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二嫁”酿苦果:与武汉国资擦肩而过,良品铺子转型之路陡生变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兴利 北京报道
经历了三个月的等待与博弈,休闲零食龙头良品铺子控股权易主方案最终未能如愿。其在10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下称“长江国贸”)的股份转让协议因“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已于10月15日正式终止。至此这场曾被寄予纾困转型厚望的交易画上句号。
在业绩与行业的双重压力下,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寻求外部接盘本在情理之中。然而其“一女二嫁”的操作,暴露了公司在战略层面的深层困境:这场风波表面是股权交易对象的摇摆不定,实则反映了控股股东对“如何破局、与谁同行”这一根本问题缺乏清晰判断,导致仓促混乱的资本运作非但不能纾困,反而为未来的转型之路蒙上迷雾。
“一女二嫁”埋下祸根
10月16日晚间的公告,宣告了这场备受市场关注的交易正式终止,也意味着武汉国资入主计划的折戟,良品铺子创始人团队将继续执掌航向。
不过,良品铺子本次公告仅提及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与长江国贸之间21%股份的转让协议终止;截至目前,其第二大股东达永公司所持8.99%股份与长江国贸间的转让事宜,尚未有新的进展公告。据良品铺子2025年中期报告,宁波汉意持股比例为35.23%;达永公司持股比例为18.16%。
良品铺子这场控制权变更的筹划始于今年7月。据其7月17日披露的转让方案,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武汉国资旗下长江国贸转让21%股份,第二大股东达永公司同步转让8.99%股份,若交易完成,长江国贸将以29.99%的持股成为控股股东,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彼时,公司对引入武汉国资寄予厚望,称双方未来将强化供应链协同,通过“供应链+品牌+渠道”深度协同,助力良品铺子从“品质零食”到“品质食品”的生态转型。
然而,这一计划的推进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潜在纠纷。回溯至2025年5月,宁波汉意曾与广州轻工工贸集团(下称“广州轻工”)进行密切磋商,并签署了《协议书》。相关公告显示,广州轻工计划在对良品铺子完成尽职调查后,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部分股份,进而投资并控制上市公司。据披露,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杨红春等人不仅确认了协议内容,还出具了同意交易的承诺函。
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看似板上钉钉的交易突生变故。2025年5月28日,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并未按约定与广州轻工签署最终的股权交易协议。取而代之的是,在不到两个月后的7月17日,良品铺子高调宣布了与长江国贸的控制权转让方案。
就在披露与长江国贸交易的同日,良品铺子同步发布风险提示称,宁波汉意因与广州轻工的股权转让纠纷被后者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其所持公司19.89%股份已被司法冻结。正是因为这次纠纷,成为后续交易的最大障碍。尽管在9月23日获得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无条件批准,扫清了反垄断审查的障碍,但宁波汉意19.89%股份冻结始终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大山”。
对于与武汉国资交易终结,良品铺子方面10月17日回应《华夏时报》记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的核心要务是聚焦主业、做好经营。目前,公司各项业务平稳运行,并将持续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良品铺子方面同时提及,关于股东层面的股权事宜,公司始终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所有重大进展均以公司在指定平台发布的正式公告为准。
业绩承压下的迷局
此次控制权变更的夭折,让良品铺子的经营困境再度凸显。
作为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的高光时刻定格在2021年:当年公司营收突破90亿元大关,稳居行业头部。但2023年成为良品铺子的转折元年,营收骤降至80.46亿元,同比减少14.76%,净利润同比下跌46.26%,增长动能“熄火”。
2024年,良品铺子迎来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营收同比下滑11.02%至71.59亿元,净亏损4610万元;2025年上半年颓势进一步加剧,营收暴跌27.21%至28.29亿元,净亏损扩大至9355万元——短短半年亏损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两倍。
良品铺子的困境,本质上是中国休闲零食行业格局剧烈重构的缩影。以低价策略快速扩张的量贩零食品牌异军突起,严重挤压了传统品牌的市场空间。以2022年才转型量贩零食业务的万辰集团为例,其营收从2022年的5.49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92.94亿元,2024年突破323.29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达225.83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爆发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品铺子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其长期坚持的高端定位受到严重冲击,产品调价与渠道优化等措施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据记者与主流量贩零食品牌交流了解到,行业竞争已从初期的“价格战”升级为更深层次的“供应链战”,这些新兴品牌正将战略重心转向对上游供应链的深耕与掌控,在这场围绕供应链的深度竞争中,零食新势力凭借其日益凸显的规模效应,让良品铺子在零食市场的突围之路变得愈发艰难。
对于武汉国资入主计划终止的影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本报记者分析:“此举对良品铺子的整体运营不会造成实质影响,公司自身现金流状况良好,此前多年也持续盈利,因此事件影响有限。”他同时指出,随着第四季度消费旺季到来,消费复苏态势值得期待,当前良品铺子最关键的任务是加快创新、升级与迭代的速度,提升产品质量,这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市场显然更为谨慎。截至10月16日收盘,良品铺子下跌超2%。失去武汉国资的供应链资源与资金支持后,这家深陷亏损的零食巨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量贩品牌的价格绞杀与传统同行的战略挤压中找到生存空间,这些问题将是良品铺子高层团队必须尽快破解的生死考题。
责任编辑:卢晓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