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产品被召回,华为前高管创建的储能“黑马”遭遇信任危机
文 | 华夏能源网
凌晨2点,一股刺鼻的焦糊味惊醒了澳大利亚一家业主,车库里的一台逆变器闪着火光……这把火不仅引燃了当地用户的愤怒,也引发了远在中国的“储能黑马”思格新能源(Sigenergy)的一场危机。
因此事而起,11月19日,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公布了针对思格新能源产品的召回公告。
公告要求,召回销售日期在2025年3月4日至11月18日期间的SigenStorEC系列单相8.0/10.0/12.0kW能源控制器(配交流插头),原因是该控制器使用的交流插头存在火灾隐患。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这并不是思格新能源产品首次出现类似问题。此前类似问题虽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但没有发生由监管层面公开、带有召回/督导性质事件。如今,随着召回公告的发布,思格新能源迎来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今年2月,思格新能源正式递表港交所,谋求在港交所上市。此时正值上市审核的关键期。这次召回事件是否会对公司上市进程产生影响,也值得行业关注。
爆款产品抢占澳洲市场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由前华为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立,主营业务为光储充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
2023年,思格新能源正式推出第一款产品并迅速起量:2022年,思格新能源营收还为0,但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已经飙升至7亿元,速度不可谓不快。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按产品出货量计,思格新能源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8.6%。
支撑思格新能源能风卷残云式抢占市场的,正是其在2023年6月发布的拳头产品SigenStor系列,也是本次召回逆变器的配套产品。2024年,SigenStor为思格新能源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参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华为高管辞职创业做储能,三年做出一个准IPO》)。
SigenStor是一款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产品,将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PCS、储能电池和EMS融为一体,采用模块化及堆叠式设计,这使得SigenStor的安装更方便。安装的便利性是思格新能源能够快速抢占市场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第三方信息平台Solar Quotes曾称,在澳大利亚,唯一能与特斯拉储能产品比肩的就是SigenStor,后者调试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备份系统可实现无缝衔接。
凭借SigenStor的优势,思格新能源于2024年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后,短短数月,便跻身澳大利亚市场出货量前三。Sun Wiz报告显示,2025年3月,思格新能源在澳大利亚户用储能系统市场的市占率为17.4%。
思格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出乎人意料的是,思格新能源在澳洲发展的顺风顺水的业务,被一场火灾打乱。
不久前,SolarQuotes收到一封来自澳大利亚本地SigenStor EC用户的信件。该用户称,11月3日凌晨2点,自己被突然断电惊醒,并闻到从车库弥漫出强烈的烧焦味,还可以看到逆变器里的火焰。
该用户称,尽管火灾已经发生,但逆变器仍在继续运行。他还提到,系统手册中没有明确的紧急停机程序指导,隔离开关位置靠近着火区域。
不过幸运的是,火灾最终被安全地控制在逆变器的铝制外壳内,防止了火源蔓延到电池。
思格新能源将该火灾事故所有责任归咎于安装人员未按流程操作,但Solar Quotes对此说法表示质疑。
多方资料显示,在技术层面,思格新能源负有责任失误——这次事件主要是由于其最初的交流插头设计需要套圈和压接,使用不当导致插头损坏,这意味着产品本身存在设计缺陷。
实际上,交流插头过热问题在业内并不少见,不少中国厂商在澳大利亚市场都遇到过此类问题。
2021年9月,古瑞瓦特发布召回公告,因逆变器安装的光伏连接器不符合电气安全标准,不兼容的连接器可能会过热或熔化;2023年12月,固德威(SH:688390)也发布了召回公告,称公司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销售的GoodWe MS G3逆变器,配备了不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要求的交流插头,可能会让用户因触电而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这些先例表明,看似微小的接口设计,实则是关乎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目前,思格新能源重新设计了插头,取消了套圈或压接,以避免安装环节的错误,同时,对所有受影响的逆变器进行了固件更新,在产品持续满功率运行时自动降低交流输出,从而预防插头过热。
思格新能源还表示,将为更换后的产品额外提供2年保修期。
信任危机或影响IPO进程
目前来看,思格新能源似乎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是,公司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令用户及行业不满的,不仅是产品问题,更在于其对待问题的“态度”。
华夏能源网发现,早在10月9日,思格新能源就发出了一份安装质量及整流要求,表示“最近完成了对大型单相能源控制器上若干交流插头问题的详细审查,通过现场检查和产品测试,我们发现安装方法有时与官方安装手册不同”,并提供了四项安装要求。其中,要求对于8千瓦和10千瓦单相能源控制器,至少使用10平方毫米的交流电缆;对于12千瓦单相能源控制器,至少使用16平方毫米的交流电缆。
思格新能源强调,使用较细的电缆可能会让部件过热并造成损坏。同时,公司还提供了一个案例:使用过小的交流电缆——安装了10KW的1PH能量控制器,配6平方毫米的交流电缆,导致过热和系统损坏。
![]()
此外,思格新能源还提到,安装工人需要“使用合适的六角压接工具来固定套圈,以确保牢固且安全的连接,避免使用钳子或其他无法压紧牢固的非标准工具:松动的压接可能会过热或失效。”
这也就是说,思格新能源虽然已经发现了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但在此后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并未并未与客户、安装商和公众进行深入、公开沟通,直到ACCC发布了召回公告。
不仅如此,思格新能源还在网络中删除了询问该问题的帖子,“破坏信任最快的方法就是把公开的谈话当成敌人。”SolarQuotes评价说。
今年2月,思格新能源还曾入选Solar Quotes 2025年最佳户用储能服务商榜单第二名,特斯拉与阳光电源并列第一。彼时,SolarQuotes还评论称,如果思格新能源明年超越特斯拉,拿到第一名,也不会太惊讶。但目前,Solar Quotes已将思格新能源从推荐品牌榜上移除。
![]()
Solar Quotes 2025年最佳户用储能服务商榜
但目前,SolarQuotes已将Sigenergy从推荐品牌榜上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事件恰逢思格新能源港股IPO的关键窗口期,产品召回事件无疑为IPO前景蒙上阴影。
一方面,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召回成本、赔偿支出、保修承诺等,可能影响短期盈利表现;另一方面,品牌受损或许会对后续市场份额带来不利影响。更为关键的是,监管机构可能对其质量控制体系和合规能力提出更严苛的质询。
这起产品召回事件,未来能否持续发酵,还有待观察。但肯定的是,该事件给高速成长中的思格新能源上了一课:市场快速拓展的同时,产品质量,品牌、公关建设也必须要跟上。同时也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敲响了警钟,积极面对问题远比逃避问题更有效。
(来源:钛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