样捧场。
三是“甜”。港股继去年上升18%,今年以来累计上升30%。日均成交额约25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自去年九月以来这一波港股上涨的资金,香港和内地资金与国际资金各占比约一半。
这些数据印证了香港作为全球资金配置关键节点的功能正在持续强化,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
第二,市场结构深刻转型,新经济已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事实上,科技与金融已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这一点已清晰反映在港股的结构上。
目前,新经济公司数目占在港上市公司约15%,但它们占港股总市值约28%,贡献了30%的交投额;与五年前相比,交投额的占比上升了八个百分点。这些都显示新经济板块已成为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支撑。
其中,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尤其活跃。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融资超过2300亿港元,香港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以来也累计上升超过80%。
可以说,香港股票市场的内涵正紧密对接全球价值链的最前沿。
第三,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经济,香港具备战略优势,并积极参与其中。
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变革中,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制度优势,在科技创新、应用实践和跨区域协作等方面占据战略位置。
特区政府近年已投入超过25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全力支持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科学园和数码港等创新园区已汇聚超过4700家创科企业,培育和支持约20家独角兽,其中还有很多“小巨人”正在追赶成长。
香港正在积极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生态,通过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不仅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更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总的来说,香港的策略是:既保持传统优势,又主动拥抱创科变革;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又联通全球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
刘成:香港金融市场大有可为,中资券商已成“主力军”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在致辞中提到“三个大有可为”,他认为香港金融市场独特的优势难以复制,而中资券商在港已从过去的“参与者”成长为“主力军”。
一是香港金融市场大有可为。
依托中国内地稳固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以及自身健全的法治体系和全球化的经营环境,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不仅不可取代,并且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巩固和深化。
在政策支持和科技突破的催化下,香港的资本市场从去年至今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态势。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额跃居全球首位,恒生指数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实力和勃勃生机。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数据,受惠于强劲的资金流入、金融创新及持续壮大的人才库,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枢纽的影响力正节节攀升,香港2024年管理资产总值增长13%,净资金流入增长81%。
面向未来,香港通过强化内地与全球的链接,巩固和增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角色定位,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刘成表示,相信这种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难以复制的,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强化。
二是中资券商在香港大有可为。
依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中资券商在香港市场已从“参与者”成长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凭借对内地政策与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对香港市场规则的精准把握,对双向投资需求的精准匹配,中资券商在跨境投融资、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领域持续发力。从助力中概股回流、支持港股IPO,到服务“中资出海”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中资券商正以香江为支点,撬动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在香港金融舞台上书写“中资力量”的新篇章,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港中资券商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和不断完善扩充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下,能充分助力香港发挥在金融领域领先的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丰富各业务条线产品货架,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以买方思维与资产配置为导向,协助客户做好中长期财富配置,拓宽客户财产性收入渠道。中资券商要发挥资本市场专业优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着重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产业、民营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资源配套与金融支持,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三是中信建投“出海”大有可为。
据他介绍,作为在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的中资券商,中信建投证券已成立20周年,中国建投国际也走过十三个年头。
刘成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中信建投始终锚定“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建设目标,将国际化布局作为重要战略方向,积极做大做强香港业务,谋深谋实国际化布局。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