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板块,开启牛市行情
文 | 薛洪言
近期,受印巴冲突催化,A股军工板块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若只是简单的事件催化,行情一般缺乏可持续性,自然没有分析的必要。问题是,本轮军工行情,既有业绩,也有逻辑,叠加事件催化,有望迎来短期情绪修复与长期逻辑共振的窗口期,值得重点关注。
周期反转:从“弱现实”到“强预期”的跨越
军工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与其战略规划紧密相关。“十四五”初期,国内军品订单的集中释放推动行业进入高景气阶段,但受节奏调整影响,“十四五”后期军工订单放缓,军工板块进入周期下行阶段。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核心军工企业收入增速中位数自2012年以来首次转负,归母净利润增速创近20年新低,反映出阶段性供需错配与订单延后的压力。然而,这一“弱现实”恰恰为2025年的周期反转埋下伏笔。
1.需求端:规划收官与补偿性订单释放
从历史经验看,五年计划的最后两年往往是订单集中落地的窗口期。叠加“十四五”后期订单节奏放缓,2025年作为收官之年,“补欠账”压力下,军工行业面临关键装备交付的冲刺任务。
结合上市公司公告来看,部分企业明确2025年营收计划较2024年翻倍,折射出下游需求的强劲修复动能。
“十四五”收官,叠加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的临近,“十五五”新一轮军备采购计划释放在即,军工行业需求不仅短期迎来拐点,中长期也具备刚性支撑。
2.供给端:产能释放与库存消化
2024年,军工板块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3%,存货同比增长3.9%,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1.2%。存货与应收账款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表明行业存在库存压力和回款压力,折射出行情的短期困境。
反过来看,随着需求侧的确定性回暖,2025年行业经营压力有望大幅缓解,低基数效应下,表现经营业绩的明显改善,为估值抬升创造条件。
3.新质生产力驱动:无人化、智能化与跨界融合
军工行业的增长逻辑正从传统装备放量向技术迭代升级转变,无人装备、军事智能化、卫星互联网等新域新质领域成为核心增长点。
以无人机为例,2024年珠海航展上,彩虹-9、翼龙-3等型号受到广泛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军民融合场景的爆发,则进一步拓宽行业天花板。政策层面,“大军工”战略纳入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领域,推动军工与民用产业双向赋能。
逆全球化下的军贸机遇: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突破
全球地缘冲突频发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推动各国安全诉求持续升温。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同比增长9.4%,创冷战结束以来新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军工凭借性价比优势与自主可控能力,正加速重塑全球军贸格局。
1.军贸逻辑强化:冲突催化与份额提升
近期印巴冲突的升级,直观体现了地缘事件对军工行情的短期刺激。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军贸核心伙伴(占中国军贸出口总额的63%),其装备采购需求直接利好战斗机、防空系统等产业链。
长期看,全球军贸市场呈现“西缩东进”趋势:俄罗斯受制于俄乌冲突产能萎缩,美国装备价格高企削弱竞争力,而中国凭借歼-10CE、LY-80防空系统等产品,在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当前中国军贸全球占比仅5.8%,较美俄仍有数倍空间,增量市场广阔。
2.供给能力跃升:技术突破与产能外溢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中国军工已实现从“跟随”到“并跑”的跨越。
例如,国产航空发动机寿命周期大幅延长,缩小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支撑军事信息化升级。
产能方面,随着国内需求逐步饱和,部分高端装备产能(如无人机、导弹)开始向军贸出口倾斜。2024年珠海航展签订2856亿元合作协议,印证外需市场的强劲潜力。
3.政策支持与合规化发展
近年来,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推动军贸合规化、体系化发展。政策既规避了技术泄露风险,又为优势产品出口铺平道路。在此背景下,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等央企已将拓展军贸列为核心战略,民参军企业如高德红外亦加速布局国际订单,正形成“央地协同、军民融合”的出海格局。
避险属性与主题共振:进可攻、退可守的配置价值
在关税壁垒高筑、宏观经济波动的环境下,军工板块的“避风港”特质凸显。
1.避险逻辑:国产化率与逆周期属性
军工行业国产化率超95%,核心领域(如芯片、材料)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受外部供应链冲击极小。同时,国防开支的强计划性(2025年中国军费预算增长7.2%)赋予行业逆周期韧性。在制造业出口承压的背景下,军工成为少数不受关税直接影响的板块之一。
2.主题催化: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
军工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国家战略新兴领域高度重合。例如,低空经济衍生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万亿级市场;商业航天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撬动地面设备、测控服务等产业链。政策层面,国资委推动军工央企“做强做优做大”,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国企改革举措有望激活板块估值。
3.估值重塑:从“周期”到“成长”的认知切换
传统视角下,军工板块受订单周期波动影响显著,但新质领域的拓展正在改变这一逻辑。例如,军用无人机技术向民用巡检、农业植保等场景渗透,叠加军贸逻辑强化,正打开长期成长空间。随着底层逻辑的切换,军工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可观。
行情展望:短中长期逻辑的共振演绎
作为兼具“战略安全”与“高端制造”双重属性的特殊板块,军工行业不仅承载着国防现代化的使命,更在国家产业升级和逆全球化趋势下展现出独特的投资价值。
现阶段,A股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正从单纯的“事件驱动”转向“基本面+主题+避险”的多维驱动。在周期反转、军贸扩张与新质生产力的共振下,行业兼具beta弹性与alpha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短期,地缘冲突与财报“利空出尽”驱动情绪修复。印巴冲突等事件对军贸链的催化仍在延续,且一季报后行业暂无新增利空,板块具备持续反弹基础。
中期,“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接力,行业需求有望逐季改善。新域新质装备放量、军贸出口增长、国企改革深化三大主线将支撑业绩回升。
长期,国防现代化与全球安全格局演变赋予行业确定性。2027年建军百年、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目标,将持续牵引行业高景气发展。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