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R管理年會2025暨新增長大會:信任·信念·信心
HBR管理年會2025暨新增長大會:信任·信念·信心
日期:2025年11月3日 上午9:46作者:HBR管理年會2025暨新增長大會
2025年10月31日,HBR管理年會2025暨新增長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信任·信念·信心」為主題,匯聚來自全球的商業領袖、學者與創新實踐者,共同探討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企業如何重塑精神動力與價值根基,開辟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年會圍繞戰略、新增長、人機協作的信任機製、開放式創新、生態品牌與全球化六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入對話,嘉賓們以前瞻的思考與務實的經驗,探尋組織的變革創新方案與數智化轉型新思路。作為一年一度的管理思想盛會,HBR管理年會不僅是對時代變革的觀察與思考,更是對未來商業韌性、價值與方向的重新定義。
HBR中國區副總經理趙閣寧在開場致辭中诠釋了本屆年會主題,在AI深度參與決策的時代,「信任」已成為組織的核心能力;「信念」讓我們在浮躁中堅守長期主義;「信心」則源於趨勢洞察與能力建設,使我們在低谷中依然敢於深耕、主動進化。本次盛會正是為重建信任、堅守信念、提振信心而相聚。

前奏
在快速演進的AI時代,「信任」成為組織持續成長的關鍵議題。HBR特約編輯、前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認為,AI時代重建信任的原則依舊是誠實、責任與公平。秉持這些價值觀、對AI應用保持透明並以人為本的企業,才能保持領先。HBR總編輯艾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指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在於部署何種算法,而在於建立怎樣的信任。信任源於真實、邏輯與共情,領導者需以真誠為本,展現穩健的判斷力並關懷員工。HBR雜誌主編丹尼爾·麥克金(Daniel McGinn)強調,信任為領導力奠基,信念凝聚團隊,信心激發勇氣。三位嘉賓共同指出:儘管科技重塑商業,領導力的本質仍根植於人性。唯有以真誠與責任為基石的領導力,方能赢得持久的信任與未來。



開幕演講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指出,全球多極化為包括中國在内的新興國家帶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重要機遇。儘管經濟全球化形態不斷演變,但其進程未曾停滞。政府、市場與科技三大力量仍在驅動全球化。只要我們能在各國之間、各企業之間建立信任,經濟全球化必將在新的多邊體製下持續前行。

第一樂章
多變世界中的戰略定力與應變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著火世界」,企業需在戰略定力與敏捷應變間尋求動態平衡。北京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創始人張文中表示,數智化時代,企業應以AI重構消費新體驗,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他提出了「五熱愛」理念——熱愛自己、家人、同事、顧客與夥伴。基於此,AI新質零售將以生態協同取代單點競爭,市場主體間將逐步走向企業聯合。安踏集團首席運營官陳科認為,企業要以「定力」堅守願景與使命,專注主業、創造價值,以「應變」提升戰略體繫與動態管理能力。安踏集團不斷演繹全球化、創新與數字化的新内涵,積極擁抱AI,以自我變革驅動韌性增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寧向東指出,固權行為指管理者以鞏固自身權力和利益為導向進行決策,而非基於工作實際需要,這種動機會抑製嘗試、阻礙創新。因此營造有利於發揮企業家精神的環境對於組織的進步至關重要。亞馬遜雲科技全球首席企業戰略總經理菲爾·勒-佈倫(Phil Le-Brun)、全球企業戰略總監亞娜·沃納(Jana Werner)分享了「章魚型組織」這一概念,其三大核心特質是:對重要事項的清晰認知、貫穿全組織的強烈主人翁意識,以及對新機遇的好奇心,這些特質有助於提升組織變革的韌性與適應力,從而更好應對復雜世界的不確定性。





