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宏观宋雪涛:上半年财政收入数据的几个不寻常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

个税高增主要源自税收征管效率和力度的提高,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背离主要受年初一次性因素的影响,非税收入一定程度上转负反映出营商环境的改善。
一、居民收入增速走平但个税高增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回落1.2%,降幅较1-5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作为前三大税种,其走势和税收收入较为一致,上半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8%、-1.9%和1.7%。在税收收入增长动能偏弱的背景下,个税作为第四大税种,其年初以来的持续高增值得关注。上半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8%,6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6.8%,较5月增速12.3%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个税高增并非源自居民收入的改善。由于统计方式和范围口径上的差异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并不总是同步。上半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8%,较2024年-1.7%的增速明显加快。相比之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增速较去年仅提高0.1个百分点。
个税收入主要由中高收入群体贡献。我国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但其申报的个税金额占比超过五成。从上市公司的薪酬数据看,中高收入群体收入改善的迹象也并不明显。
今年1季度A股上市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合计19802亿元,同比增长3.9%,较去年同期6.5%增速放缓;人均薪酬同比增速为3.1%,较去年同期3.8%增速放缓。其中,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美容护理等行业人均薪酬增速较快,房地产、汽车、纺织服饰、建筑材料等行业人均薪酬出现负增长。


个税高增背后有哪些原因?
一是“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叠加通用报告准则(CRS)深入实施,个税征管效率和强度提升。“金税”四期通过整合银行流水、海外收入、境内消费等数据,基于大数据手段自动识别异常收入行为,提高个税征管效率。同时,中国自2018年起加入CRS,其成员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其境外金融机构需向其本国税务机关汇报账户信息,再由该国税务机关与中国共享。今年CRS深入实施,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税务部门3月下旬纷纷开展对纳税人境外收入的风险应对通报,提醒居民在3月1日至6月30日内就上年境外所得申报纳税。
二是股权转让、股权激励增加。我国个税收入主要由高能级城市贡献,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个税收入规模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个税增长的原因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北京财政局数据,1-6月北京个税收入同比增长7.8%,主要是部分企业一次性股权转让、员工股权激励增加带动。
三是股息红利的增长。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全市场已有3751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4年经营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分红总额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持股期限未满1年,企业支付股息红利时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持有期1个月以内税率20%,1个月至1年税率10%。
从个税高增的持续性看,个税征管效率和强度的提升以及股息红利增长对个税收入的支撑预计年内仍将延续,股权激励带来的个税增长则存在季节性。预计年内个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考虑到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个税增速的变化对年内预算安排的影响有限。
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走势背离
从历史数据看,除个别年份税收政策的变化给增值税增速带来扰动以外,多数时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走势较为一致。但今年以来,在税收政策并未出现较大调整的情况下,二者的走势却罕见的出现明显背离。上半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2.8%,但企业所得税收入却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9%。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走势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内卷式”竞争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增值税与营业收入紧密关联,企业所得税则与利润总额密切相关。今年1-6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二者走势的背离也对应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背离。
二是年初中央金融企业所得税入库减少等一次性因素的拖累。今年1-2月,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少增1057亿元,财政部称主要受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去年同期减少等一次性因素影响。这对于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速形成了4.2个百分点的拖累,也是上半年企业所得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果剔除1-2月的影响,今年3-6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为3.8%,和同期增值税增速接近。往前看,随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推进,企业盈利有望逐渐改善,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速回升。


三、非税收入增速转负
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2.27万亿,同比增长3.7%,增速自年初以来逐月回落。其中,5月以来非税收入同比增速转负,6月同比下降3.7%。
非税收入增速转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国有资产盘活对非税收入增长的支撑有所下降。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非税收入占比最高的分项,2023年占比达到42.2%。上半年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长4.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带动。但考虑到国有资产盘活已进入深水区,易于变现的存量资产已集中处置,年内基数较高,其增长动能有所放缓。
二是营商环境改善,涉企收费和罚没收入回落。上半年,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罚没收入下降4.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反映出年初以来我国持续开展的涉企执法行动效果显著,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风险提示
财政收入下行超预期,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的规模和实际值可能存在偏差,对下半年财政收支的测算存在偏差。
责任编辑:江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