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募资、业绩注水,丸美生物分红盛宴背后的资本迷局
上市逾6年,丸美生物(603983.SH)的IPO募投项目正陷入“延期+违规”泥潭。其核心募投无一按期投产,项目频繁变更、反复延期,更存在募集资金挪用至非募投项目、进度披露与实际不符等违规操作,最终招致监管处罚。
与募投项目推进的拖沓形成刺眼反差,公司分红却格外慷慨。上市以来丸美生物分红超10亿,八成流入实控人夫妇口袋。2025年监管核查更揭开财务乱象:上半年虚增利润超千万,在建工程虚增幅度高达95%,收入确认、研发费用归集等多环节核算失真。
一边是募投项目屡次“画饼”落空,一边是实控人借分红大额套现,手握超20亿现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丸美生物宣布赴港上市,其跨境募资的真实意图令市场侧目。
多项目变更、延期,牵出挪用募资乱象
根据昨日公告,丸美生物对“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5年12月延期至2027年12月。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24,765.27万元,剩余募集资金261.08万元。公司称,目前项目厂房建设已经完成,主要作为仓储物流中心使用,部分闲置厂房可能暂时通过短期出租等方式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就项目延期的原因,丸美生物强调“是对项目整体建设节奏的优化,而非对项目必要性的否定”,认为公司现有产能充足,能够满足未来一到两年内的业务发展需要,适当延后,后续投资可顺应市场节奏。![]()
来源:最新募资变更公告
这已不是该项目首次被延期。2019年7月,丸美生物上市募集资金净额7.9亿元,用于“彩妆产品生产建设项目”等五个项目。仅仅一年后,丸美生物将原用于“彩妆产品生产建设项目”的全部资金,变更用于“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新项目计划建设期为24个月。此次项目变更,公司同样给出了顺应市场变化、降低投资风险等理由。
然而两年后,并未有该项目达产的消息披露,直到2023年8月,丸美生物才公告将“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12月;2024年5月,公司对该项目追加投资内容、增加实施地点并延期至2025年12月。算上此次延期,经变更后该项目已延期三次。![]()
来源:招股书
无独有偶,丸美生物频繁变更、延期的募投项目不在少数。例如,“数字营运中心建设项目”两度延期至2026年9月;“信息网络平台项目”两度延期至2023年8月结项。
2021年8月,公司将“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智慧零售终端建设项目”募集资金专户中全部资金,变更用于“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新项目计划建设期为24个月。
2023年8月25日,丸美生物将“信息网络平台项目”剩余募资4,912.58万元全部变更至“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同一天,公司宣布对丸美总部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由12亿元增至约14亿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42,468.53万元,对应募投项目为“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而本该于2023年8月投入运营的“营销升级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一年后再度被延期至2026年9月。
募资使用乱象引发监管亮剑。2025年10月,广东监管局对丸美生物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直指其存在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和披露不规范等情况,具体包括:使用募集资金支付非募投项目支出、未及时审议和披露项目延期或调整议案,以及披露募投项目进度与实际不符,未按规定披露使用募集资金开展现金理财收益等情况。
至此,丸美生物上市逾6年,除了一个IPO募投项目中途变更延期结项外,其余项目至今全部未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大额分红流向实控人,财务真实性存疑
就在昨日,丸美生物宣布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H股,以增强资本实力与境外融资能力,加快国际化战略。
不过从账面情况来看,丸美生物似乎并不差钱。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9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13亿元,短期借款5.73亿元。
从财报上看,丸美生物今年1-9月实现营收24.50亿元,同比增长25.51%;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2.13%;不过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42%至2.14亿元,其中Q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19.95%,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焦虑。
2019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01亿元、17.45亿元、17.87亿元、17.32亿元、22.26亿元、29.7亿元;归母净利润5.15亿元、4.64亿元、2.48亿元、1.74亿元、2.59亿元、3.42亿元。对比上市初期,公司营收虽有增长,但盈利下滑明显。
饶是如此,上市以来,丸美生物累计分红超10.83亿元,2023年、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均超80%。就在11月7日,丸美生物宣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亿元。
![]()
慷慨分红大多落入实控人家族口袋。资料显示,创始人孙怀庆、王晓蒲夫妇对丸美生物拥有绝对掌控权,二人合计持股比例超80%,这一持股比例自上市起一直延续至今年三季度。
财务真实性是另一把悬在投资者头顶的利剑。根据上交所日前出具的监管警示决定,丸美生物在财务核算不规范方面存在三大硬伤:一是公司未根据退货情况对销售业务预估退货率,且存在将少量非实际销售订单计入收入的情况,导致收入核算不准确。二是公司未根据实际工程进度及时对未结算工程款暂估“在建工程”和“应付工程款”,导致公司在建工程和相关负债科目披露不准确;公司相关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公司未及时转固,导致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计提不准确。三是公司将存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通过“应收账款”科目列报和披露,将少量与研发活动无关的咨询服务费计入研发费用,导致相关科目核算不准确。
更正会计差错后显示,丸美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多计454.68万元,归母净利润多计1132.97万元,占调整前归母净利润的6.1%;在建工程多计5.68亿元,占调整前在建工程的95.37%。(文|公司观察,作者|马琼,编辑|曹晟源)
(来源:钛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