第二樂章
新增長樂章:增長的雙循環
在内生增長動能與海外拓展並行的雙循環格局下,企業正在創新與合作中探索新增長路徑。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指出,科技正推動數字革命、全球產業生態和線上社會的重大轉折,為企業帶來智能服務應用、全球化佈局,和部署數字基礎設施這三大機遇。同時,企業需警惕對技術變革和世界格局的誤判,以及防範科技過熱帶來的風險。宜家供應東亞區總裁陳慧表示,中國已從十年前的「世界工廠」轉變為如今的「世界創新工廠」,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全球價值鏈。中國具有再生材料、自動化和智能製造這雙重優勢,將成為促進全球增長的新引擎。完美世界CEO顧黎明提出,電競是體育,是文化,更是科技。完美世界將VR、AR、MR等技術應用在觀賽上,讓觀眾能夠沉浸式觀賽,實現多元互動。完美世界已同多個硬件、軟件廠商共同成立完美電競合作夥伴聯盟,探索AI與遊戲業務的融合創新,引領電競走向下一階段。



第三樂章
AI時代的多維信任重建
當算法深度介入決策,企業需重構人機協作的信任機製:以倫理框架強化人際信任,以技術透明建立人機信任,以合規創新赢取監管信任,築牢AI落地的穩定三角。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表示,在信息過載與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個體、組織與社會的運行皆依賴於「信」。他強調,要打造以人為本的AI,不應神化或擬人化機器。真正阻礙創新的不是技術,而是心理;認知決定成就,信任源於信譽,信心源於信仰。智聯招聘集團副總裁李強解讀2025中國年度最佳僱主百強入圍榜單並分析了僱佣關繫的最新趨勢,表示未來的最佳僱主能夠從容指揮人類智慧與AI算力「演繹二重奏」,通過技術賦能員工成長,實現商業價值與人的價值共同進化。


下午開場致辭環節,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戴華分享了哈佛商學院教授柯維的研究,表示企業赢得信任的四大因素是能力、動機、手段與影響。同時她強調,信任無法靠口號塑造,而是要由内而外地融入企業長期戰略與日常運營。

第四樂章
開放式創新:無界融合新躍遷
從單點突破到繫統融合,開放式創新旨在打破學科壁壘、重構創新鏈條。在「體育強國」戰略推動下,中國體育用品產業正以開放式創新加速轉型升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指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正處於由大變強的關鍵期,面臨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協同方面的三大結構性難題。安踏集團牽頭成立的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致力於打破壁壘、集聚資源、推動跨界融合與生態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首席科學家、東華大學教授俞建勇建議,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應強化繫統佈局,破除創新壁壘;築牢基礎研究,夯實創新根基;同時深化跨界融合,加快培養復合型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表示,科技創新是紡織服裝品牌建設的重要力量。纖維創新與性能提升夯實品牌基礎,紡紗與織造技術進步推動品牌升級,新材料應用助力可持續發展。北京體育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洪平介紹了該校研發運動服裝科技與智能訓練多維監控等方面的創新實踐,並指出該校「人—機—環」運動科學訓練體繫,以開放耦合的繫統,交叉融合多學科成果,助力打造中國人健康生活的新範式。


本場圓桌聚焦體育強國目標下體育用品產業開放式創新的「痛點」與突破方向、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的運作機製等議題,由協同共生管理研究者陳春花主持。巴斯夫亞太區鞋材業務負責人吳小軍指出,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突破點,是把產品性能與技術做到極致,並以聯合創新樹立全球標準;超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戰略官盧立彬強調以材料替代、綠色升級實現自主創新,加強基礎研究轉化能力,建立「需求—技術—產業」閉環生態;安踏集團科研創新部負責人、高級總監王欣表示,安踏集團通過建設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聚合多方資源共同攻克「卡脖子」難題,由安踏集團出題和出資,聯合體成員結合各自特長來解題;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超認為,體育用品產業須通過跨學科協同破材料瓶頸,以需求錨定專利價值, 建立有效的協同創新機製;璞躍中國首席執行官及管理合夥人徐潔平強調,中國正從「跟隨者」轉型為「領跑者」,我們須以開放共享的思維,匯聚龍頭企業、科研力量與政策合力,拓展產業的上升空間。總體來看,各方一致認為,開放式創新對於中國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全球行業標準製定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推動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升級的關鍵路徑。

