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畜,我同意请年假谈恋爱
文 | 新声Pro,作者 | 郭 仪(长沙),监制 | 张一童(上海)
一档淡淡的、笨拙的、充满班味的普通人恋综出现了。
在《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里,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只有神似公司食堂的自助餐;没有充满风情的雨林小居,只有出差时住的酒店大床房;没有雄竞修罗场,只有加班加到筋疲力尽的社畜,趁着录综艺的机会,终于请到了珍贵的五天年假,于是在博鳌疯狂补觉;没有抓马剧情和绑定配对出行的规则,一个人去大自然探险也能有滋有味。
全员素人和北京单身打工人的配置,普通人之间略显生疏和尴尬的破冰话题,异性之间相处的微妙氛围,都让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谁把我同事整上恋综了?」
而当嘉宾们逐渐从陌生到熟悉,从没话找话到结伴出行,这一次,观众们的关注点却不在cp,而是——
「恋爱可能不一定有,但宝贵的年假已经没了,好命苦。」
普通人的恋爱
如果不主动关注嘉宾的社媒,很多观众可能仍不知道节目中所有嘉宾的毕业院校、家庭条件和收入情况。
明确的身份标签是恋综的基本组成要素,由于与个人婚恋挂钩,尽管相较于相亲节目,恋综中的个人条件不会被明示为选择标准,但为了提供一定程度上高于日常生活的恋爱幻想体验,「高学历」「良好家境」「优质工作」几乎成为恋综嘉宾选择的基本要求。
「谁更优质」,往往成为恋综内暗自较劲和节目外的讨论焦点。但在《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里能感受到的是,大家普通一点也没关系。
![]()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剧照
身为剪辑师的程家鼎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节目备采时,还要接听工作电话;23岁的李萌是直播运营,每天通勤95分钟,为了省钱,住在顺义的城中村;第一期节目快结束的时候,男女嘉宾双方已经定下了第二天的约会行程,粉红泡泡正准备升起,镜头一切,深夜,冯嘉然开始和客户聊起了工作;其他人则是国企数据分析师、大厂打工人、银行职员、编辑、刚裸辞的「自由人」,虽然职业不同,但班味出奇的一致。
节目中,他们第一顿晚饭的话题从MBTI开始,客气地相互问候了对方的公司后,并不主动展开自己的工作话题,只是问一句答一句,随后,E人开始像在公司玩破冰游戏一样努力热场子,I人则齐齐盯穿桌布。
不过,随着接下来几日行程的敲定,在博鳌的海滩和森林中,这10位短暂逃离职场的嘉宾们终于能停下来松口气,审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动不动天降大雨的户外条件下,没有影视剧中的浪漫雨中名场面和感情升温,只有不断挨浇的嘉宾们回到自助餐厅吃晚饭的平凡结局;而没有刻意的调情和暧昧拉扯,情感的自然流露被捕捉,其中既有和其他人不止于爱情的火花碰撞,也有深入内心的自我对话,这些瞬间却足以让观众共鸣。
![]()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剧照
比如,第一晚的双选结束后,「落榜」的张潇文和张小七结伴去海滩散步看烟花,享受放松的那一刻;秦雅菲在尽力互动后,陷入了内耗的心理困境,尽管有张潇文的开导,在独处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默默流泪,这也让观众想起了自己受到挫败的时刻;李治本身是一个徒步爱好者,一个人体验节目组安排的徒步飞拉达路线时,听见溪水和鸟叫,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感觉那一刻非常非常幸福。」
走出恋爱乌托邦
「造梦」是恋综提供的最重要内容体验,脱离日常生活的封闭的环境,人设亮眼的俊男美女,有着明确的恋爱目的,在特定的节目机制下展开故事,这些也让恋综相较于其他真人秀呈现出更接近剧集的质感。
与现实相对隔绝的场景是制造浪漫乌托邦的核心,在这里嘉宾们必须脱离自己的日常生活,进入到恋爱故事的共同情境中。《心动的信号8》录制于浙江舟山花鸟岛,岛上有百年灯塔,嘉宾们入住海景民宿;《半熟恋人》的场景在上海陆家嘴和迪士尼附近切换,当嘉宾们夜晚沙滩谈心时,正对着迪士尼升起的烟火;《偏爱之恋》的嘉宾们在深圳西涌沙滩约会,海岛热恋和星空私语就此展开;《轰隆隆隆遇见你》的场景甚至更加特别,被设置为火车车厢,并且因为站点下车的机制在时间上也有了更强的限定感。
![]()
《偏爱之恋》剧照
男女嘉宾们通常住在同一栋独栋别墅中,共用公共空间,在几乎一个月起步的集中拍摄档期内,嘉宾们不用为了生计奔波,不用思考一日三餐,他们最大的烦恼,或许是如何接触心仪的异性,以及如何挑选漂亮帅气的礼服出席精致晚宴,颇有「抛开现实层面不谈」的偶像剧体感。
对「二本恋综」的「呼唤」某种意义上是对这一脱离现实的「精英」浪漫叙事的一种逆反。大众呼唤的「二本恋综」并非指嘉宾必须来自二本院校,而是观众更期待恋综走出只有恋爱的真空房,通过更多元的年龄和职业角度,展现更贴合现实的真实内容。
