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中国最后一家门店关闭,今年仅卖出约130辆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10月13日,极星汽车关闭了位于上海前滩L+Plaza的直营门店,这也是其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
对此消息,极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目前,极星在国内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虽然门店暂时关闭,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极星是瑞典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于2015年被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汽车收购。该品牌于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先后落成成都生产基地和位于北京的首家极星空间,先后推出极星1、极星2、极星3、极星4四款车型;2020年又设立极星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此外在2022年6月,极星还通过SPAC合并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极星1 极星
然而在中国市场,极星始终未能找准自身品牌与车型在市场中的定位。首款车型极星1于2018年发售时,售价高达145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S;极星2于2019年上市时,起售价便降至25万元左右,对标特斯拉Model 3;2023年首款SUV车型极星3上市时,价格再次回到100万元级别;其后推出的极星4则再度将售价降至30万元起。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极星作为新兴品牌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2021—2024年,极星中国的销量依次为2048、1717、1100和1864辆。其中在2023年6月,极星与同属吉利控股集团的星纪魅族成立战略合资企业极星科技。极星科技将进一步开发星纪魅族的Flyme Auto系统,并作为极星在中国市场的唯一授权销售和服务渠道。
然而被星际魅族控制的极星科技,并未使极星的市场表现复苏。今年4月,极星宣布与星纪魅族终止在华合资业务,极星科技遂结束运营。而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累计销量仅为126辆。
另一方面,自正式进入中国至2024年,极星在6年时间内更换了6任中国区负责人,但市场表现仍然毫无起色。今年7月,最新一任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也宣告离职。
而在全球范围内,极星的境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极星全球销量仅为5.46万辆,未能达成6万辆的年销量目标;2024年,极星全球销量仅剩4.49万辆,年净亏损超过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6亿元)。今年上半年,极星全球销量达到3万辆,同比增长51.1%,但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仍接近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