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参与伪造“红头文件”,王苡儒还干了些什么?
10月10日,国家安全部公布了“台独”分裂势力的3名“水军”身份信息。
台湾“军情局”三处中校情战官林子育,化名林晓菲,直接指挥王苡儒的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对大陆开展反宣破坏活动。王苡儒多次向林子育提交反宣破坏活动方案和报告,该公司台南办公室负责人陈凯杰,则直接从事反宣破坏活动。
国家安全部还具体指出,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煽动分裂独立思想,歪曲史实,散播“台湾主权归属于联合国”等荒谬怪谈;炮制散播虚假信息,针对热点事件伪造大陆“红头文件”,制谣传谣,煽动网民对立情绪;宣扬历史虚无主义,针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历史,歪曲真相、混淆是非。
这些已被揭露的内容无需赘述,但他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搞“宣传”的根底何来
王苡儒,男,1985年12月12日生,早年曾在洪维健导演工作室工作,积累了文化创作方面的经验。
洪维健在台湾小有名气,专注于研究“白色恐怖”的历史,拍摄相关纪录片。这并非毫无来由。
他的父母洪世鼎、朱瑜卷入了1950年的于非案,受牵连入狱。于非是中共中央社会部台湾工作站书记,本名朱芳春,洪维健父母参加了他主持的台湾省政府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部实用心理学班课程。如今大陆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就反映了那段悲壮的岁月。
朱瑜被逮捕时已怀孕5个月,保外就医产下洪维健,由朱瑜短暂哺乳后送外婆抚养,4岁半时被送去土城生教所与母亲同住至小学3年级,被称为“台湾最小政治犯”。流传的另一则说法是,洪维健出生68天,即随保外生产75天的母亲入监。

洪维健与母亲合影
作为电影人,洪维健其实与大陆也有合作,龙祥影业公司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的《南京1937》,就由他和张冀平共同担任编剧。
然而,洪维健为父母案件的奔走和呼吁,以及对更广泛“白色恐怖”的关注,必然被卷入时代浪潮中。
首先,“反共”氛围并没有在台湾散去,即使洪维健父母真的心向中共,也不能留下什么证据。所有的申诉,无论实情如何,注定只能以冤案进行,绝无第二条道路。
再者,当台湾地区的政治发生变化时,民进党等“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彻底窃取对“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的历史解释权。蔡英文当年上台后新任命的“国史馆”馆长吴密察,甚至出台新规定,大陆、港澳学者不能查阅保存在该馆的历史资料,对台湾人士则实行“申请预约制”,学界哗然。
民进党“窃史”除了这种控制史料的伎俩,宣传上还有两条路,一条是包装成“本省”“外省”的族群对立。
对此,台湾左派学者反驳,“二二八事件”的实质是国民党腐败导致的官民冲突,蒋介石政权来台最初被清洗迫害的也是外省人。抗美援朝之后,在得到美国支持下,才敢大开杀戒,屠杀左转的台湾地区本土精英和平民。
台学者陈明忠估算,被捕者中约40%是外省人,而当时外省人占台湾地区总人数不到15%,“白色恐怖”绝不是族群问题。
“窃史”的另一条路,则是把反“白色恐怖”与支持西式的所谓“自由民主”联系起来,再把后者与“反共”“反中”划等号。
“白色恐怖”当然是反自由、反民主的,它反的正是新中国和台湾地区本土进步人士追求的自由与民主。而它的根源,倒恰恰是“台独”分子普遍艳羡、视为“民主灯塔”的美国,“白色恐怖”广泛存在于美国支持的各路“反共”政权统治之下。
陈明忠点破了实质:“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围堵中国,想要困死中国,二十年不承认中国;保护了被人民唾弃的政府,让它随意残杀支持新中国的人,还连累一大批无辜。是谁‘不义’,不是美国吗?同样地,美国扶植韩国的李承晚、越南的吴庭艳,让他们残杀韩国跟越南的左翼分子和民族主义者。……造成台湾将近四十年‘戒严’的元凶,不是美国吗?民进党为什么不去算美国的帐,不去跟美国要求‘转型正义’?”
2018年,洪维健突然去世。
客观来说,虽然他的个人努力会被台湾地区的政客所利用,但他在作品中基本就事论事地还原“白色恐怖”,这与后来走向歧路的王苡儒截然不同。
巧合的是,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年,此前还曾来大陆活动过的王苡儒,马上开始了自己的“转型”,最终走上了“窃史”的第二条路。
2018年底,他开设账号“我的学习笔记”。2021年,他主导出版的纪念书籍,命名为“洪维健的学习笔记”,俨然要把自己包装成某种精神继承者。
探讨“民主”的外衣下,夸赞“黑暴”才是底色
也是在2018年,他更多地参与台北济南街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的活动,与同在“处境查经班”的台湾大学博士生廖斌洲关系密切。

