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找今麦郎代工背后:“宗馥莉时代”的转型阵痛
5月15日,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发现,其购买的娃哈哈纯净水瓶身标注生产商为今麦郎,引发市场对代工模式及品牌质量的广泛讨论。
随着舆论发酵,娃哈哈集团在微博发布声明,承认与今麦郎存在代工关系,但因“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已于今年4月终止合作,并强调在售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
为什么请代工
记者了解到,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新品牌或新产品初入市场阶段。除了娃哈哈,部分三得利乌龙茶、盒马饮用水等产品也由今麦郎代工生产。

社交平台上,娃哈哈找代工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在于,许多消费者认为娃哈哈饮用水与其他品牌之间的信誉有壁垒,对保有“实验室级别的纯净”的印象,担心代工生产与原厂产品存在品质差异。
另一引发讨论的焦点是,为何娃哈哈这种老牌饮料企业还需要代工?
5月15日下午,娃哈哈方面对媒体二次回应表示,“去年因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的产品结构相应调整,导致产能紧张,我们迅速启动了应对措施,委托代工厂生产同时进行自有设备改造与投资新建工厂。”
需要注意的是,娃哈哈虽然是饮料行业综合规模第一的公司,但在饮用水品类,此前其市场份额一直不及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甚至在去年“自发支持娃哈哈”热潮刚兴起时,许多消费者发现很多商超和便利店冰柜内不卖娃哈哈饮用水。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在今天上午接受采访时表示,娃哈哈瓶装水去年销量暴增后曾在全国寻求代工厂,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今麦郎在去年夏天饮用水销售旺季优先将生产供应给娃哈哈,去年5月至今,公司累计为娃哈哈生产了5000多万箱水,相当于12亿瓶。
2024年对娃哈哈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宗馥莉全国销售工作总结大会上宣布,公司营收回到700亿元,接近十年前的巅峰时刻。与此同时,娃哈哈饮用水的市场份额也提升至行业第三。
与业绩大增相悖的是,今年2月,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曾被曝旗下生产线停工停产。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娃哈哈“降本增效”的手段,砍掉部分生产线、外包以寻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娃哈哈在昨天的回复中表示,部分工厂停工停产是为了增强终端市场的响应能力,需要调整优化产销布局结构,相关公司已按相关法律程序开展清算流程。

拟推出新自有品牌
近期,娃哈哈家园公众号推文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新品渲染图——娃小宗凝香乌龙无糖茶。
记者查询企查查发现,“娃小宗”品牌及商标属于宗馥莉所执掌的宏胜饮料集团,今年2月,公司还申请了宗小哈、哟yo快线等商标名称和图案。

娃哈哈方面表示,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已为此次转型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宗馥莉曾传达过对无糖茶市场的看好,但一般而言,新品牌并不一定利于促进市场销售,尤其是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娃哈哈这个品牌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情怀和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新品牌可能与公司股权纠纷有关。
虽然娃哈哈现在由宗馥莉执掌,但其并非公司第一大股东。
娃哈哈集团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46%股份;宗馥莉持股占比为29.4%;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持有公司24.6%的股份。

宗馥莉作为新管理者“空降”,与老管理之间往往会带来话语权博弈。
去年7月,宗馥莉的一封辞职信曾在网络疯传并登上微博热搜,其表示,部分股东就其接手娃哈哈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致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对公司的管理。
虽然几天之后,宗馥莉宣布继续履职,但矛盾没有完全化解。
宗庆后生前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宗馥莉的能力,认为她强势果断、独立自信,在管理企业部分可以达到90分,但宗馥莉的西方求学生活经历,让其更重视现代管理效率,强调业绩;宗庆后、娃哈哈集团和员工则一直崇尚“家文化”和人情管理。多家媒体报道,娃哈哈内部已有许多管理层因理念不合而在去年离职。
这两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短期内完成磨合并非易事。而宗馥莉而言,接管好娃哈哈之外,新品牌能否被市场认可,或许是一场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