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Polkadot 更新 2025 路线图,多个核心产品即将落地
大家好,欢迎查看 Polkadot 2025 路线图文章。
今天我们将从基础出发,带大家全面了解 Polkadot 当前的发展动态。过去四年,Polkadot 持续演进,已经逐步成长为一台功能强大的 Web3 应用引擎。但这一进程并非所有人都能实时跟上,也并不总被广泛认知。
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朋友正在加入 Polkadot 社区,也开始关注和提问:“Polkadot 到底在发生什么?”
因此,在本次内容中,我们将一起梳理 Polkadot 的最新路线图,重点讲解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
Polkadot Cloud
-
Polkadot Hub
-
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
-
Individuality(个体性)
并结合若干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发布计划,带你看清 Polkadot 的整体方向与变革路径。
在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请大家记住两个关键词:Polkadot Cloud 和 Polkadot Hub。
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构建的愿景与未来。
在 Web3 世界中,我们看到各个主流生态都在迭代升级,但我们更应该问的问题是:他们究竟在构建怎样的未来?
在 Polkadot,我们的答案是:
构建一个全球分布式、可扩展、可组合的链上计算平台 —— 也就是 Polkadot Cloud 与 Polkadot Hub。
你可以将 Polkadot Cloud 理解为 Web3 世界中的 AWS 或 Google Cloud:它是一个功能丰富、服务多元的网络系统;未来你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 Web3 应用服务,例如:
-
身份系统
-
游戏与内容平台
-
现实资产(RWA)
-
去中心化金融(DeFi)
-
数据与存储服务等
这些服务天然互联互通,彼此协作,构成了 Polkadot 所设想的 Web3 服务生态网络。
而这也正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关键词: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不同于其他生态将“互通”作为后期补丁,Polkadot 从设计之初就将互操作性内建在底层架构中。
事实上,从 2021 年起,Polkadot 就已经实现了:
-
共享安全机制(Shared Security)
-
平行链部署机制(Parachain)
-
高效链间通信协议(XCM)
这奠定了我们今天能够构建 Web3 云服务网络的技术基础。
当然,任何新技术落地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挑战。我们也经历了反复观察、调整与优化。
正是基于这些实践经验,我们进一步提出了:Polkadot 2.0。
你可以把 Polkadot 2.0 理解为 Polkadot Cloud 架构的升级版。它的核心理念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 Polkadot SDK 构建一条 Web3 区块链,并作为服务部署在 Cloud 上。
这些链被称为 Parachains(平行链),它们是 Polkadot Cloud 上的服务模块,可以被生态中的任何用户或其他链调用与使用。
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Polkadot Cloud 是由无数 Web3 服务组成的网络,这些服务天生互通,理想状态下用户只需一个账户,便可无缝使用所有服务。
在我们今天的路线图中,要标记的第一个重大时间节点就是:Polkadot 2.0 即将启动。
Polkadot 2.0:2025 年 8 月下旬至 9 月初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详细讲解 Polkadot 2.0 的核心功能,并结合目前的开发进度,给出预计的上线时间点。
如果你想快速向别人解释什么是 Polkadot 2.0,可以简单地说:它是一次对 Polkadot 网络能力的全面升级,为 Polkadot 和所有 parachain 带来更强的执行力和计算资源。
从结构上看,Polkadot 2.0 包含三个关键技术模块,其中已有两个正式上线,第三个正在准备中。
已上线的两个功能:
1. Agile Coretime(灵活核心时间)
这是一个全新的资源租赁机制,核心理念是:
链可以像租云服务器一样,按月租用 Polkadot 的核心执行资源。
目前,所有 parachains 都已转向在“核心时间市场”中运行,通过这种方式灵活购买执行时间。这让资源配置变得更加市场化,也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可持续性。
2. Async Backing(异步支持)
这是最早引入的一项协议升级,它让区块生产更加灵活:
-
出块时间可快可慢;
-
区块大小与频率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
-
整个系统进入弹性出块时代。
目前所有 parachain 默认已经实现 6 秒出块,并保留进一步提速的能力,这为未来高频应用打下了基础。
即将上线的第三个功能:Elastic Scaling(弹性扩展)
这项功能将真正带来 Polkadot 2.0 的“性能爆发”时刻:
如果某个链需要更高计算能力或更大数据吞吐量,就可以按需租用多个 core。
-
不再是固定资源,而是 “用多少,租多少”;
-
支持不同应用根据自身需求动态扩展执行能力。
目前,这项功能正在进行最后的网络稳定性测试。根据核心开发者的反馈,预计将在 8 月下旬上线。考虑到当前已经是 7 月,即使有小幅延迟,我们也非常有可能在 8 月底或 9 月初看到正式发布。
Polkadot 2.0(或称 Polkadot Cloud 2.0)将带来什么?
