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真有那么大吗?
华尔街见闻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美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美国企业债市场面临到期与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美债的真正供给考验,或在下半年债限解决和减税落地,预计美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 QE 进行配合。
被市场热烈讨论的“2025 年美债到期规模大幅上升至 9 万亿美元”、“6 月到期规模就高达 6 万亿美元”两则消息,究竟如何看待?
4月23日,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存在一定误解,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但并未边际恶化。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
美债到期偿付“危机”,市场存在误解
针对市场任意的美债到期偿付“危机”,中信建投证券报告认为,市场存在误解:
报告认为,整体看,近年来美国国债的到期和新增一直不低,并非今年独有;此外,美债违约概率低,眼下利率水平高,将低利率到期老券置换成高利率新发券,对市场有吸引力。因此,单纯从到期偿付规模来论证美债市场存在风险,逻辑上有瑕疵。
到期偿付压力更多体现在美国信用债市场
相比国债市场,美国企业债领域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风险点,主要面临三重压力:
然而,中信建投证券在报告中指出,企业债市场恶化不一定直接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其向国债市场的传导需要更复杂的宏观条件。

下半年才是美债的真正考验期
从此前美债的交易经验来看,滚动到期的规模问题,一般关注度不高,供给端会造成美债波动的主题事件,主要是债务上限解决后的短债发行潮和财政部增发中长债,这两个问题在下半年可能都会出现。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