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燃油车,不好做智驾?
长期以来,高阶智驾似乎总是新能源车型的独享配置,智能化的普惠看起来总是与燃油车无缘。
「燃油车能做好智驾吗?」这个问题,一度成为了汽车行业公认的难题,但如今总算迎来了转机。
这两天,董车会试驾体验了全新 2026 款上汽大众 Pro 家族车型。作为燃油车型,它们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通过车载的「卓驭惯导双目方案」就能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图,并实现端到端高快 NOA 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及一系列关乎「主动安全」的功能。
燃油车,为什么难做智驾?
相较于新能源车型,受限于燃油平台本身的特性,燃油车要做好智能辅助驾驶,无论是智驾硬件还是算法,都不得不面对「三大难题」。
· 如何适配油车架构?
· 如何满足燃油车散热要求?
· 如何满足燃油车动力特性的调校?
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型凭借其与生俱来的现代化电子架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低温冷却系统,更容易匹配高算力的智能驾驶系统;而传统燃油车则因动力架构相对陈旧,受限于 12V/48V 低压平台和有限的散热能力,难以支撑高阶智能驾驶所需的算力运算和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早于 2018 年就开始与上汽大众深度合作的卓驭科技,一直都很擅长于「在芝麻上雕花,在西瓜上雕森林」——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和算力成本,实现高阶智驾功能。
得益于卓驭在 7V+32TOPS 无图城市领航上的独特经验,这套高集成度的惯导双目方案成功装配于 MQB EVO 平台上,并实现了端到端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的功能。
基于中央域控制器的架构级高效集成,卓驭惯导双目方案通过合作双方和所有关联件供应商的不懈努力,最终打通了与辅助驾驶相关的所有关联件的通讯协议和功能适配,实现了辅助驾驶功能快速量产上车,以及多款车型的快速部署。
另一方面,燃油车平台的发动机舱「自带热源」,而且缺少那种专门为电池和高算力电子元件设计的冷却散热系统。也就是说,如果要在燃油车上运行高阶智驾功能,就必须额外考量一套完备的散热方案,确保传感器、计算平台和控制单元在长时间运行中依旧稳定可靠。
对此,卓驭带来了「风冷+增强辅助设计」的创新散热方案,并且与上汽大众携手,重新布局了车内域控的安放位置,使其远离发动机热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率,从而满足极端情况下智驾域控制器的高效运行。
更关键的是,针对燃油车在加减速和换挡过程中的特殊动力特性,卓驭科技开发了专属的「非线性控制算法」。经过 1400 多天、超过十万公里的精细化标定,这套算法能够让燃油车在开启高快领航辅助 NOA 时,如加速、减速、变道等动作都能保持如真人驾驶般平顺自然的操控体验,提升驾乘舒适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坚定选择「油电同智」的上汽大众,与将「油车智能认准卓驭」作为攻坚目标的卓驭科技,不谋而合,携手缓解了长期困扰行业与用户的「油电分化」焦虑,让燃油车也能拥抱智能化浪潮所带来的便利。
端到端「双目」方案,能让燃油车看清高快路段吗?
刚刚上市的三款上汽大众全新 Pro 家族车型,基于卓驭惯导双目传感器,在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前提下,可以像人类一样用「双目」来感知三维世界,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图,实现高快 NOA 的智驾能力。
董车会这次的道路试驾路线,是「大湾区100km高速环线」,覆盖了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港快速等高速路段。在进入到高快路段时,仪表屏上就会提示增强型辅助驾驶系统可用的状态,点按方向盘的「SET」按钮即可激活端到端的高快 NOA 领航辅助驾驶。
总体而言,得益于「卓驭高悟性端到端」模型,我们所试驾的上汽大众途昂 Pro 在高快路段已经可以实现自主上下匝道/智能避障绕行/大曲率弯道通行/导航变道、推荐变道超车等能力。
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可以实时跟随导航路线的规划,自动判断变道的时机与跟车安全距离,自主且平稳地完成变道的操作。
它延续了卓驭一贯以「效率优先」的通行策略,系统检测到前方有慢车行驶的时候,会提前识别并规划最优变道路径,自主地完成变道超车的动作。在长达 100 公里的高速环线试驾里,我会觉得它的变道策略相当积极,大多数时候都能找到更优的通行路线。
但有些时候,它在变道之后才发现前方可能会出现了一台不断缩短距离的「慢车」。
这时候如果你继续放任它来自主控制,那么它会调整跟车速度,然后一段时间之后再伺机变道;当然你也可以发挥「人机共驾」的优势,人为地、轻轻地往适合变道的方向掰一下方向盘,那么车辆也会知晓你的变道意图,快速地自主变道。
在整条高速环线试驾里,其实我们好几次都遇到了「施工改道」的场景,卓驭的这套双目视觉方案基本上都能提前识别到桩桶占道的位置,早早就打好转向灯,然后完成丝滑的自主变道操作。
随着难度升级,在遇到施工改道重新划分行车线的场景,这套智驾系统也能精准地找到正确的车道并拐进去,无需人工干预,这点还是比较惊喜的。
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它在一些极限场景里,会直接采取更为保守的决策,例如在弯道里遇到大车稍微压线时,车辆就会直接选择急刹让行,而不是避让着直接通行。
在最左侧车道遇到施工占道这种比较极限的场景,虽然它已经识别出需要自主变道的操作,但车流过于密集,咱也只能「人机共驾」一把,帮助它更快速地完成变道。
不过瑕不掩瑜,除了极限场景需要人机共驾辅助打一把方向以外,全程也没有出现需要人工接管的情况,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畅的通行节奏和高效的通行效率。可以说,「油车智能认准卓驭」早已超越口号层面,成为了切实可见的成果。
增强辅助功能 5000 元选装,燃油车主们会心动吗?
定价方面,在 TECH DAY 技术发布会上,「上市即交付」的全新的上汽大众 Pro 家族也公布了三款车型的起售价:
· 帕萨特 Pro 2026 款限时 16.99 万元起;
· 途观 L Pro 2026 款限时 19.29 万元起;
· 途昂 Pro 2026 款限时 25.99 万元起。
其中,IQ. Pilot 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的选装价格被定在了 5000 元,顶配车型将会免费赠送这套智驾系统。按照过往的选配定价策略来看,这个定价对于上汽大众而言,也展示出充分的诚意。
整体来说,全新上汽大众 Pro 家族所搭载的这套卓驭惯导双目视觉方案,在高快场景下的表现,的确符合了我们的预期。
超出预期的,是它在燃油平台上,也能实现媲美新能源车型们的高快领航辅助驾驶表现,让燃油车型也能享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和主动安全方面的明显进阶。
对于想要选购燃油车型的消费者们来说,「智能化」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项,而是可以变成两全其美的理想选择。
虽然短期内,我们难以准确预估究竟会有多少用户选择选装这套高阶辅助驾驶配置,但在「油电同智」的策略下,智驾之于油车,也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系标配」的基准配置。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