它将重塑核心资源的市场机制,具备以下特性:
-
核心资源(Core)不再“绑定”,而是可自由组合;
-
parachain 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灵活获取计算资源;
-
提升整个 Polkadot 网络的经济效率与服务能力。
谁已经准备好使用弹性扩展?
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表达了明确意愿,甚至进行内部测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在排队等待上线,包括:
-
Hydration
-
Frequency
-
Mandala
-
Polimec
-
Vbrick
这些项目都表示有多个 core 的使用需求,并已做好准备接入 Elastic Scaling。
值得一提的是,Mythical 从以太坊迁移到 Polkadot,主要原因就是以太坊无法满足他们的高频交易和实时运行需求,而 Polkadot 即将上线的弹性扩展机制,正是他们选择迁移的重要动力。
当前的时间预期
综上,Polkadot 2.0 的完整交付时间节点可以暂定为:
预计上线时间:2025 年 8 月下旬至 9 月初
我们可以将这个关键时间点标记为路线图中的核心里程碑。
Polkadot Hub:9 月中旬到 10 月
接下来,我们要讲解的另一项重磅内容是 Polkadot Hub。
Polkadot Hub 是新用户和开发者进入 Polkadot 生态的起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Polkadot 的“主入口”或“用户中心”。
在 Hub 上,用户可以:
-
拥有原生的 DOT、ETH、USDC、USDT 等资产;
-
部署和使用智能合约;
-
进行质押和治理操作;
-
使用集成的跨链桥,实现与其他链的交互。
换句话说,Polkadot Hub 集中了所有关键功能,是用户参与 Polkadot 网络的核心平台。
Polkadot Hub 与 Polkadot Cloud 的关系
Polkadot Cloud 和 Hub 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
-
Cloud 提供丰富的 Web3 服务生态;
-
Hub 是每个用户与开发者的起点 —— 你在这里拥有地址、资产,并开始探索整个网络。
Polkadot Hub 的两大核心功能
1. Staking 与 Governance 模块
-
当前已经部署至测试网 Paseo;
-
预计很快将部署至 Kusama 测试网;
-
技术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在 9 月中旬上线。
不过,这个时间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些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对该升级反应滞后,近期提出希望延后上线,以便他们能在上线当天完成集成。
因此,虽然目标是 9 月中上线,但最终可能延至 10 月上线,以避免对生态运行造成冲击。
2.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
-
已在 Kusama 上成功部署;
-
当前正在通过 Hackathon 等方式进行实测,收集开发者反馈;
-
功能本身已开发完成,目前优先级是优化开发者体验。
目前尚未确定主网上线时间,但整体进度与 Staking 模块相近,预计也将在 9 月或 10 月上线。
该合约平台基于全新的 Polkadot 虚拟机 PolkaVM,目标是提供比以太坊虚拟机(EVM)更高的性能。目前 PolkaVM 的表现也的确优于 EVM,未来仍将持续进行性能优化。
即将到来的功能:XCM Orchestration(多链编排)
这是基于智能合约和 XCM(跨链消息协议)组合能力的下一步演进。
设想如下:
-
用户可以在 Hub 上通过智能合约,调用 Cloud 中其他链的服务;
-
XCM 是 Polkadot 的原生链间通信协议,支持跨链调用、信息同步、资产转移等操作;
-
该能力的实现在于多链编排(Multi-chain Orchestration),构建真正的链上互操作网络。
目前这项功能尚未公布明确时间表,但已处于开发阶段,团队也在研究 XCM 的预编译模块(precompiles),上线可能性越来越近,值得关注。
时间节点总结(预估)
其他正在推进中的 Cloud 功能(时间未定)
除了已经公布的主功能外,Polkadot Cloud 还有两项重要的用户体验类升级正在稳步推进,虽然暂未确定具体上线时间,但其长期意义十分关键。
1. DOT 作为统一支付方式(DOT-as-Payment)
目标是让 DOT 成为 Polkadot 生态中通用的支付媒介。未来,无论用户在生态内使用哪个链的服务,都可以直接使用 DOT 进行支付,无需转换资产。
2. 统一地址系统(Universal Address)
