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九霄 再赴天宫

2025年11月01日,09时26分03秒 国内动态 阅读 2 views 次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逐梦九霄 再赴天宫

逐梦九霄 再赴天宫

本报记者 刘诗瑶 李君强《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1日第04版)

烈焰升腾,划破戈壁长空。10月31日23时44分,长二F火箭托举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挑战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

此次任务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神舟飞船首次在载人状态下挑战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此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站交会对接,用时两天;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如今,神舟二十一号挑战3.5小时交会对接,力争实现航天技术创新的又一次重大跨越。

交会对接通常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负责导引的关键系统名为GNC(制导、导航与控制),被称为飞船的“智慧大脑”。

从6.5小时到3.5小时,背后主要是3个层面的关键技术优化:一是远程导引段中,飞船绕地球飞行由3圈减为2圈;二是缩短了近程导引段的初始距离,让飞船在更近的“起跑线”开始其最终的精准机动,压缩最后一程的耗时;三是对远程导引的末段和近程导引的初段进行了统一优化,在可能存在目标轨道误差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导引出正确轨迹,避免轨迹安全性问题。

为保障交会对接成功,GNC系统可在3.5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和6.5小时交会对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表示,任务期间,飞船会在多个关键点对飞船状态进行评估判断。

专家表示,3.5小时交会对接,能够极大增强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具体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减少远程导引段轨控次数和飞行圈次,缩短近程导引飞行时间;同时,减少航天员飞行压力,缩短航天员在舱内的等待时间,并减少对电池燃料等需求,提升任务整体应对故障的能力。

分系统环环相扣各司其职

神舟奔赴空间站,背后是一张由众多分系统构成的保障网络。

从火箭系统来看,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要挑战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对入轨精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为确保入轨精度,让飞船被火箭放置在与空间站轨道高度契合的“快车道”上,执行此次任务的长二F火箭实施了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

当飞船在太空中依靠稳定的能源进行机动时,确保其“不迷路、不失联”的,是强大的测控与通信系统。这套系统,由遍布全球的地面站、高悬于太空的数据中继卫星“天链”、安装在飞船和空间站上的众多通信设备共同构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项目总师张清源表示,其中的激光雷达可实现多目标切换和多目标识别等功能,确保精准完成交会对接。

当飞船与空间站翩然共舞至“最后一厘米”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对接机构将派上用场。其核心技术在于能够吸收、消耗两个航天器在对接瞬间产生的碰撞能量,并实现柔顺、精准的捕获与锁紧。

分系统环环相扣、各司其职,构成了一个高度集成、反应敏捷的天地一体化保障体系,共同托举起神箭、神舟一次次成功的飞行。

将小鼠送上中国空间站

此次任务,是我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啮齿类动物在轨饲养及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专家介绍,实验样品为4只小鼠,雌雄各2只,经由严格的地面筛选和训练,能适应太空微重力环境。小鼠在轨饲养5至7天后返回地面,继续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专家表示,小鼠具有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体型小、繁殖周期短等优势,是开展空间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

研究小鼠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哺乳动物天地研究全流程的实验体系、验证小鼠空间饲养的核心关键技术、探索研究小鼠各器官系统对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应激响应,为系统开展哺乳动物空间科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本次任务还充分考虑发挥载荷专家的专业优势,在轨开展“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专家表示,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太空环境下的性能演化规律,能够为后续任务中锂离子电池研制和高可靠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