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2025年11月20日,16时52分1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1 views 次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摘要:

站在千亿营收的新起点,小米的加速度才刚开始。

凤凰网科技 出品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该季度,小米实现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实现收入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0.9%,为历史新高。

核心业务均表现亮眼。手机和AIoT分部的季度收入为841亿元,手机的出货量连续9个季度同比增长,连续21个季度位列全球前三,境外互联网收入创造历史新高;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90亿元,同比增幅超199%,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实现盈利,距离首辆汽车交付仅过去1年7个月。

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总营收达到340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28亿元,已超去年。这也成为小米超高研发投入的底气所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累计研发投入达235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预计今年将投入超3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91亿元,同比增长52.1%,同样是历史新高。

小米正在经历自己的“Hammer Time”(意为“锤子时间”,在赛车运动中表示在关键时刻全力冲刺)。传统的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创新业务不仅贡献度提升,而且还快速实现了健康的造血循环。很明显,小米的增长远未见顶。

在连续4个季度营收破千亿和实现历史性的盈利后,小米同时在研发上砸重金,招揽人才,已经为下一个五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底层技术和创新——AI、芯片、OS将陆续进入井喷期。毫无疑问,单季度千亿营收只是小米的一个新起点。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核心业务稳增长,创新业务加速度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手机和AIoT分部的收入为841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60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互联网服务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境外互联网收入33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

小米手机第三季度的全球出货量4330万台,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在国内连续6个季度位列中国大陆前二;国际市场方面,在5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在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小米手机尤其得到认可,比如,在中东,小米手机的市占率高达16.9%,在欧洲甚至可以达到20.9%。

第三方统计机构Omdia的数据亦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连续21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第三季度的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5.6%。截至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突破10亿台;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数达到2160万,同比增长26.1%,这意味着高粘性用户对小米生态的深度认可。其中,小米可穿戴腕带设备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TWS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

三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达9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境外业务收入对该板块收入增长贡献度大幅提升,境外互联网服务该季度的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19.1%,在整体互联网收入中占比高达34.9%,创历史新高,同时也为小米在海外扩张提供了实际支持。

当下,中国科技公司利用主业输血创新业务仍然是主流,但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个样板,即创新业务已经实现了自我造血循环,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同步提升了对集团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度。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增至290亿元,增幅超过了199%。其中汽车业务单季交付量首次超过10万台。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台。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透露,本月底即可提前完成今年销售35万辆的目标。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对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度在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关口,创新业务贡献的收入比例只有15.32%,但在今年三季度已经提升至25.64%,增加了超过10个百分点。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基于主业的稳健和创新业务的快速增长,多家国际知名投行持续看好小米的长期发展与成长性。高盛11月初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就指出,小米SU7系列交付周期缩短,显示了小米提升制造能力方面持续且稳健的执行力。就长期而言,高盛相信小米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系统整合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入参与电动车供应链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小米有能力利用其互联的消费终端,建立全球最大的消费级实体智慧生态系统之一。”

总结来说,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整体表现是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成为了小米集团新的增长点,核心业务板块手机和AIoT分部稳健增长。在上一个五年和下一个五年的关键转折点,小米的生态建设、硬科技和出海初见成效,为“再造一个小米”和高端化提供足够支撑。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小米蓄力待发:高端化、汽车、全面出海

最新发布的小米17系列显示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小米17系列开售5天销量破100万、11月初销量突破200万,比上一代产品突破关键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都短。“它是唯一一款能对抗iPhone的产品。”卢伟冰说。

iPhone 17系列的热销没有影响小米17系列,足以说明后者依靠产品竞争力脱颖而出。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在一份报告中提到,iPhone 17系列热销带动苹果10月在华手机销量同比激增37%,市场份额攀升至25%。也是在此期间,小米17系列从100万台首销销量突破至超过200万台。

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中国大陆4000元-6000元高端价位段销量,小米17系列的市占率达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小米17系列的开售首月销量较上代增长约30%,其中高配、顶配机型是增长的主要推动, Pro和 Pro Max两款高端机型销量占比仍超过80%。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IoT的业务增长主要也依靠高端化驱动。小米大家电坚持投入高端化:核心器件自研、全渠道运营、突出“拆送装”一体化服务。今年10月28日,小米在武汉光谷投产的第一座智能家电工厂里,每6.5秒就能下线一台小米空调。卢伟冰在这座工厂强调:“我们不参与行业价格内卷。”随着智能家电工厂投产,小米在大家电领域完成了“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产业闭环,用质量和可控奠定高端化的基础。

