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被纽约时报、彭博社、新闻周刊关注的中国AI企业,再次成为大模型季度“标王”
近期,《纽约时报》《彭博社》《新闻周刊》等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相继报道科大讯飞,把这家来自合肥的人工智能企业作为观察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窗口。《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将科大讯飞的展品列入“中国能造什么”的案例,介绍了科大讯飞的AI教育和AI翻译产品;彭博社在《中国科技公司展示:即使没有Nvidia芯片也能生存》中,将科大讯飞作为在出口管制环境下依然维持研发与落地的样本;《新闻周刊》在“中国科技公司如何挑战美国限制”的专题报道中,援引科大讯飞高层的话,“我们克服了那段困难,现在也能做得不错”。外媒集中发声,使科大讯飞从一家中国AI企业的个体案例,跃升为理解中国人工智能路径的参照。
为何是科大讯飞成为中国“样本”?
首先在于其技术与应用的可见性。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开创者,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多语种交互等方向深耕二十余年。这些能力不仅体现在实验室,更通过学习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以及翻译机、录音笔等多种应用进入大众生活。与一些停留在算法模型的企业相比,科大讯飞的技术具有可展示、可体验、可落地的特征,这使其天然适合被外媒“作为样本”进行解读。
其次在于算力路径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高度依赖高性能GPU和专用加速器,而这些正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自2019年起,科大讯飞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近年来,公司与华为等合作,在昇腾算力平台上实现了大规模模型训练与推理的适配与优化,在通信架构、算法并行、能效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截至2025年中,讯飞星火仍是由国产算力训练出的唯一全面开放大模型,这一背景使得外媒乐于通过科大讯飞观察“中国企业如何在没有Nvidia的情况下继续前行”。
落地表现强化“样本”象征意义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科大讯飞以60个中标项目、5.45亿元中标金额稳居第一,金额超过第2至第6名总和,自2024年中以来,已经是连续第5个季度成为大模型“标王”。这一数据表明,在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尤其是政府和央国企采购环节,科大讯飞已建立起明显领先的优势。相比之下,其他竞争对手的中标金额差距显著,这为“讯飞路径”提供了现实支撑。
如果说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底层引擎”,那么教育与医疗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场景。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其在这些重点领域的持续耕耘。
在教育端,科大讯飞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方案。公司研发的学习机、智慧课堂、智能批阅系统已经进入数百万家庭与数千所学校,成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落地的样板案例。2025年上半年,讯飞教育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凭借多年积累的语音与语义能力,公司能够在个性化学习、智能测评、互动教学等环节提供差异化价值。这一方向正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所强调的“推动教育教学全要素融合”高度一致。
在医疗端,讯飞同样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旗下“讯飞医疗”已推出智慧医院、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质控与患者随访等系统,覆盖数百家医院。其医学大模型在影像判读、病历生成、质控审核等方面进入应用阶段,部分产品已获得信息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医生人力紧张、患者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这些工具不仅提升效率,也逐渐获得医疗机构的认可。医疗领域的成功落地,让科大讯飞的AI叙事更具研究价值:它不是停留在研发层面的概念公司,而是能够在公共服务领域产生切实影响的企业。
除了教育和医疗,科大讯飞在消费端的智能硬件产品同样形成了一定声量。从学习机到翻译机、从录音笔到智能办公本,这些产品将大模型的能力嵌入到个人学习、出差、办公、跨语言交流等日常场景中。外媒在报道时,正是通过展会上这些“能被看见、能被触摸”的硬件设备,来讲述“中国AI的可见性”。
据了解,10月14日,科大讯飞将发布全新的AI翻译软硬件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AI翻译领域的领先地位。
国家政策与科大讯飞战略的契合
2025年国务院印发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将人工智能置于国家战略支点,强调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创新、产业应用融合、治理规则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到2027年,计划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医疗、制造、公共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的广泛融合。
在这一政策框架下,科大讯飞的路径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其“全栈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呼应了政策对国产替代的期待;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契合政策对民生与服务业的要求;其在治理层面推进的隐私保护、算法透明、数据安全机制,也与政策对责任和伦理的强调一致。
可以说,有“人工智能国家队”之称的科大讯飞不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是政策导向与技术发展的交汇点。
科大讯飞之所以成为《纽约时报》《彭博社》《新闻周刊》的共同关注,因为它具备外界最想探究的全部特征:既有基础技术的深厚积累,又有大模型的自主路径;既能展示在教育、医疗、硬件等场景的实际落地,又能够在政策框架下对接国家战略。它在行业市场上的领先数据,更让这种代表性有了实实在在地支撑。
作为“中国AI样本”,科大讯飞的故事既关乎一家公司,也关乎整个产业的未来方向。被聚焦意味着压力,但更意味着机遇。在技术突破、产业落地与治理责任之间,科大讯飞如何平衡,如何在全球AI竞争中找到中国路径,正成为一场现实中的考验。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