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再涨价:一棋落子,满盘生变

2025年10月14日,20时59分24秒 科技新知 阅读 2 views 次

文 | 万联万象,作者 | 龙猫

稀土,这个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正以五连涨的强劲态势,宣告其市场价值的强势回归。

10月10日晚间,中国稀土行业两大巨头——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同步发布公告,宣布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干量,REO=50%),较第三季度的19109元/吨环比大涨37.13%。

这不仅创下了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最大单季涨幅,也标志着稀土精矿价格实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稳步上涨。

受此影响,A股的稀土永磁板块在10月13日迎来集体涨停潮,承包了整个股市的High点。整个连锁反应背后,更蕴含着全球稀土市场的一场新变局。

价格暴涨的供需逻辑

稀土精矿价格的迅猛涨势,建立在长期基本面的深刻变化之上。这一轮价格上涨始于2024年四季度,当时稀土精矿价格刚刚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

从2023年二季度31030元/吨的高位,一路下跌至2024年三季度的16741元/吨,期间跌幅高达46.05%。

这一转折点标志着稀土市场彻底走出低谷,进入新的景气周期。

本次价格调整并非随意决策,而是基于严格的定价机制。根据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2023年4月1日起实施的稀土精矿定价公式机制,每季度首月上旬,公司经理层会根据定价公式计算并调整稀土精矿价格。

此次26205元/吨的价格,正是严格按照这一定价公式和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氧化物市场价格计算的结果。

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是支撑价格持续上涨的核心动力。在供给端,中国的稀土开采配额增速明显放缓。

2025年国内稀土开采配额仅增长5.9%,创下十年最低增幅,且这些配额大部分集中在头部企业手中。

在需求端,稀土的应用领域早已从传统的冶金、石化,扩展至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兴产业。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45%,虽然增速放缓,但单车稀土磁材用量从以前的5公斤涨到了12-16公斤。

风电行业也在消耗大量稀土资源,6MW以上的大机组占比超过70%,永磁直驱风机渗透率飙升至65%,单机磁材用量比以前多20%,全球风电一年要消耗2.1万吨稀土。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稀土需求的新增长点。2025年被誉为“量产元年”,特斯拉Optimus单台要用3公斤左右的高性能钕铁硼,国内需求同比上涨150%。

甚至连低空经济的eVTOL飞行器,每台都需要3.2公斤磁材,潜在需求可达1.5万吨。这些新兴应用领域的崛起,共同推动了稀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政策管控与战略价值重估

稀土价格的迅猛上涨,不仅源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更有着深层次的政策背景和战略考量。

出口管制政策的全面升级为稀土价格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10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根据公告,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

更为重要的是,新政涵盖了“长臂管辖”原则,规定只要境外产品中中国稀土成分占比超过0.1%,就必须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

考虑到中国掌控全球90%的冶炼产能,这一政策直接掐住了全球稀土供应链的脖子。

政策出台的背景是稀土战略地位的空前提升。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稀土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智能手机、风电电机组到电动汽车电机、精密导弹,都需要使用镨、钕、铽、镝等稀土元素。缺乏稀土,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性能将大打折扣。

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绝对优势。财通证券研报显示,中国是全球稀土储量、产量和供应的最大国家,2024年,中国稀土矿储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近五成;

中国稀土矿产量全球占比近七成。这种优势地位为中国通过稀土政策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可能。

产业利润分配的重新调整也是此次提价的重要考量。

长期以来,稀土行业存在着“资源卖土价”的尴尬局面,稀土的真实价值被严重低估。此次大幅提价,正是对“稀土卖出稀价值”理念的实践,旨在将行业利润向上游集中。

对于包钢股份而言,这是2025年第四次提价,精矿业务盈利能力将大幅改善,有望缓解其主业压力。

对于北方稀土来说,虽然短期采购成本上升,但作为加工端龙头,可通过向下游传导成本维持盈利空间。

全球产业的重新洗牌

稀土精矿价格的大幅上调与出口管制升级,正在引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和格局重塑。

企业业绩的即时改善已经显现。北方稀土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亿元-15.7亿元,同比增加272.54%到287.34%。

这一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紧抓市场变化,强化预算管理与降本增效,科学组织生产,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亮眼业绩还未完全反映第四季度的涨价效应。鉴于三季度的交易价为19109元/吨,四季度直接上涨37%,稀土企业的利润释放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资本市场的敏锐反应同样令人瞩目。自今年三季度以来,北方稀土股价累计上涨110.8%。

截至10月10日,该股报收52.48元/股,总市值达1897亿元。10月13日早盘,稀土永磁板块逆势走强,包钢股份竞价涨停,金力永磁、奔朗新材、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等公司涨幅靠前。

市场资金对稀土板块的关注度急剧提升。10月9日稀土永磁指数直接大涨8.96%,北方稀土当天放量涨停,成交额超127亿元,创下三个月新高。

虽然10月10日行情出现分歧,北方稀土冲高回落,主力资金净流出25.58亿元,但成交额仍维持在170亿元的高位。

全球稀土格局的重构已经开始。稀土出口管制的升级将进一步提高海外重建自主可控稀土产业链的难度和成本。

尽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拥有稀土矿产资源,但缺乏中国的冶炼分离能力。日本欧盟虽然愿意投资,但面临环保门槛过不去的困境。

供应链重建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工程。

对于美国来说,稀土的对外依赖使其在贸易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的通胀压力尚未完全消除,油价、房租、牛奶价格轮番上涨。

如果在此情况下加征关税,结果只能是企业拉高成本,最终由消费者埋单。这或许是美方表示“不想跟中国打贸易战”的重要原因。

结语

可惜的是,目前特朗普依然不吸取4月份贸易战的教训,再次口头对中国挑起关税战。

稀土价格和股价的大涨,是我们对美国最好的回答。

博弈仍在继续,但稀土这个未来全球产业的“金钥匙”,我们仍旧牢牢掌控。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