小米智能汽车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市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汽车业务的收入达到283亿元,交付量超过10万辆。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ASP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每辆238650元上升9.0%至260053元,是国内车企中少有的销量和单车收入实现双重增长。

汽车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位列2025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YU7连续3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并在10月登顶国内全品类SUV销量第一。

摩根大通在一份研报中提到,小米汽车的需求保持健康,加上明年将推出新款大型SUV以及海外出口计划,智能汽车的出货量将在2027年实现23%的增长,且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中信建投发布的一份研报也认为,小米汽车的新车型和出海将会是下一阶段亮点。伯恩斯坦则在研报中指出,小米凭借技术驱动的高端化战略、强大的海外物联网业务潜力以及中国与海外市场的电动汽车增长机遇,将跑赢大盘。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小米的智能汽车陆续在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亮相,并在当地引发了用户、媒体和其他车企的巨大关注,小米智能汽车出海已经具备了舆论基础。

从11月初开始,卢伟冰连续在海外出差长达两周时间,行程覆盖了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实际上,随着“人车家全生态”出海和“在海外再造一个小米”战略的实施,海外出差是他的常态,同样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对小米的重要性。

今年3月,第一家小米之家在东京埼玉市开业,吸引了大量日本用户前来,他们更关注小米手机和互联生态。今年11月,卢伟冰出差过程中就到访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小米之家,“门店表现非常不错,开业第一个月基本上就赚钱了。”他说。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约有300家小米之家在海外开业。在第三季度业绩会上,卢伟冰表示,今年小米海外新零售重点开拓三个市场,东南亚、港澳台及日韩,还有欧洲。其中小米新零售已经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实现模式跑通,单店盈利非常好。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小米计划未来5年将海外市场的小米之家数量增至1万家,相当于在海外市场再造一个小米。

小米新征途:智能汽车、出海和高端化造想象空间

小米的“增长灵魂”——研发

所有一切关于未来的想象空间和规划,在小米身上都可以凝结为当下对于技术创新的坚定投入。体现在财报上,那就是研发投入。小米未来的增长空间,与研发投入的规模息息相关。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的累计研发投入达235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预计今年将投入超3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91亿元,同比增长52.1%。

在未来五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只多不少。今年5月,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全面推动小米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今年,“硬核科技”已经逐步融入小米的血液。

随着五年2000亿元研发投入计划一起出现的是小米新一代自研芯片玄戒。第三季度,小米正式推出了全新一代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 3,基础体验、功能体验、AI体验全面升级,进一步强化“人车家全生态”的协同能力,提升了高端手机、汽车、生态产品的用户体验。自研芯片和自研操作系统,构建了未来小米生态的软硬协同基座。

9月,小米推出的Xiaomi-MiMo-Audio语音开源大模型在语音领域首次实现了基于ICL(In-Context Learning)的少样本泛化,该模型与此前发布的语言大模型、多模态(VL)大模型形成完整的全系列模型矩阵,“人车家全生态”的智能化体验有望在未来一年实现跨代升级。11月,小米还正式发布了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今年上半年,小米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申请量达4876族,超越OPPO成为国产第一。在欧洲市场,小米的"多频段动态调谐"专利成功让爱立信修改了基站技术标准。

浦银国际在研报中强调,小米坚持投入底层技术,包括芯片、系统等,为公司构建竞争壁垒,奠定长周期的成长基础。这很好概括了小米未来的增长逻辑,那就是通过硬核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应对长周期竞争的技术优势,并获得持续稳定的商业回报。

小米连续4个季度收入破千亿,即便如此,外界仍然质疑小米缺乏核心技术,增长见顶。但对小米来说,质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曾经小米也被质疑过无法实现高端化,小米17系列、小米汽车和大家电的成功已经足以证明这种论断站不住脚。

2025年是小米两个五年计划的重要过渡,而小米的做法是加码研发投入,全力攻坚硬核技术的研发,为小米“强筋健骨”。站在千亿营收的新起点,小米的加速度才刚开始。

(来源:新浪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