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商业航天第一股,天兵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 独家

2025年10月18日,09时51分29秒 科技新知 阅读 4 views 次

冲刺商业航天第一股,天兵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 独家

图片来源:天兵科技

10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兵科技”)已正式报送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天兵科技主要专注于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已构建起覆盖从火箭自研、规模制造到专属发射工位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年产30发天龙三号大运力液体火箭及500台天火系列发动机的制造能力,为其大规模商业化交付提供了保障。

2023年4月,天兵科技旗下​​天龙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实现首飞成功,将“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送入轨道,使天兵科技成为全球少数实现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的民营企业。

2025年9月15日,天兵科技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全系统海上试车,创下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新纪录。这也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次实施海上热试车,为天龙三号年底前实现首飞及后续规模化商业应用打下了基础。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首款近地轨道运力有望突破20吨的大型液体火箭,天龙三号性能对标SpaceX猎鹰9号,箭体长72米,起飞重量约600吨,近地轨道运力可达22吨,可实现一箭36星组网发射,全面适配我国卫星互联网“高可靠、高频次、低成本”的发射需求,加速国家低轨星座的规模化部署进程。

这一选项的出现,其意义不止于运载能力的数量级提升,更在于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竞争逻辑与发展模式。在此之前,国内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更多聚焦于满足中小型、验证型卫星的零散、定制化需求。而天龙三号这类具备“一箭多星”群发能力、并以重复使用和批量化生产为目标的运载火箭,将推动发射服务从满足零散需求,转向支撑规模化、标准化、常态化的星座组网部署。

这不仅为下游的卫星制造与应用企业打开了商业闭环的关键瓶颈,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正式具备了支撑国家“新基建”战略的产业化能力,从单一的技术竞争,迈入由产业模式和生态效率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

在启动上市辅导前,天兵科技刚刚完成Pre-D轮和D轮合计近2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裕高华、济钢集团、东方资产、申万投资、中银资产等多家知名机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火箭批产的备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的研制。

2024年4月,天兵科技还首次登上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排名全球第495位,位居中国商业航天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天兵科技启动IPO之际,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也在进入爆发前夜。

《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迅速升温,融资事件达138起,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成为最热门的融资领域。

同时,二级市场也在为商业航天辅以政策性支持。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换言之,证监会明确了商业航天企业未盈利可上市。这意味着,需要长周期发展的商业航天有了更多的融资通道。(文 | 科技潜线,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