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实力榜大洗牌!OpenAI谷歌强势领跑,Anthropic节节败退

新智元报道
编辑:英智
【新智元导读】AI市场风起云涌!Poe最新报告揭晓:OpenAI的GPT-4o称霸文本生成,谷歌的Gemini 2.5 Pro领跑推理,Kling在视频领域异军突起,企业如何在这场AI竞赛中抢占先机?
最近,Poe发布了最新的使用报告,报告显示,OpenAI和谷歌的地位越来越稳,势头很猛。
Anthropic就没那么好运,有点掉队了。
AI模型的推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各大公司竞争的关键战场。
根据Poe发布的数据,2025年1月到5月这段时间,AI各个主要领域,市场份额都重新洗牌了。
主要结果如下:

截至2025年5月不同类别的AI模型排名
o3驱动的智能体拔得头筹,Claude和Gemini紧随其后。

文本:
GPT-4o稳坐头把交椅,新模型来势汹汹
在文本生成这个领域,OpenAI的GPT-4o是稳稳的第一,用户占比达到35.8%,占据主导地位。
OpenAI新出的GPT-4.1系列也不容小觑,发布没几周,就拿下了9.4%的份额。
谷歌的Gemini 2.5 Pro表现也不错,刚上线不久,就有大约5%的用户选择它。

不过,Anthropic的Claude可就有点惨了,这段时间它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0%,被OpenAI和谷歌抢走了不少用户。
虽说现在Claude 3.7 Sonnet更受大家欢迎,取代了Claude 3.5 Sonnet,但老版本也还有12%的人在用。
还有DeepSeek,今年年初一炮而红。后来其他公司也推出了不少价格实惠、功能又强的推理模型。
DeepSeek R1的用户占比从2月中旬7%的最高点,下跌到4月底,只剩3%了。
推理:
会解难题成了「制胜法宝」
专门用来推理的模型越来越受欢迎了。
2025年年初开始,推理模型的比例从2%一下子涨到了10%。

Nick Huber表示,这些推理模型别看还在发展初期,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特别强,给出的答案也更准确。那些喜欢尝鲜的用户发现了它的好处,就算用的时候成本高一点、花的时间长一点,他们也愿意,就为了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推理模型这个热门领域,谷歌的Gemini 2.5 Pro一骑绝尘。
上线才六周,就占了31%的市场份额,把Claude那些专门做推理的模型都比下去了。

OpenAI在推理模型方面一直在创新。2025年前4个月,就推出了好多款新的推理模型,像o1-pro、o3-mini。
Poe的用户特别愿意尝试OpenAI的新模型,很快就从老版本换成新版本了。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混合推理模型,像Gemini 2.5 Flash Preview和Qwen 3,它们能在聊天的时候根据情况调整推理的深度。
不过目前用这些新模型的用户还不多,只占推理模型用户总数的1%左右。
有行业分析师就说了,现在大家都在卷推理能力,这说明AI市场在慢慢成熟。
基础的文本生成功能已经没什么差异化了,想脱颖而出,就得靠这种更高级的能力。
图像:
谷歌Imagen 3「搅局」
图像生成这个领域现在也是竞争白热化。
谷歌的Imagen 3系列模型一路逆袭,2025年市场份额从10%左右涨到了30%,已经能和黑森林实验室的FLUX系列模型「掰掰手腕」了。
到4月下旬,FLUX系列模型的市场份额也就35%左右。
OpenAI的GPT-Image-1也不甘示弱,4月下旬刚接入API,才过了两周,就有17%的用户用它来生成图像了,和它之前在ChatGPT里爆火的情况差不多。
虽然FLUX系列模型在Poe的图像生成领域还是用的人最多,但从数据上也能看出,它的市场份额从45%掉到35%了,被谷歌和OpenAI抢了不少用户。
以前图像生成是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天下,现在谷歌、OpenAI和黑森林实验室三足鼎立,竞争特别激烈。
现在图像生成的质量越来越好,对用户给的提示理解得更准,生成速度也更快,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了。
从行业数据能看出,最近这半年,企业对图像生成技术的需求暴增。好多公司的营销部门还有创意机构,都开始用这些技术做设计了。
视频:黑马Kling搅局
在视频生成领域,中国快手实验室新出的Kling系列模型就像一匹黑马,直接拿下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其中Kling-2.0-Master最厉害,4月底发布,才过了三周,在Poe上的使用占比就达到21%了。