目标是实现“一地址通用”:用户只需一个地址,即可跨越多个链进行交互、管理资产与参与治理,大幅简化链上身份和账户管理。
这两项功能已逐步在生态中推广,越来越多的平行链开始接入这一标准。尽管迁移成本较高,但在 Web3 Foundation 与核心技术团队的引导下,链级支持率正在稳步提升。
例如,Hydration 就是近期完成 DOT 支付与统一地址集成的重要项目之一。
Spamming 性能测试计划:2025 年年底
2024 年 12 月,Polkadot 在 Kusama 网络上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实验,创下 每秒 143,000 笔交易(TPS) 的纪录。
-
当时使用了约 20–23 个核心(cores);
-
若按此比例推算,若使用 Polkadot 全部 100 个核心,理论上可达到 50 万至 60 万 TPS;
-
然而,由于主网上的核心资源均已租出,难以复现这一测试场景,也因此 尚未能在主网上完成百万级 TPS 的实测验证。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
-
在 Kusama 上的再次高强度交易测试;
-
或者利用现有 parachain 网络,在真实应用环境中进行“模拟攻击式”压测。
尽管目前仍属推测,但这类测试可视为 生态“催化事件”之一。我们预计最早可能在 2025 年底看到类似测试的重现,若能实现,将极具市场信号意义。
NOMT 集成:时间未定
最近,Web3 Foundation 或 Parity Technologies 与 Polkadot 联合创始人 Robert Habermeier 达成合作,计划将其新开发的技术 —— NOMT 集成进 Polkadot SDK。
这项技术致力于解决区块链中的关键瓶颈问题:读取存储性能不足。
-
Robert 在离开 Parity 后专注于该方向研究,并设计出全新结构;
-
NOMT 系统的读取效率据称可达现有方案的 10 倍以上;
-
当前已经确认将正式集成至 Polkadot SDK。
尽管没有明确时间表,但可以确认:
-
这将是继弹性扩展之后,又一次对 Polkadot 基础性能的量级级提升;
-
若未来重新进行 Spamming 测试,配合 NOMT 技术突破,有望首次实现百万 TPS(1M TPS)。
我们继续,接下来要讨论的主题是 Individuality(个体性)。
个体性:大胆预测今年 Web3 Summit,Gavin 将释放重磅进展
它有时也被称为 “Proof of Personhood(人格证明)”。本质上,它是一种在区块链上建立数字公民身份系统的尝试。换句话说,它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中心化 KYC 的方式,来验证某人是一个真实、独立的人类个体。
这个系统的核心逻辑是:
-
你可以通过去中心化机制,证明你是人类,且是独一无二的;
-
你不能伪造多个“个体性”(即你只能拥有一个不可复制的“你”);
-
但在这个个体性下,你可以创建多个“身份”(identities);
-
同时,一个人不能用两个身份重复加入同一个群体。
这个机制的意义在于,它正面回应了当前区块链和网络空间面临的关键问题:AI 内容泛滥和机器人行为滥用。
Individuality 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反制手段。它能让我们在链上明确地证明两件事:
-
我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
我只存在一次。
这也使得一些此前难以落地的机制变得可能,比如:
-
UBI(全民基本收入)的实验;
-
去中心化的声誉系统(匿名但唯一的信用机制);
-
数字公民制度等。
这项机制是由 Gavin Wood 亲自推动的。他不仅已为此持续开发近两年,在多次采访中也提到,这个构想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在他脑中酝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这一体系逐步落地,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多种个体性验证机制,可能统称为 DIM(Digitally Individuality Mechanisms);
-
一个与之配套的应用程序(暂称为 Citizenship App),用来接入这些机制(正式发布时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部分是我的推测,但有一定依据:
从 Gavin 的表述来看,这套系统更像是一个协议,而非绑定在 Polkadot 主链上的功能。这意味着它具有通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而且很可能会以一篇正式的论文或白皮书形式发布。