在本場論壇中,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發佈了一繫列成果,包括天玑·高性能材料聯合攻堅計劃、靈龍大模型和AI創新平台,並舉辦了新成員簽約儀式。此外,安踏膜、玄武岩纖維科技是聯合體初期突圍成果,未來聯合體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助力更多「中國造」體育用品突破技術壁壘。



第五樂章
生態品牌的範式升維
生態品牌是通過與用戶、生態夥伴聯合共創,不斷提供無界且持續叠代的整體價值體驗,最終實現終身用戶及生態各方共赢共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新品牌範式。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出版社、凱度集團、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與HBR中國,在本場論壇重磅推出《生態品牌發展報告(2025)》,整合六年來在「生態品牌—生態企業—生態經濟」領域的深度研究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副社長、新華出版社副社長沈建表示,報告旨在為AI時代生態品牌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創藍圖」。這既是對AI時代商業變革的回應,更是向世界傳遞生態品牌「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生動實踐。凱度集團大中華區CEO暨凱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在揭曉2025(第四屆)生態品牌認證榜單並解讀趨勢時指出,生態品牌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在於「新智、無界、共益」三大方向,依託科技創新錨定用戶本質需求,實現跨界共生與社會價值共創。隨後,2025生態品牌認證榜單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圓桌環節聚焦生態品牌的價值與實踐,由HBR中國區副總經理趙閣寧主持。霍尼韋爾大中華區總裁、霍尼韋爾過程控製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餘鋒認為,許多先進技術若孤立發展,難以快速落地並惠及廣大用戶。生態品牌能夠幫助企業突破自身局限,實現長遠發展。以霍尼韋爾為例,其創新實踐體現在三方面:搭建開放平台,激發員工創新活力;追求共赢,讓員工、企業與客戶多方受益;堅持長期主義,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持久價值。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智能製造總經理謝海琴指出,生態品牌的價值在於,企業與生態夥伴通過全球資源協同提升創新深度與研發效率,共同為客戶提供更高效、更高價值的解決方案。卡奧斯長期實踐的「大企業共建、中小企業共享」模式,促進了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協同發展與生態共赢。綜合雙方觀點,創建優秀的生態品牌不僅能提升企業自身的影響力,也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近年來,這一理念已從品牌層面深入到企業的業務與日常運營中,引領著高質量的發展新範式。

第六樂章
全球化公司的必修課![]()
地緣政治重構與供應鏈震蕩中,全球化企業必須修習「韌性生存術」。京東工業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經理丁德明表示,全球工業供應鏈面臨品類分散、一體化整合能力不足等挑戰。京東工業通過通用現貨SaaS商城(ISP)、中國跨境商品、長尾一站式商品及太璞數實一體化供應鏈四大解決方案,能夠在不確定性中保障企業穩健運行,實現全球化多網點智能協同。

本場圓桌圍繞企業出海的挑戰與應對之道展開討論,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牛華勇主持下,嘉賓們從全球化戰略、供應鏈佈局、跨文化適應等多維度分享了深刻洞見。昆山杜克大學美方校長、常務副校長、社會科學傑出教授約翰·奎爾奇(John Quelch)表示,企業出海應遵循「先易後難」的路徑,先佈局新興經濟體,最後考慮發達國家;公司總部應在戰略、資金與人才方面給予當地市場長期支持。京東工業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經理丁德明探討了中國製造業在部署全球供應鏈時面臨標準化、稅製、供需預測三大挑戰,強調以數智化提升供應鏈效率和韌性。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誌(Andrew Phua)指出,新加坡市場以其連通性、創新性與穩定性優勢,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出海的首站和輻射東南亞乃至亞太的戰略支點。倫敦大學學院名譽教授託馬斯·維格爾曼(Thomas Wiegelmann)則認為,企業出海的成功源於共創共享的工作方式,須關注個體而不僅是文化、明確表達意圖、建立共同工作習慣;而啓境咨詢創始人陳衍慈強調,企業出海的關鍵挑戰不在策略或流程設計,而在執行層面的跨文化協作與信任建設。綜合各方觀點,嘉賓們一致認為,全球化的成功不僅關乎資本與技術,更取決於信任、協作與人本精神。