左为查经班里的廖斌洲,后来在一些活动中,他还担任主持人 台北济南教会
“我的学习笔记”随后开始制作一系列“基础公民讲堂”“民主大哉问”等短片,基本由廖斌洲以“斌洲”之名主讲,王苡儒则化名“阿牛哥”,有时出镜对话、提问。
如果真诚地探讨民主与制度,即使有一些常见的片面认识,倒也无可厚非。但2019年,香港黑暴肆虐,他们去采访所谓的“反送中”,就完全暴露了本质。
黑暴事件中充斥着扭曲修例本质、煽动暴力的谎言,特别典型的是所谓“8.31港铁站打死人”“新屋岭强奸”“爆眼女”等事件。
例如,黑暴分子咬定“爆眼女”是被警方布袋弹所伤,不断煽动仇警情绪,在街头要警方“还眼”。女子本人还不配合调查,反对警方取得其医疗报告。结果,不到两周,她就前往台湾,在机场被媒体拍到“双眼炯炯有神,与送机的亲友谈笑自若,与常人无异”。
弄虚作假本身就是“反民主”的,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
然而,王苡儒回台后却夸赞称,“这次香港人抗争运动的手法比台湾经验更进阶”。廖斌洲则悲情地声称,“作为旁观者,感到很无力与痛苦”。
两人还在教会里贩卖所谓“戴着防毒面罩,经历催泪弹攻击,不慎稍微呛到,而且皮肤有刺痛感”的经历。

廖斌洲与王苡儒在香港“黑暴”期间
然而,台大博士是否只会死抱着陈腐的西方政治理论,对现实政治一窍不通?
王苡儒这样出自名导工作室的自媒体博主,真的对香港暴徒的舆论操弄一无所知?
更何况台湾地区还有“太阳花”事件在前,他们如果真诚思索民主,理应对其中歪曲事实、煽动民众的猫腻有所认知,之后便能更好地看清“黑暴”事件,而不是反过来大加赞赏。
在分享会上,济南教会牧师宣布香港某智库将到教会停留数天,以读书会的方式进行“学习与交流”,要认识台湾地区所谓“脱离威权、走向民主”的历史。这正是当时典型的“串联”活动。
廖斌洲后来化名“奥古廖”参加社会活动,还担任所谓“台湾民间支援香港协会”的政策与研究部主任。
从家庭作坊到中标当局项目
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则脱胎于王家的家庭产业。1979年,王家以裱褙、装框起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街坊小店。


一楼的平房如今是“画廊部”,二楼称为“设计部”
如今搜索这家企业,在结果页的边栏简介里仍定义为“装裱店”,下面挂着的唯一“产品”是一副价值约400元人民币的画作《偷窥》。

当然,搜索引擎对家庭小店的忽视,并不能反映它的“奋斗”。点进图册里浏览,除了部分客户上传的,更多的是王氏自己展示的新图片和简介视频。里面还有结合手办与绘画的《灌篮高手》装饰画,是王苡儒大约在2021年的作品。

但看像册里的这类“创新”,并没有跳出小店的格局,其劣变的答案仍需继续搜寻。
2012年,小店更名为王氏研创艺术有限公司,按王苡儒只言片语的回忆看,他在2013年就开始介入“创业”。
后来,陆续成立“王氏研创”设计团队以及“以勒艺术空间”。不过所谓艺术空间,只是大约在2016年,在同一地址里搞过个别小展。
转型为设计公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承接项目。
观察者网目前查到的王氏与台湾当局最早的关联,可以追溯到10年前,是2015年9月公布的“二二八与新闻界受难者纪念特展”招标。采购单位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中标金额100万元新台币,按当时的兑换比率,折合人民币20万元左右。