我个人猜测,它的发布方式可能是突然上线,而非提前预告。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展示过相关预览内容,但这正是 Gavin 一贯的风格。
此外,Gavin 去年在 Web3 Summit 上曾频繁谈及 Individuality 的理念。虽然他并不喜欢被“时间节点”所左右,但如果能在今年的 Web3 峰会正式发布这项成果,将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时刻。
所以我的猜测是:我们很可能会看到 Citizenship App 的亮相,或是一篇论文的发布,抑或是某种机制上线。就目前进展而言,我对此充满信心。
据我了解,Individuality 相关的技术模块(pallet)已经部署在 Polkadot Hub 上。关键问题是:它将如何面向用户开放?
我们已经看到部分技术模块上线 Hub,一旦智能合约功能开放,Hub 很可能就能与 Individuality App 展开交互。这种关系可能不是强耦合,但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连接。
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机制名为 tattoos(纹身),属于 DIM-1 类型。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一些“更温和”的验证方式,比如定期参与某类线下活动(如 meetup)等——这只是我的猜测。
这些机制目前尚未公布明确的上线时间,因此在时间线上仍属“弱确定性事件”。但从种种迹象来看,项目已经进入准备就绪的阶段。例如:tattoos 机制(DIM-1)据说已经进入审计阶段。一般来说,进入审计意味着功能开发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等待部署到 Kusama 或 Polkadot。
因此,再次大胆预测一下:Gavin 也许真的会在今年的 Web3 峰会期间,“突然发布”一篇关于 Individuality 的正式论文。
好,以上就是对 Individuality(个体性)机制的梳理。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下一个重点话题 —— JAM。
JAM:不会在今年上线
JAM 是一台 Web3 世界里的“超级计算机”。
虽然它本质上是一条新的区块链,但它不仅仅是链,更是一种具有完整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级链”。它在多个维度上远超当前常见的区块链系统:
-
能运行任何类型的程序;
-
拥有更强的数据可用性
-
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
但最核心的突破在于:JAM 能够持续运行任意复杂程度的程序,这一点正是当前区块链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它与现有区块链有何不同?
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多数区块链,其程序运行是“交易性”(transactional)的:
-
每次程序执行只能持续几秒钟;
-
然后就必须结束,等待下一次调用;
-
所以开发者不得不将逻辑拆解成可重复调用的“函数块”,无法编写连续、长期运行的复杂逻辑。
而传统的计算设备,比如操作系统或游戏,是可以长时间持续运行的:
-
你的手机不会因为“下一笔交易”而中断运行;
-
游戏可以连续玩几小时;
-
程序状态能随时间推移自然演进。
JAM 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机制,既能把程序状态存储在链上,又能支持程序持续运行而不被中断。这正是 Polkadot 新一代虚拟机——PVM(Polkadot Virtual Machine)的设计初衷。
什么时候上线?
曾有传言说 JAM 会在今年上线,但实际上这是误传。目前可以确定的是:JAM 不会在今年上线。
或许在明年我们能看到一些新进展,但即便如此,也仍处于研发阶段(Research & Development),而非可供使用的阶段。
目前为止,仅有一个最初版本的测试网上线,应该对应的是 Milestone 1(M1)。整个 JAM 项目一共规划了 五个里程碑(Milestones),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陆续看到:
-
M1 测试网、
-
M2 测试网、
-
M3 测试网……以此类推。
至于最终的“正式测试网”,是否会部署在 Kusama 或 Paseo 等现有网络上,目前尚无定论,估计也只有核心开发者清楚内部节奏。
总的来说,现在的 JAM 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应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研发项目。
那研发进展如何?