人们渴望看到的不是标签对标签的精英恋爱NPC,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之间的火花,观众对恋综需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们不再单纯沉浸在悬浮的恋爱幻想中,而是希望能在有更多社会议题的节目里,看见自己的倒影。
今年的恋综们已经开始回应观众的呼声。
比如《心动的信号8》改变了其人选设置,从往期的老板海归到如今的中医学徒、博物馆讲解员,收获了不少好评,《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则选择了北京单身打工人这一更具体的人群分类,并从选址和人设上都更主观偏离传统恋综的乌托邦叙事。
空间上,节目组让每个嘉宾拥有独立的酒店房间,完全打破了传统恋综会通过男女嘉宾共处密闭空间而营造出的「校园感」或「都市感」。
密闭空间内的强制性社交减少,意味着嘉宾们的选择会更加自主,更客观地展现出更多元的人物性格。《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第一期,嘉宾们刚到酒店后的不同行动轨迹——司文楷选择去健身房,张潇文愿意主动社交,其他人分别在各自的房间阳台上看海,关钲翰把被子一铺,开始补觉。
![]()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剧照
尽管《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节目组没收了所有嘉宾的手机,打工人们却依然有一万种方法和工作连线,并且,「请年假来上综艺」的原始设定,让所有嘉宾都不约而同地珍视来之不易的5天年假,和传统恋综相比,他们多了一种享受假期的时间紧迫感,还有了些「度假休息高于一切」的喜感。
前三期,大部分嘉宾都将「体验海边」置于「恋爱」之上,哪怕没有配对成功,没有约会行程,或结伴或独行,都要出门走走。
并且,在大钟寺还是西二旗上班,房租是四千还是七千,住东坝还是城中村,走路通勤还是地铁直达,裸辞后的社保医保怎么交?这一系列会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细密小事,在传统恋综中,往往存在感不强,却恰恰成了《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里,嘉宾们第一期就开门见山的话题,和上述不止于爱情的情感流露瞬间一起形成了被广泛热议的、击中观众心理的部分。
不谈恋爱的年轻人,在恋综里看什么
当年轻人都宣告不内卷,不买房,不恋爱,不生小孩的同时,恋综却火了一档又一档,综艺嘉宾们也纷纷开启网红副业,比如,前两周《心动的信号7》嘉宾赵牧辰回国后,在杭州蕉内当一日店长,不少粉丝们在店内应援。
![]()
对于号称「无孩爱猫爱狗」的年轻人而言,吸引他们的或许不是一纸结婚证,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化学反应,并享受沉浸式「磕CP」的参与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将恋综看作一种低成本但与时俱进的情绪代餐。
而随着恋综的发展,其内容逐渐开始主动承载广泛的社会情绪和代际议题,并持续吸引各方的衍生讨论。
比如,《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中,化用相亲常用话术的热梗「年纪大的会疼人」,被用在调侃嘉宾冯嘉然身上。同时,伴随着节目的播出,「五天年假就能配对」被质疑,引发关于恋爱效率和一见钟情可能性的广泛讨论。
许多博主纷纷从各档恋综中寻找素材,拆解嘉宾的沟通模式,探讨其背后的性别权力结构,或聚焦嘉宾的原生家庭,分析其如何塑造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跨度之丰富,几乎可以涵盖两性关系、女性主义、家庭亲子等议题,而这些二次解读又进一步丰富了恋综的社会内涵。
其中,近期被讨论的较多的,是杨汝晴和徐如蓝。7月30日,杨汝晴在小红书发布了一篇标题是「别祝我被坚定选择,祝我跳出被爱的叙事」的博文,近千条评论中,女孩们纷纷倾吐相似的烦恼;
徐如蓝的人格魅力则吸引了一众女粉,有人发帖问「怎样才可以像她一样社会化程度很高」,美妆博主将她作为变美教学素材,教粉丝们徐如蓝式的眼神和笑容,分析其性格魅力。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观看反馈中,观众讨论的焦点则更聚焦在同为有社会压力的社畜的大型共情,甚至打破了恋综主角们长期自带的,和普通人「不在一个频道」的网红壁垒。
在弹幕和评论区里,充斥着「工作老的快」「会计都没时间拍综艺」等各行各业的打工人的自我调侃,有人相互艾特好友,称「这个综艺适合咱俩去参加一下。」甚至有观众在公司内网搜索到张潇文的工作信息,并在评论区同步更新他们的职场情况,谁加班了,谁离职了,都被网友了解的一清二楚。
![]()
还有观众在相关报道下建议:「可以再真实点,让这些牛马剧本外加一个天天传递负能量和焦虑的父母,这样更贴合真牛马的生活。」
打破浪漫的乌托邦,恋综不再只提供关于恋爱的完美幻想,也有普通人如何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压力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来源:钛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