对于家庭作坊来说,能够有百万级的中标,可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此前经营不善的背景下。
2020年,王苡儒曾撰文回忆早期情况,称“创业”时的全部积蓄,只有“不大不小的5万块”新台币。
“当时遭逢家中负债”,“在最困难之际,我只能硬着头皮去从事完全陌生的行业,领着1万8000元的最低工资。”
“最后在不堪经济压力的负荷下,我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拿着存款里仅有的5万元,从不到2坪的办公桌开始,到如今70坪的办公室,整整用了7年。”
他自称“这一路上跌跌撞撞,认识了不少朋友和贵人”,但没有具体指明。
那看看2015年“二二八与新闻界受难者纪念特展”的策展人是谁呢?
正是已多次策划过特展的洪维健。
不知道王苡儒与洪维健的联系,是否有助于其认识更多“贵人”。
2016年,王氏又中标了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的“打铁英雄”特展项目,标价63.1万元新台币。
2018年4月,洪维健突然离世。同年,王氏还是中标了7月公布的“二二八纪念馆影像纪录与导览”计划,标价达106万元新台币。
这里再次出现了一个“巧合”,此后,王氏的中标之路戛然而止。
王氏的新“转机”
经过几年在“我的学习笔记”上歪曲民主与历史的“积累”,王苡儒终于引起了某些方面的注意。2021年开始,他的“事业”有了一个明显的爆发。
背后的牵线搭桥,固然难以为外界所知,但还是有些许线索可循。
当年在幕后介入“黑暴”乱港的香港某反华“书院”组织,2020年10月正式在台湾地区注册。
短短几个月后,2021年2月王氏就负责起了“台湾撑香港”的活动主视觉项目。这不由令人想起,“老搭档”廖斌洲与香港的联系。
此后,王氏更“攀上高枝”,负责11月的2021年李登辉纪念音乐会主视觉设计,并包揽了2022至2024年的。
特别是2022年9月以所谓“台日友好”为主题的音乐会后,王氏的官方账号马上发帖感谢李登辉基金会的执行长郑睦群,以及李登辉次女、董事长李安妮的“错爱”,解读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如何鼓吹“台日友好”,声称这“将成为世界羡慕的光辉”。

同一时期,还突然冒出了神秘的“台南办公室”。台南办公室负责人陈凯杰,被国安部点名“直接从事反宣破坏活动”。
在台北地区以家庭作坊起家的设计公司,为何会将触角突然伸向遥远的台南?
在公开资料中,台南办公室几乎没有什么信息,电子地图的街景里,台南市庄敬路181巷25号呈现的仍是“觉明杂志社”,找不到什么王氏的迹象。据公开资料显示,《觉明杂志》是所谓“天德圣教”发行的杂志,这个地址同时还是教务中心,背后就是该教“念字圣堂”。

至少在2021年,王氏研创已出现在台南,并与“念字圣堂”产生某种联系。当年8月该堂公布的法会照片,就是由王氏公司拍摄的。为“念字圣堂”完成社群网站的视觉设计、帖文规划,以及杂志设计,则是2023年的事了。
布局台南背后到底是谁的安排难以考证,但一些活动本身已能说明问题。反华“书院”组织在2022年12月,委托王氏研创艺术有限公司设置了“什么是民主”的体验教育展,地点就是其台南办公室。
该展甚至标榜“连小朋友也可以懂”,然而如前所述,对于这些曲解“白色恐怖”、夸赞“黑暴”的人来说,他们宣扬的所谓“民主”,自然是“连小朋友也要毒害”罢了。

也是在这一年,王苡儒在邪路上越走越远,同时攫取了更多利益。
10月,某境外主要反华智库安排他出任“中国台湾分部”的执行长,该智库的创始人还亲自与其对话,给以很大的扶持。
为了再次利用去世多年的洪导的名头,智库通稿里意外透露出,王是洪维健一系列特展的“执行策展”……
那么2015年的中标,他是不是执行策展?如果是的话,自家企业不回避,还中标,是不是确实有问题?台湾当局要不要查一查?
当然是不可能查的,9月公布的新项目已经让王氏重新中标了呢。

中标之路又续上了
这就是2023年的“二二八线上讲堂”系列讲座规划录制劳务采购案,价值31万元新台币。看上去钱不多,但毕竟只是录制劳务,第二年就来了大单。
2024年,王氏先后中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6月公告的2024年度、11月公告的2025年度“人权走读暨工作坊”项目,总额达到286.3万新台币,按当年平均汇率,约65万元人民币。
到了今年,就在两个多月前,“2025人权走读暨工作坊第2次契约变更”又加上了99.2万新台币。
不过,王氏在台南倒是遇到了些挫折。去年12月开标、价值89万元新台币的“2025欢庆台南年—新化年货大街”营销委托服务案,在今年1月公布结果,王氏败给了更早在台南当地起家的从声艺术有限公司。
看来抱上几条大腿,也不是什么肉都能吃到,王氏研创未来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地走邪路。
如今,这个从家庭作坊起家的王氏研创艺术有限公司“出名”了,只是不知道,王家当年创业的长辈们,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