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同比下降0.3%,如何走出低通胀?

2025年10月15日,14时49分43秒 国内动态 阅读 3 views 次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虽较8月(-0.4%)回升0.1个百分点,但依旧属于低位运行,且低于市场普遍预期(-0.2%)。多位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当前消费市场整体需求依旧较疲软、消费内生动力不足。

9月CPI同比下降0.3%,如何走出低通胀?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翘尾影响所致。9月CPI-0.3%的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和能源价格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是影响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下降2.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0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从拉升因素看,9月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对CPI增速起到拉升作用。从拉低因素看:第一,居民收入、就业预期并未明显改变。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与2024年持平,较2019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依然底部徘徊,抑制居民消费需求扩张,居民消费价格增速难以明显上涨。第二,政策调整,阶段性抑制CPI增速大幅上行: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但短期或阶段性增加经济下行风险,抑制CPI增速上行。

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对CPI形成拖累

9月,猪肉等食品价格下降是CPI同比下降的重要拖累项。

具体来看,9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2.6%,影响CPI下降约0.7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13.7%,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1.9%,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8.4%,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7.0%,影响CPI下降约0.2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4.2%,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9.9%、2.2%和1.7%,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1%、0.8%和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0%。

9月CPI同比下降0.3%,如何走出低通胀?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9月,生猪市场迎来了“旺季暴跌”的罕见局面,在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经历了大幅下滑,从月初的14.5元/公斤持续下滑至9月26日的12.39元/公斤,创下了年内新低,同比跌幅高达32.07%。此外,较年内高点16.67元/公斤的累计跌幅也超过了25%。

招商证券认为,当前抑制CPI同比增速的主要因素在于猪、油价格偏低,不过原油价格定价权并不在国内。因此,缓解CPI同比弱势,政策只能在猪肉价格方面做文章,这就涉及生猪产业的产能去化。在CPI同比增长2%的经济目标下,预计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或倒逼政策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控制猪肉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其中,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工业消费品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42.1%和33.6%,家用器具、家庭日用杂品和通信工具价格分别上涨5.5%、3.2%和1.5%,涨幅均有扩大。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较为稳定,其中医疗服务和家庭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9%和1.6%,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下降1.5%和1.7%。

CPI低位运行或将继续,低通胀困局如何破解?

对于接下来CPI的走势,财信研究院认为,低通胀格局未变,预计四季度CPI仅小幅转正,核心CPI突破1%。主要支撑来自低基数效应、食品与能源价格拖累减弱,以及反内卷政策对核心商品价格的提振。但就业承压和房价低迷制约难改,核心CPI回升斜率将较为平缓,全年CPI约增长0%。

财通固收预计,从消费需求和生猪出栏数据来看,猪肉价格短期依旧维持低位震荡,菜价或将季节性回落;此外考虑到消费内生动能依旧不高。预计10-11月CPI同比分别为0.2%和0.5%。

如何破局低通胀?多位专家认为,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改善居民现金流量表是破局低通胀的关键。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缪延亮建议,未来政策应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通过注资、扩表、贷款贴息、破产重组等方式,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缓解应收账款压力,稳定信用扩张能力,改善企业投资预期和就业市场,从而带动居民部门资产与收入的同步修复。

二是通过稳就业、提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优化转移支付等手段,改善居民现金流量表,尤其是通过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在财政、货币的合力支持下,提升企业盈利预期与居民消费意愿,打破“房价-收入预期”的负向螺旋,激发内生需求,推动价格水平企稳回升,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认为,债务通缩是造成物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即大部分新增收入用来还债而不是形成新的需求,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债务,都是严重的拖累。但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解决债务问题不应该主要从压降债务入手,需要逆向思维从资产端入手,即全力稳住和提振楼市和股市。在货币政策方面,利率降低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应该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提高汇率弹性空间,在金融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容忍人民币汇率逐渐走低。同时,要全面提升预期管理和引导能力,以法治化、市场化等现代治理理念提振社会长期信心,促进大额消费和耐心资本投入。此外,还要提振消费需求制定体系化的宏观管理政策,通过提振消费需求来拉动有效投资需求。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芦哲表示,走出低通胀需要去产能和促消费双管齐下。其中,促消费比去产能更为重要。接下来促消费政策空间包括:一是将消费补贴范围扩大到服务消费,最直接提振服务需求。二是加大收入补贴力度,如生育补贴、农村养老金、失业保险等方向。三是大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要政策再度接力。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