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VS影石,天才的烦恼
文 | 司库财经,作者/庆福,编辑/嘉嘉
日前,“大疆降价”成为社交平台热搜,据了解,在京东上,无人机、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户外电源等均出现大幅度降价,其中Mini4PRO航拍无人机降幅最大,高达1478元。
手握全球无人机70%以上订单的大疆为什么突然大幅度降价?其中既有市场策略,同时也有影石与大疆之间的攻防战:
在民用无人机市场独霸天下的大疆开始挑战影石在全景相机的地位,连续六年成为全景相机TOP 1的影石则开始研发民用无人机,攻向大疆的腹地。
在外界看来,影石VS大疆是国内两个顶级硬核科技公司的攻防战,是两位科技创业天才的对决,而亮剑的背后,却是两位科技创业天才的烦恼——当业务增长触碰天花板后,企业该如何保持增长?
【1】天才的崛起
“这个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议”,2016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大疆创始人汪滔直言自己处于一种孤独求败的境地。
汪滔有指点江山的资本,据数据,2015年全国无人机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合计占据全球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在五年之后,仅大疆一家企业就垄断了全球85%的市场份额。
大疆一统市场的原因很简单,凭借在飞控系统、云台技术、图像传输等方面的优势,大疆成为全球第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预装四旋翼飞行器,直接将曾经专业的无人机变成了几千块钱,人人可买的3C数码装备。
以致Frost & Sullivan分析师迈克尔·布雷兹感叹:“大疆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UAV)市场,现在所有人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
汪滔带领大疆大杀四方时,比他小十一岁的刘靖康正在CES展台上,“教”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如何用影石首款全景相机产品Nano如何拍照。
其实影石的发展历程与大疆高度相似,从成立起就面临强敌环绕,GoPro、三星、理光等企业早已占据消费级相机市场,正面对决初创的影石根本没有机遇。
“当年只有我们切入到了全景运动相机这个细分领域,GoPro是运动相机,但它不全景;三星和理光是全景相机,但它不运动”,回忆起立足之地,刘靖康表示,影石的崛起靠的是错位竞争。
最终凭借“运动相机中最全景,全景相机中最运动”的定位,影石拿下了全景运动相机市场,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连续六年位居第一,其全球市占率达67.2%。
虽然在求学、创业生涯中,汪滔与刘靖康并无交集,甚至还存在年龄上的代际差,但80后的汪滔和90后的刘靖康都是以2015、2016年为突破口,他们也都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凭借自主的硬核科技以及对产品的极致理解,让大疆和影石分别成为“无人机之王”“全景运动相机之王”。
【2】弯弓对射
无人机与全景运动相机泾渭分明,俗话说“王不见王”,可是如今两个领域的王者“打架”了。
“大疆的起雾只是个例,请安心选购,欢迎大家对比测评”,今年8月,随着大疆全景相机Osmo 360出现镜头起雾事件,刘靖康在微博上表示,将抽取10个幸运儿,赠送影石X5套装+大疆360套装,
该微博表面看力挺大疆全景相机,但后面欢迎大家对比评测的邀请却极具挑衅意味。
而这也并非两家公司首次交手:
2025年4月,影石推出影石Insta360 X5全景运动相机,但在三个月后,大疆推出对标的新品Osmo 360,不仅与 X5一样具备“全景360度视频分辨率最高为8K”的性能,而且在价格上仅为2999元,比影石X5低了仅300元。
据什么值得买数据显示:大疆Osmo 360首销卖断货。受此影响,影石X5直接降价,目前京东上,影石X5标准版的价格仅为2878元。
6月影石上市时,刘靖康就曾向媒体表示:不觉得现在进军无人机市场是毫无机会的。一个多月后的8月,影石公测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
我们可以看到,汪滔与刘靖康打破了“王不见王”的潜规则,双方都在发展动摇对方根基的新业务。
在大疆创新京东自营旗舰店内,除了“新品专区”“热卖专区”等外,大疆目前拥有无人机、运动相机、扫地机器人、户外电源等八个品类,其中运动相机位居第二,仅次于其主力产品航拍无人机。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除了Osmo 360,大疆还有五款相机。可见,汪滔是要将运动相机作为大疆的第二大业务。
(来源:京东)
而影石影翎全景无人机在宣传时更是打出了超越传统航拍的完全沉浸式的口号。国信证券在将影翎与大疆旗下无人机进行对比后发现:影翎画质参数较强,达到8k 30fps;4k 100fps,超过DJI Mini 4K的水平,并认为影石创新产品的推出有利于推动行业良性竞争。
可以说,两个天才创业者,打破了楚河汉界的划分,正在弯弓对射,攻向对方核心腹地。
【3】天才的烦恼
最应该合作的两个领域却出现“针尖对麦芒”的商战,原因在于不论是汪滔还是刘靖康都在各自领域触顶。
“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无人机发展很快,但在2016年汪滔就预见到了无人机市场天花板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2024年,大疆整体营收为800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营收约500亿元,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将由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
而《21世纪经济报道》更是指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大疆也正遭遇发展瓶颈,接连发布的几款产品相似度较高,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创新”。
逐渐饱和的无人机市场显然会拖累大疆无人机的市场进程,汪滔不得不面临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相比大疆,影石的市场困局更加严峻。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仅为50.3亿元,预计到2027年增长至78.5亿元。
此前影石在招股书上更是直接将市场规模小作为风险提示:目前全景相机市场容量较小。若未来行业市场容量增长受限且公司未能拓展丰富产品线和产品应用场景,公司业务增长将受到限制。
因此在外界称刘靖康是“科创板首位90后”“科创板最年轻的创始人”时,中国银河证券在研报中给予了影石“谨慎推荐”评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天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进攻对方的核心腹地——大疆发力运动相机,影石进军无人机,试图在存量市场中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跨界的道路并非坦途。
大疆需在GoPro、影石已占据心智的相机市场中撕开缺口;影石则要直面大疆在无人机领域构筑的技术、渠道与品牌壁垒。
这场“弯弓对射”,不仅是产品与市场的争夺,更是两家公司在战略、耐力与创新韧性上的全面较量。
当各自的“王国”疆域渐固,增长的焦虑成为天才共同的烦恼。他们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在陌生的战场短兵相接。而这场硬碰硬的对决,或许也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从单一爆品走向生态布局、从技术领先迈向系统竞争的关键一役。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