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券商?华熙生物再回应:没有好的生态,没有谁会是最终的成功者

2025年05月22日,14时31分20秒 国内动态 阅读 6 views 次

【相关报道】

打起来了!华熙生物炮轰9大券商背后:业绩惨烈,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股价节节攀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日前,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直指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对比研究”。

一时间,有关“透明质酸(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的讨论持续发酵。

5月21日晚间,华熙生物再次发文回应,坦言作为在资本市场经历过第一轮完整周期的企业,深切体会概念切换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正是因为现在经营环境面临挑战,华熙生物才会更多体会到行业中众多企业的难处,才会有新的角度审视产业的生态环境,才会与所有的同行一起审视这个环境有哪些因素在鼓励价值创造,有哪些是在导致价值损耗。”

不可否认,自2022年登顶业绩巅峰后,华熙生物近两年来直面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压力,2024年更是启动一次包括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指标与绩效体系变革、推动企业数智化等多个项目在内的全面的管理变革。

在此背景下,这场关于产业生态中“资本逐利”与“科技长期主义”的公开博弈,也是对行业发展逻辑的深层叩问。摆脱概念炒作窠臼,以技术壁垒构建可持续的产业进阶路径,或是争议背后的核心诉求。

玻尿酸被“过时”?

日前,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研报提出“胶原蛋白在皮肤修复、抗衰老和副作用等方面强于玻尿酸”的观点,被华熙生物公开节选引用并质疑。

华熙生物直指透明质酸这一成分及相关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针对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争议,华熙生物在5月21日晚间的回应中再次强调,“很多场景下,我们也无法比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孰强孰弱。关于这两个物质的功效与安全性,最权威的中文依据就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披露信息。”

随后,华熙生物援引数据指出,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是衡量一个成分在注射后的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而这批券商研报所涉及的企业尚未在医美填充领域获得三类械资质,华熙生物旗下透明质酸医美注射类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居行业首位,侧面佐证当前并无依据证明重组胶原蛋白安全性优于透明质酸。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特别澄清,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依然属于多肽,与人体内的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两个概念不应该混用,在“华熙生物如何看待胶原蛋白”的讨论中,仅指人体内的胶原蛋白。

华熙生物进一步指出,产业发展规律显示,高利润领域易引发资本涌入与低价竞争,透明质酸行业也曾经历类似阶段,“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在低端竞争,华熙生物的进阶道路并非特殊,是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发生过的,这就是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