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系”养老社区部分项目入住率超80%实现盈利,区位优势成关键
一边是全国养老机构入住率仅45%,一边是中心城区优质项目“一床难求”,行业痛点正从“有没有”转向“赚不赚钱”。
“养老机构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下,再贷款、REITs评估、银行授信等,要先看入住率和盈利情况。”某股份行养老金融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若项目无法展示可验证现金流模型,便很难获得低成本资金。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入住率大于60%才有望盈亏平衡。
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于2025年7月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统计,截至2024年末,全国注册登记养老机构4.0万个,床位507.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65.7%),年末在院230.7万人,整体入住率45.4%。
不过,险资头部企业的部分养老社区项目入住率已经达到上述60%的盈亏平衡线。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包括大家保险、泰康保险集团、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平安等险企纷纷布局养老社区,其中部分项目的入住率已超过80%,且已进入盈利期。
具体看来,静安城心社区是大家保险在上海落地的首个城心养老社区,该养老社区于9月底开业,截止目前床位预订率已超80%。该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16家城心社区平均入住率80%。其中北京市朝阳区的项目入住率高达95%,凭借入住率的快速提升,该项目在2023年实现利润转正。
同样,泰康保险投资建设的上海部分养老社区项目也因入住率增长,而早于预期实现盈利;以及,中国太保旗下高品质养老社区太保家园,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有10个投入运营,其中,南京、上海普陀两家社区入住率超90%。
区位优势被相关项目负责人视为入住率提升的关键。该人士称,“重资产”模式下,险企自主投资、开发并运营社区,回报周期虽长,却利于品质统一与品牌沉淀;以租赁为主的“轻资产”则大幅压缩前期投入,聚焦“重服务”输出。眼下,险资正以“轻重并举”策略抢占地铁沿线的市区稀缺地块,用区位换流量,用流量换融资。
多家险企养老社区相关负责人也提到,随着行业盈利分化,未来将主要投资盈利数据可验证、扩张路径可模型化的标的,同时探索REITs等退出渠道,形成“投资-运营-退出”闭环。
不过目前,首批险资养老REITs仍处于试点筹备阶段。中航基金研究称,早在2024年7月,REITs项目进入常态化发行,并首次将养老设施项目纳入基础设施REITs发行范围。此后,行业进行项目储备、标准磨合。但对比消费基础设施等REITs产品的快速上市,养老设施REITs的滞后性也凸显了其特殊性。
“预计五到十年后,银发经济规模或达20万亿元。”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杨宽认为,行业将从“跑马圈地”转向精细化运营,在盈利模型验证与结构性矛盾破解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具备稳定现金流模型和区域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