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2025年10月12日,20时39分29秒 国内动态 阅读 2 views 次

(来源:品债论市)

核心观点

◾9月机构行为模式:杀基金重仓债

伴随行情演绎,9月各品种债券多数回调:1)利率债长端回调幅度大于短端,曲线走陡,长端利差走阔,5Y-3Y利差收窄。2)二永长端领跌,5-7Y品种信用利差迅速走阔。

而这些期限、品种基本上是基金偏好的重仓券。从现券交易情况看,除短融外,2024年以来基金偏好净买入7-10Y利率债、20-30Y国债、1-5Y中票以及7-10Y二永品种。

与22年四季度的调整相比,均表现出二永领跌特征,但本轮“杀基金重仓债”行情中短端跌幅不大,曲线走陡更为显著。交易行为上,确实看到9月基金抛券集中在二永、10Y政金老券以及超长国债老券。目前进度上,基金卖出已出现加速,但整体仍有较大出清空间,在超长活跃券上仍然能看到基金的身影。

◾商品需求虽转弱,通胀预期仍较强

若PPI传导至核心CPI,根据历史数据的弹性,明年3月核心CPI同比或为1.6%。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实际利率或为0.4%,将进一步突破当前的历史最低值(0.8%)。若名义利率维持不变,则意味着未来半年实际利率下行69.4BP,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实际利率仍会下行44BP。再通胀的效果与2024年降息接近:2024年全年降息60BP,推动10Y利率中枢与实际利率均下行70.6BP。

出行、消费持续改善,疤痕效应持续修复,rbc商业周期恢复。文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日8天,出游人次同比+16.1%、国内旅游花费+13.5%。日均出游人次+1.6%,消费+1%。今年以来,每个节假日都在修复。按照年度数据看,2022年以来经济周期已处于恢复阶段。不知不觉中,旅游人次和收入早已突破历史最高。截止10月,2025年的旅游人次(+10.4%)和收入(+3.1%)都已经超过了2019年水平。

◾四季度的债市看点:比价、机构行为与关税再交易

EVA比价视角:30Y较房贷比价优势回归,10Y相对中性。如果回到银行视角EVA测算来看:截至9月末30Y国债税后EVA水平为2.15%,即便是考虑利息收入增值税的恢复,相较存量房贷利率的1.71%已经具有较高的比价优势,二者利差走阔至2015年以来79%历史分位数;但10Y国债品种相较一般贷款的EVA利差水平仅回升至24%历史分位数水平,比价优势较为中性。

即便基本面走势偏弱,从实际利率的角度看,降息必要性或许并不高。核心CPI今年以来表现持续回升,截至8月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0.9%,若考虑到核心CPI和当前的国债利率,相比于去年的实际利率水平可能并不高,如果是基于其他角度的降息,未必对债券是利好。

目前IRS隐含降息预期表现较低。年初及4月关税事件落地两个时间节点,隐含降息预期一度扩大至50BP,4月以来降息预期持续收窄,8月18日后指标表现转正,近期出现下滑,但目前基本无隐含降息预期。

机构行为来看,目前市场风险偏好比较高,保险配债增速可能会弱于以往。保险以往四季度基于开门红的角度或有提前配债需求,但今年负债端角度保费增速有限,资产端角度债券性价比低,今年二级市场上保险季节性配债高峰在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增量有限。

另一方面,银行金市降低债券委外的敞口提前。基于年底银行考核需求、明年债基赎回费等原因,四季度银行金市可能会提前进行基金赎回,不利于债市供需结构。

关税风波再起,这一轮有何不同?

复盘今年4月3日,2406全天下行7.75BP, 4月7日早盘低开10bp到1.8%,随后波动上行至1.8325%,两日下行约16BP,而后4月8日低开在1.82%,但盘中一路上行到收盘1.855%,整体来说,三个交易日内基于关税的债券交易基本结束,而后整个4月回到了“垃圾时间”。

本周六银行间开市成交笔数大幅度减少,30年活跃券2502开盘跳下4BP,盘中反弹又继续下探收于2.08%,全天下行5.1bp,整体上来说幅度小于上一轮4月3日的波动。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权益市场对于风险偏好定价的具体印证;另外一方面,交易的机构毕竟偏少,也是波动小于上一轮的原因。

周一开盘A股的调整空间未必大,跟4月份相比A股的增量是:1)跟美股一样的强劲的AI产业趋势,国内算力+海外算力;2)更加熟悉taco的投资模式3)风险在于涨的多,静态估值贵,大盘接近于4000点的关键心理点位。

