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投资机构下调估值,广信科技实控人背负2400万元债务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段楠楠,编辑 | 冯羽
4月23日,绝缘材料及成型制品专业供应商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信科技”)顺利过会,这也意味着广信科技距离正式上市再进一步。
2016年底,广信科技便谋求在创业板上市,但最终未能通过审核。时隔多年,广信科技将目光投向了北交所。2024年6月广信科技向北交所递表,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便顺利过会。
在无其他特别问题的情况下,广信科技距离正式上市仅剩时间问题。但关于其募资用途、收入真实性的质疑并未随着公司的过会而消散。广信科技要想摆脱以上问题,还需要时间证明。
1、二次冲击上市,产能提升较为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广信科技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公司便专注于绝缘纤维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公司创始人魏冬云原为湖南省邵阳造纸厂职工。
1994年,魏冬云创办邵阳市广信造纸有限公司第一造纸厂并担任董事长,此后又创办新邵县万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此后,在造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魏冬云又将目光投向了绝缘纤维材料领域,并在2004年创立了广信科技。
在魏冬云带领下,广信科技发展较为顺利,公司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6年,广信科技尝试冲击创业板,但因为资产及业务独立性的问题上市被否。2023年,为了冲击北交所,广信科技再次挂牌新三板,并积极为冲击北交所做准备。
2024年6月,其正式向北交所递交招股书谋求上市,目前广信科技已经成功过会。但其扩产时机及募资用途被市场频繁质疑。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广信科技计划募资2亿元,分别用于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两大核心产品绝缘纤维材料和绝缘纤维成型制品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
对于企业而言,一般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企业就会考虑扩产。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公司两产品产能利用率均在80%左右。
期间,广信科技虽然两大核心产品产能均在提升,但销量一直较为旺盛,公司产能增长幅度跟不上销量增长。由于自身资金有限,广信科技产能扩张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按照其极低的资产负债率,想要获得融资并不难。2024年底,其货币资金超过1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仅8.58%,资产负债率较2022年下降15%左右,具备加杠杆扩产的能力。
此次募资扩产,广信科技表示,若项目顺利开工,将在第5年达到稳定。届时,公司将新增绝缘纤维材料产能14000吨,为公司带来1.27亿元营收、1405万元利润。
不过该设想是在下游产需不变、且产品价格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实现。各行各业瞬息万变,如前两年大热的光伏行业,不到两年的时间便陷入产能过剩。
先扩产的企业,如通威、晶科能源能依靠前期积累的利润能充分抵御行业下行。后扩产的企业如沐邦高科等,便因为产能过剩将自身逼入险境。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广信科技了解,2022年公司产销率便在80%左右,在下游需求旺盛,负债率较低、具备举债加杠杆条件的背景下,为何不提前大幅扩产?截至发稿,未获得广信科技回应。
2、业绩爆发式增长遭质疑,关联经销商只有1名员工
除扩产进展缓慢外,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也引起交易所关注。2022年,广信科技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1472.36万元。
北交所对于上市公司市值和财务有一定要求,广信科技选择的是北交所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
若按照广信科技2022年财务指标来看,其远没有达到上市标准。数据显示,广信科技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32%,离8%还有很大差距。
但2023年,广信科技业绩突然爆发,公司营业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38.16%,实现归母净利润4940.44万元,同比增长235.55%,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3.26%。
在2023年业绩大增的基础上,2024年广信科技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再度大增,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和1.1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7.62%、134.8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51%,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的上市标准。
该营收及利润增幅引起交易所关注,广信科技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可比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长幅度为50%左右,而广信科技净利润增幅超680%。
对于公司远超行业的业绩增幅,交易所发出问询。对此,广信科技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产品内容、产品结构、产品定价、原材料种类、产品销售区域、下游应用市场、客户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据悉,广信科技下游主要为输变电企业,过去几年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量大幅上升,输变电行业需求较为旺盛,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绝缘材料的使用。在此背景下,广信科技业绩持续上升。
但其业绩增长的合理性,仍遭到交易所问询。如公司已确认的营业收入中,有大量合同出现只签字未盖章的情形。
数据显示,2022-2024年,广信科技只签字未盖章的收入分别为1.85亿元、2.66亿元和4.2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60.96%、63.59%和73.94%。
广信科技表示,下游大型变压器生产企业印章管控严格,审批流程漫长,加之自身产品交付量大、频率高,导致签收单难以盖章。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广信科技了解,只签字、未盖章是否合规,后续在合同交付、货款回收后,有没有补盖章的措施?截至发稿,未获得广信科技回应。
除未盖章外,公司来源于经销商收入的真实性也被交易所质疑。从收入来看,广信科技是一家以直销为主的企业,经销占比并不高。
虽然经销占比不高,但在其众多经销商中,有13家员工不足10人,甚至还有1家只有1名员工,且该家经销商经销毛利率远高于其他经销商。
对此,广信科技表示,该经销商负责人持有公司部分股权,是公司关联方,且该经销商销售的产品是绝缘纤维材料,该材料产品定价强,因此毛利率较高。
3、遭投资机构下调估值,实控人背负2400万元债务
公司业绩连年增长,其发行估值或将水涨船高。有意思的是,此前,广信科技因为估值回调,导致实控人损失2400万元。
2020年12月,新材料基金、红土瑞锦等投资者对广信科技进行增资。截至发行前,新材料基金持有广信科技10.62%,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红土瑞锦持有广信科技1.99%股权,为公司第8大股东。
为了获得增资,广信科技实控人魏冬云、魏雅琴父女与各大投资方签订了一系列协议,约定了股权回购、共同出售权、共同出售权补偿、清算补偿、反稀释权、平等待遇、关联转让、上市前股权转让限制等特殊权利及义务。
根据彼时签订的协议,2025年4月各大投资方又与广信科技实控人签订了《估值调整协议》。
2020年12月,各大投资方增资时,彼时广信科技估值为6.53亿元,根据《估值调整协议》,广信科技增资时估值被下调至4.96亿元,缩水幅度近24%。
这也意味着,各大投资方在持有股权不变的情形下,当时注资的1亿元,实控人需要退还2400万元给各大投资方。
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2400万元债务实控人魏冬云、魏雅琴父女已经将400万元退还给各大投资方。另外2000万元两人将在2025年底前及2026年底前各支付1000万元。
对此,广信科技表示,实控人债务未来可通过其自有房产收益、其他资产转让、上市后分红、股权质押等方式筹措资金,有能力偿付上述债务,不会对公司控制权产生影响。
2025年一季度,公司单季度利润为3500万元至4500万元之间。2024年,北交所IPO企业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粗略计算,其估值很有可能超20亿元。这也意味着,彼时投资方盈利也在4倍左右。
对于广信科技出现的估值调整,「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广信科技了解,各大投资方为何会选择在IPO之前调整公司估值,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公司彼时业绩存在不真实的情形?截至发稿,未获得广信科技回应。
对于广信科技而言,身处高景气赛道,其业绩短期内仍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但由于其扩产较为缓慢,待其新产能达产时,是否还能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的福利犹未可知。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