虽然上线时间还确定不了,但 JAM 的开发并非空谈。相反,它正在以极其严谨的方式稳步推进:
-
团队在里斯本建造了一个名为 JAM Toaster 的物理超级计算机原型,运行在上千台机器上;
-
开发流程高度系统化:从规范定义、原型搭建、功能测试、到多客户端实现(即用不同编程语言开发多个版本的 JAM 节点);
-
所有组件都在小步快跑式推进。
这也意味着 JAM 暂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上线时间节点。所以,任何声称“JAM 会在今年 12 月上线”的说法,都不可信。
我个人曾因过度乐观、想要分享好消息而误传了类似内容,事后才意识到那是错误的信息。因此,现在我会更加谨慎地看待 JAM 的时间表。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 M2 测试网上线,真正意义上的“正式测试网”可能要等到 2026 年甚至 2027 年。
Core Chains(核心链)也是 JAM 的一部分
Core Chains 是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代表将现有 Polkadot 平行链(parachains)迁移至 JAM 架构下的过程。
但即便是 Core Chains,我也不认为会在今年推出。虽然像 Basti 这样的核心开发者正在开展初步实验,但从原型验证到生产级上线仍需时间。
总结来说,JAM 是 Polkadot 的未来“计算层”愿景,它将改变 Web3 对链上程序执行的定义。但目前仍处在早期,值得持续关注。
500ms 出块时间:2026 年
说到 Basti,他最近在 Cloud 上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实验:将区块出块时间缩短至 500 毫秒(500ms blocks)。
目前他已经开发出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原型系统,验证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但要真正将它集成到 Polkadot 网络中,仍有不少工作要完成。
目前,这项功能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
实验已经成功运行,证明了技术可行;
-
但也暴露出要实现这种级别的低延迟,Polkadot 的底层机制还需大幅改动;
-
要支持 500ms 出块,必须对出块引擎和相关逻辑进行深度重构;
-
所以短期内还无法进入实际集成阶段。
因此,我个人判断,这项功能今年应该不会正式上线,更现实的时间点可能是明年。但当然,这只是我的预估,说不定在今年 11 月或 12 月,也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进展。
这项实验被社区昵称为 “Basti Blocks”,目前已成为技术社群中备受关注的探索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500ms 出块并不是唯一的路径,也不是只有 Basti 在尝试。
例如,Peaq 项目也在推进类似的优化,他们甚至已经在测试网上实现了 400ms 出块。
一旦未来弹性扩展(Elastic Scaling)上线、并且 Peaq 成功租用 Core,他们就有可能第一时间启用这类低延迟的出块机制。
而 Basti 所构建的系统,其实是一个“参考实现(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
任何团队都可以基于这个架构构建自己的链;
-
并直接使用其中的 500ms 出块机制。
以上,就是当前 JAM 和 Cloud 的主要技术进展。
接下来,我想进入一个更具推测性的话题 —— 可能成为 Polkadot 生态“催化剂”的事件。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将可能对整个网络的 adoption 和价值产生深远影响。
Polkadot Pay:很快上线,苹果和安卓版均已提交审核!
我想从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开始:Polkadot Pay 要来了!
据我了解,Polkadot Pay(或者叫 Play Polkadot Pay)是一款 iOS 和安卓都能用的移动支付 App。你可以用 DOT,甚至可能还可以用稳定币来支付。
它预计会从美国等几个市场开始上线,然后逐步推广到全球。这是由 DAO 推出的第一款 App,目前正在提交苹果 App Store 审核中。安卓版本也同样在审核流程里。
虽然我不知道确切的上线时间,但让我兴奋的是:这款应用真的已经提交审核了!我们已经等了很久,它在去年就宣布了。
我的猜测是:我们很可能在这个月就能看到它上线。虽然这只是推测,但我很有信心。大约一到两周后,我会见到 Polkadot Pay 的项目负责人 Birdo,希望那时我们能一起庆祝这款应用的正式上线!
