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周观察】中国对锂电池、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中科院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025年10月13日,17时44分54秒 科技新知 阅读 4 views 次

【生态环境周观察】中国对锂电池、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中科院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生态环境周观察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

政策

  • 中国对锂电池、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

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11月8日起对锂电池相关物项、正极材料相关物项、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其中,3A001 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 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包含电芯和电池组)、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设备等都包含在锂电池相关物项中。当日,商务部还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境外特定出口经营者需获得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出口含有、集成或者混有原产于中国的稀土或使用了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的物项。

  • 工信部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为进一步突出节能降碳导向,巩固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本年度绿色工厂重点支持53个重点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行业、建材行业、机械行业、轻工行业、纺织行业、电子行业八大领域中铁合金、冶炼、水泥、造纸、印染、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按照要求,属于重点行业的企业登录管理平台按照相应行业要求进行自评价,不属于重点行业的企业登录管理平台依据通则进行自评价。据悉,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需于11月7日前将推荐名单和开展对标情况一并报送。

事件

  • 中科院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根据央视新闻10月8日发布的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据悉,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的设计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乙氧基团和具备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制备出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还能在不同电位区间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科研人员介绍,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当将其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此项研究为发展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思路与研究范式。

  • 马士基与宁德时代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根据宁德时代官微发布的消息,10月9日,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与宁德时代在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推动全球供应链低碳转型及提升宁德时代全球供应链管理,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据悉,双方将基于宁德时代在先进电池技术、储能解决方案及电池回收领域的领先优势,共同推动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电动化。作为马士基在电池技术方面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共同探索推动马士基集装箱船队、港口生态系统、内陆运输和仓储的电动化,包含电力系统设计、能源管理及电池回收解决方案。

  • 中国首台MW级欧盟认证PEM制氢设备出口海外

根据氢能促进会官微发布的文章,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获欧盟CE认证的MW级PEM制氢设备出海发往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旗下某项目地,这是中国制造MW级PEM制氢装备首次出海。该产品满足光伏制氢波动性运行场景的需求,具有高度集成、自动化以及低能耗等特点。相关文章指出,这标志着国产MW级PEM制氢设备在工业应用领域的一次重要进展。

  • 日本启动滨冈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拆除作业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于当地时间10月7日正式启动位于静冈县御前崎市、正在进行报废作业的滨冈核电站1号机组的反应堆拆除工程。这是该国今年第二例进入反应堆实际拆除阶段的商用核电机组。根据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此前公布的计划,将在2035财年前完成反应堆本体的拆解,并在2042财年前完成包括厂房拆除在内的全部报废工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