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如果OpenAI破产了怎么办?
What if OpenAI went belly-up?
为了衡量人工智能超级明星的核心地位,我们进行了一项思想实验
图示为各家人工智能和芯片公司站在 OpenAI 徽标形状的洞的中央六边形上,凝视其深处
插图:Brett Ryder
2025年10月9日
环顾人工智能世界,Open AI无处不在。据报道,9 月初,Chat GPT的创建者与博通达成协议,将从博通购买价值约 100 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两周后,这家初创公司透露,博通的更大竞争对手英伟达将在几年内向其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同时向其出售价值相同金额的图形处理单元 ( GPU )。10 月 6 日,Open AI宣布与第三家芯片制造商AMD达成一项规模和循环相似的交易。这一次,Open AI可能会入股AMD,AMD 将在 2026 年至 2030 年间向 Open AI 出售价值约 900 亿美元的硅片。
这仅仅是过去的一个月——而且仅仅是芯片。在此期间,Open AI还同意从数据中心巨头甲骨文购买价值 3000 亿美元的计算能力;将 Booking.com、Spotify 和 Zillow 等热门应用接入 Chat GPT,让用户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搜索酒店、歌曲和公寓;并推出其新的视频生成应用 Sora 2,让好莱坞大吃一惊。在此过程中,它以 500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 66 亿美元,一举超越 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
开放人工智能( Open AI)距离实现其创造超级智能的目标或许还有一段距离。但其掌门人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已然拥有了上帝般的影响力。博通、英伟达和AMD的声明分别使这三家芯片制造商的市值增加了近2000亿美元、1600亿美元和超过600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3%、4%和24%。甲骨文的开放人工智能合同曝光后,其市值飙升逾2500亿美元,突破9000亿美元。
奥特曼先生及其初创公司的无处不在,加上它与其他人工智能公司错综复杂的联系,令人侧目。一家预计今年亏损100亿美元、营收仅略高于100亿美元的公司,似乎牵涉到太多事情。经纪人DA·戴维森称Open AI是“硅谷引以为豪的‘假装直到成功’精神迄今为止最大的案例”。从行业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来看,只有英伟达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要理解这家模型制造商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地位,不妨做一个思维实验。如果Open AI破产了会怎样?
这种结果不太可能发生,但并非不可想象。该公司可能数年内都无法盈利。律师预测,Sora 可能会引发版权所有者的巨额诉讼,这些版权所有者的知识产权,从海绵宝宝到麦当劳叔叔,已经出现在用户生成的视频中。Altman 先生并非第一个在投资者掏钱方面看似超凡脱俗的老板,直到最终不了了之。即使最终不了了之,一个思维实验来测试如果移除基石,人工智能大厦将如何支撑,或许会很有启发;它可以让你评估所谓的关键公司风险。
Closed AI的直接受害者将是股东。自十年前成立以来,这家初创公司已从 149 位投资者手中筹集了总计 350 亿美元的资金。大多数投资者虽然聪明,但最终还是活了下来;根据交易追踪公司 PitchBook 的数据,其中 45 位投资者还支持 Open AI的模型制作竞争对手 Anthropic。Altman 先生的 4500 名聪明员工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股票期权价值化为乌有,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其他工作。
对 Open AI交易对手的影响将更加复杂。甲骨文与 Open AI签订的 3000 亿美元合同承诺将化为泡影,相关股东收益也将随之蒸发。一些分析师目前认为, AMD将向甲骨文提供履行合同所需的大部分GPU ,但 AMD 的销售额也可能出现下滑。但由于 Open AI无法行使其认股权证,从而稀释其持股,其所有者的损失将有所减轻。
对于其他芯片制造商来说,结果可能几乎是平局。除了Open AI之外,其他公司也在争相抢购AI芯片。据信,英伟达的三大客户是微软、亚马逊和Meta,这三家公司去年贡献了英伟达34%的销售额。博通向Alphabet出售了大量芯片,后者是谷歌3万亿美元的母公司,也是Open AI在模型构建领域的另一大竞争对手。
芯片公司面临的问题并非需求不足,而是供应受限。英伟达、博通、AMD以及其他AI处理器设计公司(例如为亚马逊云平台生产芯片的 Marvell)几乎将所有制造业务都外包给了台积电。这家台湾公司每年的资本支出增长 15%。从 2022 年最后一个季度(Chat GPT开始引起关注)到今年第二季度,其固定资产增长了 30%。这看起来似乎很多,但你如果意识到,英伟达、博通和AMD的季度销售额同期增长了两倍多,就会明白这一点。
因此,台积电的股价对大多数Open AI的消息都无动于衷。而当奥特曼先生宣布其最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时,其他公司则遭受了损失。Open AI今年宣布了六笔重大交易,其中四笔交易之后,彭博广义AI指数中的49家大型公司以及英特尔、三星和软银(其命运也与这项技术息息相关)合计净收益达1.7万亿美元。然而,大多数公司的收益掩盖了一些公司的损失——如果将它们全部加起来,总额高达4350亿美元。
其中一些可能与Open AI无关。在那些相关的事件中,有些可能是因为输家们错过了奥特曼先生的生意:例如,10月6日,英伟达的市值以美元计算下跌的幅度几乎与AMD的市值上涨幅度相当。但有时对Open AI有利的,对其他公司却不利:一个月前,甲骨文的市值飙升2500亿美元,而与Open AI更直接竞争的Alphabet和Meta的市值却一共暴跌了400亿美元。因此,对甲骨文不利的,对其他公司来说可能就是有利的。
总体而言,关键企业的风险看起来是可控的。除非开放人工智能的失败并非源于其自身的缺陷,而是因为该技术本身的变革性不如预期。但这又是另一个思维实验了。■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