除了 Polkadot Pay,我们还要关注两个“催化剂”事件:
DOT ETF:最终决定将在 11 月出来
最近有人对 DOT ETF 的进展感到困惑,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在推迟批准进程。但其实这是一个明确规定的流程:
-
SEC 最多只能延期两次或三次(我查过资料);
-
而这次延期,已经是他们最后一次可以延迟的机会;
-
SEC 必须在 11 月做出最终决定。
目前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相对友好,所以理论上 DOT ETF 是有机会的。
从数据上看:
-
DOT 去中心化程度很高;
-
交易量也足够;
-
符合 ETF 的所有技术标准。
这次的两个 ETF 申请方是 Grayscale 和 21Shares,最终决定将在 11 月出炉,届时不会再有等待。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再等四个月,就能知道 DOT ETF 的命运。
Polkadot2.0 Launch Party:9 月到 10 月之间
我近期发起了一个全球性的线上+线下活动,名为 Polkadot Launch Party,旨在一起庆祝 Polkadot 过去两年来完成的深刻转型。我们到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用户体验全面升级
-
钱包层面:我们现在拥有如 Talisman 等优秀的钱包,极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
架构清晰化:Polkadot 的发展路径已经明确,形成了“双核结构”:
-
Polkadot Cloud:致力于打造互操作服务生态,为其他链提供基础设施;
-
Polkadot Hub:成为开发者与用户的核心入口,支持 DOT、ETH、USDC 等多币种原生资产,具备智能合约、质押、治理、跨链等核心功能。
链上身份的根本性突破 —— Individuality(个体性)
一旦上线,Individuality 将重塑链上身份体系,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
支持 UBI(全民基本收入)等实验性机制;
-
构建匿名但可信的社群与协作网络;
-
引入全新的链上声誉系统与数字公民身份模型。
与此同时,Polkadot 提出的 Individuality 也代表了对中心化 KYC 和生物识别路径的替代方案。
与硅谷正在推进的“眼球扫描”(如 Sam Altman 的 Orb 项目)不同,Individuality 是一种更人本、隐私友好的选择 —— 保持匿名性,拒绝上传生物信息,同时实现身份的唯一性与可信度。
面向未来的技术基础 —— JAM
JAM 正在构建 Web3 的超级计算机:
-
能运行任意复杂程序;
-
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与 PB 级别的数据可用性;
-
将成为 Polkadot 未来的计算基础设施核心。
Polkadot Launch Party 的意义
我们希望用这场 Launch Party,把这一切关键成果串联起来,展现 Polkadot 的整体跃迁:
-
一场全球范围的线上黑客松;
-
多个城市发起的线下聚会(欢迎任何人参与组织);
-
一整套配套的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目前计划在 今年 9 月至 10 月之间举办这场庆典。我们已经得到了生态内最核心组织的支持:
-
来自 Web3 Foundation 的 Radha 将统筹黑客松活动;
-
Roots Initiative 负责协调全球线下聚会;
-
Distractive 团队及其内容编辑组将承担社交媒体与传播推广任务;
-
我们也将邀请所有生态项目参与,让每一个愿意发声的团队在这场庆典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活动尚未锁定具体日期,因为我们希望配合 Polkadot Hub 上线的整体节奏,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同步庆祝。
即便出现延期,也完全没关系 —— 因为 Polkadot 已经有太多值得庆祝的成就!此刻,所有核心功能(如智能合约、质押、治理等)都已经可以在 Kusama 上完整体验。
不管最终主题是 “Hub 上线庆典”,还是 “Polkadot 2.0 发布庆典”,这都将是过去四年中 Polkadot 最大的一次发布窗口,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起庆祝。
我始终相信,很多重要进展其实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我也会在之后发布一张更新版的路线图图表(可能就是今天展示的这张,也可能是经过更新的版本),未来每当有进展,我都会继续同步。
目前从整体来看,我们的路线图正在逐步“变绿”——这意味着,Polkadot 正在以扎实的步伐迈向它设定的未来。
参考视频:https://www.youtube.com/live/iVYu_0aNKrg
(来源:比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