总的来说,如果周一开盘,已经是关税反应的债市的第二个交易日,且幅度上本身会弱于4月,因此可能再操作的空间不大。

◾风险提示:1)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2)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3)信用风险事件发生;4)统计口径不准确;5)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目 录

1. 9月机构行为模式:杀基金重仓债

2. 商品需求虽转弱,通胀预期仍较强

3. 四季度的债市看点:比价、机构行为与关税再交易

4. 风险提示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一、9月机构行为模式:杀基金重仓债

伴随行情演绎,9月各品种债券多数回调:

1)利率债长端回调幅度大于短端,曲线走陡,长端利差走阔,5Y-3Y利差收窄。截至10月10日(下同),30Y国债收益率较8月末调整14.5BP,1Y国债收益率基本不变,同期30Y-10Y国债期限利差回至2019年以来45%历史分位数,利差走阔至44BP左右。

2)二永长端领跌,5-7Y品种信用利差迅速走阔。10Y二级资本债(AAA-)和10Y永续债(AAA-)均较8月末回调34BP,尤其是8月下旬以来,5Y品种信用利差(与同期限国开债相比)历史分位数从7%低位快速抬升至50%。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而这些期限、品种基本上是基金偏好的重仓券。从现券交易情况看,除短融外,2024年以来基金偏好净买入7-10Y利率债、20-30Y国债、1-5Y中票以及7-10Y二永品种。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与22年四季度的调整相比,均表现出二永领跌特征,但本轮“杀基金重仓债”行情中短端跌幅不大,曲线走陡更为显著。尤其9月以来,关键期限二永债回调幅度较大,7Y、10Y二级债领跌30BP左右,3Y、5Y永续债调整幅度也在20BP左右;利率债调整中,超长期限品种调整幅度居前,9月以来10Y国开跌幅达16BP表现居前,30Y国债跌幅达11BP。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交易行为上,确实看到9月基金抛券集中在二永、10Y政金老券以及超长国债老券。9月基金累计净卖出160亿元现券,其中其他(含二永)净卖出1015亿元,主要卖出7-10Y和30Y以上,其次是净卖出20-30Y国债老券552亿元,但同时也在买入同期限国债新券。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目前进度上,基金卖出已出现加速,但整体仍有较大出清空间,在超长活跃券上仍然能看到基金的身影。9月基金累计卖出7Y以上其他(含二永)873亿元,较8月的191亿元明显提升,20Y以上国债老券卖出规模也较8月增加;但节前最后一天25特6和25特2的换券行情中,依然看到了基金在30年国债活跃券上的积极参与,当日净买入25特6现券11亿元,净卖出25特2现券19亿元。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二、商品需求虽转弱,通胀预期仍较强

商品在“供需叙事”和“反内卷”之间拉扯:“金九银十”不及预期,节前补库叙事结束,商品冲高回落至政治局会议后的最低点。上下游分化,下游“供需逻辑”主导、上游“反内卷”主导:螺纹钢跌至7月初,焦煤维持9月初价格。通胀预期仍然较强:按照“反内卷”龙头焦煤月差推算,9月30日定价2026的PPI同比为1.2%,3月PPI同比为,4月份PPI同比甚至超过2%。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若PPI传导至核心CPI,根据历史数据的弹性,明年3月核心CPI同比或为1.6%。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实际利率或为0.4%,将进一步突破当前的历史最低值(0.8%)。若名义利率维持不变,则意味着未来半年实际利率下行69.4BP,即便10Y利率上行至2%,实际利率仍会下行44BP。再通胀的效果与2024年降息接近:2024年全年降息60BP,推动10Y利率中枢与实际利率均下行70.6BP。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出行、消费持续改善:文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日8天,出游人次同比+16.1%、国内旅游花费+13.5%。日均出游人次+1.6%,消费+1%。今年以来,每个节假日都在修复。

疤痕效应持续修复,rbc商业周期恢复。按照年度数据看,2022年以来经济周期已处于恢复阶段。不知不觉中,旅游人次和收入早已突破历史最高。截止10月,2025年的旅游人次(+10.4%)和收入(+3.1%)都已经超过了2019年水平。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三、四季度的债市看点:比价、机构行为与关税再交易

