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时钟能耗新发现:测量成本远超运行本体

2025年11月16日,16时34分56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一项近期发表的研究揭示了量子时间测量领域一个令人震惊的能量失衡现象:读取一个量子时钟所消耗的能量,竟然是其运行本身能耗的惊人十亿倍。这项于2025年11月15日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发现,不仅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量子测量的固有假设,更可能彻底重塑未来量子技术的设计方向。

这项突破性的发现源自牛津大学领导的一次跨机构合作。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微型时钟,其核心机制是单电子在两个纳米级区域(即一个双量子点)之间跳跃,每一次跳跃都代表着时钟的“滴答”一声。通过测量量子时钟内部运作以及测量装置所产生的熵,研究团队发现,将量子信号转换成可记录的经典数据所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时间计量本身所需的能量成本。

测量效率的新焦点

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量子物理学中一个长期的假设:即测量成本可以被忽略不计。相反,科学家们发现,正是观察行为本身,通过使量子过程变得不可逆,才赋予了时间向前流动的方向。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的首席作者娜塔莉亚·阿瑞斯教授指出:“人们曾普遍认为,在最小尺度上运行的量子时钟能够显著降低时间计量的能量成本,然而,这项新实验却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研究团队采用了两种测量方法——微小的电流和无线电波——来检测电子的跳跃。结果发现,无论是哪种方法,在将量子信号转换成经典数据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巨大的能量代价。

牛津大学博士生、该研究的合著者维韦克·瓦德希亚表示:“时钟滴答信号的放大与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熵,此前在学术界常被忽视,但它却是量子尺度上时间计量最重要、最基础的热力学成本。”

对量子设备的影响

这些发现表明,提升量子技术的效能,可能不再仅仅依赖于优化量子系统本身,而更需要将重点转向开发更具能源效率的测量技术。这项研究,也得到了维也纳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Wien)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科学家的参与,对于依赖精确时间计量的量子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来自维也纳工业大学的博士生、论文合著者弗洛里安·迈耶提到,这项工作“触及了物理学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时间为何只朝一个方向流动”。研究人员甚至提出,这种测量过程中的能量失衡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优势,因为它能够提供量子行为的详细记录,而非仅仅是简单的计时。

(来源:前途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