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抗癌赛道仅4药获批,自身年亏过亿,滨会生物赴港寻“解药”​

2025年10月15日,13时32分37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文 | 医药研究社

港股IPO浪潮中,不难看到一些创新药企虽然仍处在临床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但不缺启动IPO的核心动力——技术自信。如果产品足够创新且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还是能引来不少投资者侧目。

近期,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会生物”)就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在招股书中,该公司自称溶瘤病毒领域的先驱,于2010年注册成立,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溶瘤病毒并非近年才出现的抗癌概念。

据悉,溶瘤病毒是具有肿瘤选择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可直接裂解癌细胞、暴露肿瘤相关抗原,

并重塑肿瘤微环境以引发全身性免疫反应。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溶瘤病毒在病毒学、免疫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下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IMLYGIC®(talimogene laherparepvec或T-VEC)于2015年获得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溶瘤病毒疗法。

百年抗癌赛道仅4药获批,自身年亏过亿,滨会生物赴港寻“解药”​

不过,时至今日,获批落地的溶瘤病毒药物还是少之又少。滨会生物招股书提到,全球只有4种溶瘤病毒药物获得监管批准,仅4种溶瘤病毒候选药物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其中就包括滨会生物的核心产品BS001。滨会生物显然处在机遇期,但公司的发展仍然比较受限。

稀缺抗癌疗法的市场机会

无论是放在国内还是全球溶瘤病毒领域,滨会生物的BS001其实都有一定稀缺性。

招股书介绍,BS001为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有潜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准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疗法,也是首个及唯一一个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III期至IV期黑色素瘤的中国原创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百年抗癌赛道仅4药获批,自身年亏过亿,滨会生物赴港寻“解药”​

从中也可以看出,该产品差异性的形成离不开一大病毒载体平台——HSV(单纯疱疹病毒)。

据了解,在多种病毒类型(腺病毒、痘病毒、HSV等)中,HSV以更大的病毒容量、成熟的工程灵活性和完善的安全性,成为复杂治疗应用的理想选择。根据由Lancet发表的期刊所报告的一项全面系统性回顾及配对荟萃分析,基于疱疹病毒的疗法(特别是基于HSV的疗法)在安全性及功效方面均优于所有其他病毒衍生治疗分类。

而在各类HSV中,相比HS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2(单纯疱疹病毒2型)具备干扰宿主抗病毒防御、促进感染后的病毒复制、促进自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诱导合胞体形成以刺激抗肿瘤免疫以及激活多种抗肿瘤信号通路的潜力,展现出更强的溶瘤活性,由此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溶瘤病毒骨架候选药物。

基于HSV-2的作用机制,BS001这款产品广谱的抗肿瘤效应突出,逐步覆盖了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及胆道癌等适应症。

理想情况下,凭借前沿、稀缺且差异性的抗癌疗法,BS001还是有望捕捉到不小的市场机会。滨会生物招股书提到,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从2020年的1930万例增加至2024年的213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50万例。中国新增癌症病例数由2020年的460万例增加至2024年的50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60万例。

而且,当前滨会生物的布局较为多元,其产品组合还有一款关键溶瘤病毒产品BS006,并包括以BR003、BS051为代表的核酸系列,以及以BR016为代表的蛋白生物制剂系列,临床应用维度较广。

不过,作为一家临床药企,滨会生物如何完成漫长的研发长跑,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赛道尚未爆发,滨会生物等待转机

梳理下来,溶瘤病毒发展了一百多年,但目前相关市场仍未明显起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2024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由4360万美元增长至8710万美元。而真正的爆发估计要从2028年开始,预计市场扩张将显著加速,到2030年达到7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0.4%。

百年抗癌赛道仅4药获批,自身年亏过亿,滨会生物赴港寻“解药”​

也就是说,现在溶瘤病毒市场还处在蓄力阶段,面临的发展难题也有不少,主要体现在研发、生产、监管等方面、

在2024年10月第二届溶瘤病毒创新与合作大会上,就有不少企业代表谈到了溶瘤病毒开发过程中的难处。

比如,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光美表示:“我们做的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去申报的时候碰到的困难相对多一些,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回过头来想,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团队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是困难的,基本上每前进一步,都是用钱烧出来的,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彭双清指出:“溶瘤病毒的研发是一个多学科的整合,针对它的监管不能用传统的模式,将来不管是CRO也好,还是研发者也好,目标都是共同一致的,希望形成一种独特的审评机制,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上海允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道允也提到:“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克服的,比如像CMC,其实很难做,有一些点控制不下来就是不合格。”

而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滨会生物可能已经摸索出一套独特解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滨会生物拥有行业独有的垂直整合CMC及商业规模生产能力,是中国少数实现溶瘤病毒从研发到生产全闭环管理的公司,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就溶瘤病毒药物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的公司。“尽管溶瘤病毒过程存在固有复杂性,但我们在载体构建、高效纯化及浓缩方面的专有技术使我们得以实现可扩展生产,并具有卓越的成本效益、纯度及稳定性。”

不过,最严峻的现实问题尚未解决。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滨会生物收益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14万元(该等收益源自公司提供研发服务、销售研发用途的试剂及消耗品及设备租赁),净亏损1.10亿元、1.13亿元及4421.5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滨会生物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66亿元。

百年抗癌赛道仅4药获批,自身年亏过亿,滨会生物赴港寻“解药”​

因此,滨会生物此次IPO,也是为了给自身谋得关键的发展转机。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