新增長平行論壇:
拒絕内卷 破界者勝
本場圓桌對談聚焦AI與可持續的商業未來,由HBR中國區新媒體主管、新增長學院發起人麻震敏主持。騰訊廣告市場負責人、騰訊智慧零售與生活產業增長運營總經理梅婷指出,AI正在從自動化走向自主化,成為一種可以持續進化增值的企業資產,重構企業的增長模式。比亞迪首席可持續發展專家潘亮強調,企業的可持續戰略不應止於自身,關鍵在於賦能供應鏈協同減碳。比亞迪正積極探索AI在供應鏈可持續管理中的應用,推動AI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參謀」。羅氏診斷專業診斷部解決方案團隊市場負責人顧亞表示,AI賦能不僅可以支持臨床決策,實現精準醫療,同時幫助醫療機構節約資源,達成降本增效的目標。總體來看,各方一致認為,AI已成為驅動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提升效率的短期效益上,更在於通過持續學習與進化構建長期競爭優勢。

小紅書商業快消行業群總經理米歐表示,讀懂用戶的真實需求,並和他們產生共鳴,是品牌期待達成的優選目標。但要做到這一點,品牌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看到更為微妙而復雜的内在情緒,從情緒中理解人、運營人,真正具備洞察人心的能力,並將人和需求串聯起來,才能擁有穿透時間週期的能力,好生意也才真正擁有了生命力。週大福珠寶集團總經理(電子商務)包建豪指出,作為一家近百年的企業,週大福持續專注落實五大策略方針,包括品牌轉型、優化產品、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升營運效率及強化人才培育,以增強競爭力、開辟新的增長曲線。英中貿易協會商務高級總監、中國區副總裁Kiran Patel指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之一,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對外投資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從注重規模轉向注重價值,從擴張轉向戰略協同,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可持續性。追覓科技CEO特别助理毛日宏指出,成為全球化公司,需要掌握五大核心能力:正向產品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全球社會責任、建設全球化銷售網絡、建立國際化高端品牌。




結語
隨著本屆年會圓滿落幕,HBR管理年會將繼續彰顯其作為世界級管理對話平台的獨特價值,不僅為社會提供前沿管理理念,也激發中外管理界探索兼具本土特色與全球視野的創新實踐,持續推動中國管理思想在全球舞台上的交流與影響力。






特别鳴謝
訊飛同傳作為本次年會官方同傳合作夥伴,利用實時語音識别、機器翻譯與AI字幕投屏技術,將嘉賓發言精準轉為多語種字幕,同步呈現於大屏,為會議提供了高效、精準的語言服務,助力思想高效流通,推動全球對話。北京國際人力資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FESCO)作為高能團隊獎晚宴合作夥伴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
内容來源:HBR管理年會2025暨新增長大會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 10月28日
- 跨越「金色橋梁」:11 月 5 日,共赴一場 RWA 與穩定幣創新的燃情派對!
- 10月25日
- 「2025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行 聚焦大灣區互聯互通新格局
- 10月24日
- 來論 | 香港經濟智庫主席石柱:港澳商人如不愛國斷無未來
- 10月24日
- 港事港心/在變局中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林銘鋒
- 10月20日
- 2025 維洛全球科技頒獎盛典嘉年華(新加坡站)圓滿落幕
- 10月17日
- 於變局中洞見價值,證券之星「資本力量」第十三屆年度品牌活動啓幕
- 10月3日
- Vitalik Buterin與肖風博士聯合倡議發起以太坊應用聯盟(EAG),邀請全球以太坊建設者共建協作新範式
- 9月28日
- 共話行業新格局、探索資本新動能——第十一屆結構性融資與資產證券化論壇在滬圓滿落幕
- 9月26日
- 合力擘畫行業新篇:ABGA、ME 與 ICC 攜手舉辦 InnoBlock 2025
- 9月26日
- 數智賦能 綠色共享——2025中國礦業可持續發展論壇成功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