谷歌的Veo2自从2月发布以来,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份额,表现挺稳定。
但这个领域最早的开拓者Runway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报告期里,它的市场份额从60%大幅下降到20%。
Kling系列能这么快打开市场,说明在新兴的AI领域,就算是一开始领先的公司,如果不持续进步,很快就会被新公司超越。
视频生成特别耗性能,哪怕生成一小段视频,也得需要很强的处理能力。所以和文本、图像生成比起来,用视频生成模型的人相对少一些。
不过现在技术发展快,成本在下降,视频质量在提高,估计2025年用的人会越来越多。
现在已经有不少广告公司、社交媒体博主还有教育平台开始用AI生成视频了,虽然这项技术还有些不足,但大家都看到了它的潜力。
语音:
ElevenLabs称霸,新公司另辟蹊径
在语音领域,ElevenLabs还是稳稳的王者,报告期内,差不多80%的用户都用它来做文本转语音。
不过,Cartesia、Unreal Speech 这些新公司也来分蛋糕了,它们提供了很多不一样的语音选择,还有各种音效,价格也各有优势。

和其他领域的竞争很分散不同,语音AI基本被ElevenLabs垄断了。
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它进入市场早,语音库特别丰富,而且一直都在优化,技术比其他公司厉害。
新公司也有自己的办法,它们不跟ElevenLabs正面硬刚,而是找一些细分市场。
比如Unreal Speech就专门给播客和有声书制作方提供服务,能模拟各种专业配音演员的声音,还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Cartesia则主打多语言、带真实口音的语音,受到很多跨国企业和教育平台的欢迎。
随着文本转语音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接近真人说话的水平,在客服、无障碍服务,还有内容创作这些场景用得越来越多。
语音AI对性能要求不高,用起来更方便,预计2025年这个市场还会继续扩大。
o3智能体拔得头筹
在一项针对AI智能体的联网研究测试中,ChatGPT最新的o3模型战胜了Anthropic的Claude和谷歌的Gemini。
不过话说回来,最牛的智能体和人类专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FutureSearch让11个主流的大模型完成了总共89项实际研究任务,并对每个模型在查找原始资料来源、搜寻数据、收集证据、汇编数据以及验证主张等能力进行了评估。
最后打分结果出来,最高分才0.51,而满分预计是0.8。
也就是说,现在最牛的AI智能体,专业研究人员花点时间,也能轻松「碾压」它们。
这次测评的成绩单如下:
对比去年GPT-4 Turbo才0.27的分数,在一年时间里,优秀通才研究人员和前沿智能体之间的差距缩小了约45%。
此外,像DeepSeek这样价格便宜的智能体,与来自OpenAI的付费高端产品相比,差距并不大。
OpenAI的o3暂时领跑,Claude和Gemini紧跟其后。
目前看来,闭源模型在搞研究这块更有优势,但开源模型也在疯狂上分。
不过智能体的「短板」也很明显。
跟人类研究员相比,它们在战略规划、全面性、评估资料来源质量等方面更逊一筹,还特别容易忘事,任务做到一半就把之前查到的东西抛脑后了。
更要命的是,好多AI都有「摆烂」倾向,找到差不多能用的答案就收手,不愿意再深挖找更好的。
ChatGPT的o3能拿第一,就是因为它更较真,验证答案特别仔细,也不会轻易放过更好的解决方案。
照这趋势,说不定过不了几年AI就能反超人类研究员了。
不过最近,ChatGPT新版本还因为太过谄媚被吐槽过。AI要想稳定变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AI智能体给出的结果,还是得自己再检查一遍,可别偷懒直接抄作业!
企业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AI市场?
AI市场变得这么快,对那些想用AI的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已经在大规模用AI的企业,要建立一套靠谱的评估体系,别只盯着一家供应商。因为说不定这个月最好用的模型,下个月就不是了。
推理能力越来越重要,以前可能更看重速度和成本,现在大家更关注处理复杂任务时准不准、靠不靠谱。
现在前沿的AI公司不停地推出更厉害的模型,企业很纠结:到底是选定一个平台长期用,还是保持灵活性?
很多企业的AI负责人都选择两手抓,不同的任务用不同的模型,一旦有更好的技术出现,马上就能切换。
从报告里能看出,现在图像、视频、音频这些多媒体相关的AI能力竞争也很激烈。
以后可能得更注重发展一个全面、平衡的AI生态系统,图像、视频、音频生成和文本生成等都很重要。
对企业来说,如果想在AI浪潮里站稳脚跟,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挑选AI模型,别盲目追新。
同时,企业也要搭建好技术框架,这样一旦有更好的技术出现,就能马上用起来。
那些只守着过去的AI明星产品的公司,说不定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koetsier/2025/05/13/chatgpt-beats-claude-googles-gemini-deepseek-in-test-of-ai-agents/?ss=ai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ai-features/why-claude-is-losing-users/
https://poe.com/zh/blog/spring-2025-ai-model-usage-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