EVA比价视角:30Y较房贷比价优势回归,10Y相对中性。如果回到银行视角EVA测算来看:截至9月末30Y国债税后EVA水平为2.15%,即便是考虑利息收入增值税的恢复,相较存量房贷利率的1.71%已经具有较高的比价优势,二者利差走阔至2015年以来79%历史分位数;但10Y国债品种相较一般贷款的EVA利差水平仅回升至24%历史分位数水平,比价优势较为中性。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基本面视角:经济数据确有弱势,传统经济的地产分项也难言乐观。7-8月经济数据表现较为平淡,投资端分项出现明显下滑,前期表现亮眼的社零亦有回落。

伴随设备更新支撑减弱和“反内卷”政策影响开始显现,制造业当月同比增速转负,基建投资也表现退坡,主要受公用事业拖累影响;以旧换新补贴前置发力,后发拉动乏力,补贴类商品增速回落,但服务消费形成支撑;

地产投资跌幅表现持续走阔,8月当月同比下滑至-19.46%,销售端尚未筑底回升,如果从这一逻辑出发可能会带来降息预期。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但即便基本面走势偏弱,从实际利率的角度看,降息必要性或许并不高。核心CPI今年以来表现持续回升,截至8月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0.9%,若考虑到核心CPI和当前的国债利率,相比于去年的实际利率水平可能并不高,如果是基于其他角度的降息,未必对债券是利好。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目前IRS隐含降息预期表现较低。用“IRS(FR007:1年)- FR007(20日MA)”衡量市场预期对降息的定价程度,年初及4月关税事件落地两个时间节点,隐含降息预期一度扩大至50BP,4月以来降息预期持续收窄,8月18日后指标表现转正,近期出现下滑,但目前基本无隐含降息预期。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机构行为来看,目前市场风险偏好比较高,保险配债增速可能会弱于以往。保险以往四季度基于开门红的角度或有提前配债需求,但今年负债端角度保费增速有限,资产端角度债券性价比低,今年二级市场上保险季节性配债高峰在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增量有限。

另一方面,银行金市降低债券委外的敞口提前。基于年底银行考核需求、明年债基赎回费等原因,四季度银行金市可能会提前进行基金赎回,不利于债市供需结构。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关税风波再起,这一轮有何不同?

复盘今年4月3日,2406全天下行7.75BP, 4月7日早盘低开10bp到1.8%,随后波动上行至1.8325%,两日下行约16BP,而后4月8日低开在1.82%,但盘中一路上行到收盘1.855,整体来说,三个交易日内基于关税的固收交易基本结束,而后整个4月回到了“垃圾时间”。

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本周六国庆调休只有银行间开市,成交笔数大幅度减少,30年活跃券2502开盘跳下4BP,盘中反弹又继续下探收于2.08%,全天下行5.1bp,整体上来说幅度小于上一轮4月3日的波动。

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权益市场对于风险偏好定价的具体印证;另外一方面,交易的机构毕竟偏少,也是波动小于上一轮的原因。

本轮和上次的异同,我们认为可以觉得分美、中两个层面观察:

美方,纳斯达克小幅低开1%左右,收盘后收跌3.56%,幅度弱于4月份。相比于4月份,美股投资人认为更看重股票的业绩增长的确定性、AI本身左脚踩右脚的大额资本开支(但是同样也关注因为其强预期带来的短期泡沫)、以及接下来的美联储降息。并且市场已经非常熟悉了“TACO”策略,也就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本轮的跌幅更多的可能是前期涨幅较高泡沫的释放,而非4月份不确定性的担忧,一句话概括:市场恐慌,但没有恐慌到想跑路。

周一开盘A股的调整空间未必大,跟4月份相比A股的增量是:1)跟美股一样的强劲的AI产业趋势,国内算力+海外算力;2)更加熟悉taco的投资模式;3)风险在于涨的多,静态估值贵,大盘接近于4000点的关键心理点位。

总的来说,如果周一开盘,已经是关税反应的债市的第二个交易日了,且幅度上本身会弱于4月,因此可能再操作的空间不大。

1)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2)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3)信用风险事件发生;4)统计口径不准确;5)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多种叙事切换,“TACO”交易能否重现?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吕品 | SAC编号:S0740525060003 | 邮箱:lvpin@zts.com.cn 

严伶怡 | SAC编号:S0740525070001 | 邮箱:yanly@zts.com.cn 

游勇 | SAC编号:S0740524070004 | 邮箱:youyong@zts.com.cn

苏鸿婷 | 邮箱:suht@zts.com.cn

    标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