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原生鸿蒙,会是国产系统软件替代的更好答案吗?
“下一个五年,智能化将成为发展主旋律。”日前,在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上,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指出,系统与AI深入融合,成为开源鸿蒙架构演进的中心。
作者拍摄
当下,网络技术正处于一个升级换代的时刻,伴随着新的需求,同样也需要一个新的数字底座。回溯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诞生,它更适用于当前的产业需求。而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更多的软件开发者开始拥抱鸿蒙。此前,深开鸿CEO王成录更是直言,“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全世界如果再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定会是在中国。”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介绍,鸿蒙5终端设备已突破2000万。从0到1000万,华为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而从1000万到2000万,只用了2个月时间。
作为2019年就开始和华为合作适配鸿蒙的生态伙伴,AIGC软件公司万兴科技线下营销中心总经理唐芳鑫对作者表示,“国产软件替代的速度正在加快,国内软件的性能对比海外软件并不差,安全性也好,关键我们的服务更好、生态更完善。”
产业格局突变,AI加速国产软件替代
万物智联时代,终端设备的形态呈现爆炸式增长,设备的输入和感知能力不断进化,输出和反馈能力也不断演化,未来不会是个单一的形态,它会是一系列设备进行智慧融合后形成的一套系统性的体系,整个终端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呈泛在化趋势。
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章晓峰强调,操作系统的演进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关乎产业格局与未来发展。
现如今,在AI的推动下,无论是系统层还是软件层,都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陈海波指出,系统与AI融合更适合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终端智能化将发展到L3-L4级别。
作者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借助AI与开源鸿蒙等国产系统的助力,国产软件在政企等B端市场的替代也在全面加速。
“当前在政企软件的应用上挑战其实还很多,你需要去适配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芯片”,唐芳鑫表示,AI的落地,整体来看一定是从上往下的,IT人员关注的是数据安全性,然后就是准确性。
以海外矢量绘图软件Visio为例,在系统支持和部署方式上高度依赖Windows平台,对国产操作系统支持不足,与国产的CPU也不能良好适配,移动端也仅能做预览,与国产软件文件交互时格式易出问题。并且,在本土化适配方面,随着AI与软件融合的加深,加上市场的差异性,海外软件的操作界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软件开发者的要求。
“你甚至能看到还有企业在用Windows6和7,现在都Windows 11了,就是为了安全性。因为你的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上,有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再怎么样都是我们国内的,所以安全性能不用担心,可以放心做升级。之前你根本不敢,因为一出错,那整个损失可不止一个软件的成本。”
据介绍,开源鸿蒙作为社区提供的基础能力不会去构建认证,但是会参照这些认证的体系构建比较好的架构和安全机制。在去年,鸿蒙的微内核是首个通过CC EAL6+的等级认证,基于开源鸿蒙开发的Harmony NEXT也是通过了CC EAL5+认证。
在开源鸿蒙大会上可以看到,除了万兴科技,钉钉、WPS等鸿蒙的合作伙伴也来到大会站台。据了解,鸿蒙在每一个应用领域都会找到当前市场上头部的软件开发商去协同适配,推动国产系统的落地,这也是中国软件产业从"跟随适配"向"协同创新"的战略转变。
"⽣态重构"取代"功能对标",中国软件走出自己的路子
在与多名开源鸿蒙开发者交流之后,作者了解到,不同于过往要去被动适配和迎合海外平台和软件,在国产替代浪潮下,传统的"功能对标"思路正在被"⽣态重构"所取代。简单来说,就是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替换国外软件,而是基于国产系统、国产生态去构建一个新的生态模式。
作为2019年就开始与鸿蒙合作的软件商,万兴科技旗下的思维导图软件万兴脑图(原亿图脑图MindMaster)、专业绘图软件万兴图示(原亿图图示)、视频创作剪辑软件万兴喵影三款产品已经适配鸿蒙系统,覆盖电⼒、能源、⾦融、汽⻋制造、教育等多个⾏业。在唐芳鑫看来,国产软件越做越好,不仅仅是性能、安全提上来了,关键是生态和服务更好。
作者拍摄
据介绍,鸿蒙版万兴图示支持多端创作与云端存储,如用户高铁上用平板改甘特图,云端储存可多端同步,回家电脑直接续调,且打通账号体系,个人账号增值服务可在鸿蒙版上直接用。在AI与安全应用上,提供了可私有化部署的AI解决方案,确保智能生成与处理过程完全在内网环境中完成,避免了敏感数据外泄的风险。
“海外图示工具功能还可以,但是图示图标没有那么灵活,更新速度也慢。对比之下,国产软件不仅内容模版更新快,还有AI功能的附加,也可以兼容海外软件的格式。”唐芳鑫认为,在鸿蒙等国产系统上开发的软件,不仅是要做替代,而是在本地化的同时把服务做好,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流程。
“以前用海外系统开发或者采购海外软件,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Bug提单提半天没人理,现在国产化后,直接上门给你改需求进行优化。像去年华为发布的三折叠,我们也提前快速去做适配,和华为的专家一起协同适配,这要是换做海外厂商是不太可能的。”
对比iOS、安卓以及Windows等传统主流操作系统,鸿蒙发展仍处于初期,在接口开发等方面的确也有差距。但基于本地化需求,鸿蒙这些国产系统以及软件加速追赶的核心原因,就是能够实时解决问题以及开放更深层的接口去做适配。
“我有些需求需要调系统能力,海外的系统是不会答应去调的,鸿蒙不一样,调本地算力会很方便,也会帮助做调优。以前只能是我单向适配,现在是双向,效率有了更大提升。”
从代替到协同,等待生态的爆发
在“信创”战略的推动下,到2027年底,央企国企须实现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全产业链的100%信创替代,关键行业核心环境国产化率需超过70%。这是国产软件的机会,更是与国产操作系统协同创新的机遇。
当前,更多的开发者正在基于开源鸿蒙去做开发和创新,在政企端实现了收入的突破。根据万兴科技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4年政企业务增⻓34%,AI原生应用收⼊6700万元,AI服务器年调⽤超5亿次。
作为国产替代的参与者,唐芳鑫表示,“不仅仅是鸿蒙系统,万兴科技旗下的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还和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合作,从内到外去探索AI时代下软件和系统的深度适配。这⼀实践背后,正折射出中国软件产业正在发⽣的深度变⾰——从‘各⾃为政’的传统竞争模式转向协同共建的⽣态发展新模式。”
作者拍摄
不过,仍有一点需要认识到的是,开源鸿蒙通过技术、服务去弥补与现有操作系统的差距,但在生态的量级上还是“短板”,只有将所有的行业借助同一个底座串联起来,生态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陈海波指出,一个操作系统要发展好,不仅要攻克许多技术和工程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要让生态能够蓬勃的发展。我们相信下一个五年,开源鸿蒙将迎来生态链共赢的关键爆发期以及生态价值快速提升的关键机遇期。
唐芳鑫也认为,国产化替代不是一朝一夕,但开源鸿蒙这次给他们的感觉也确实是不一样。“一方面是投资力度大,另一方面现在更多的终端用户以及政企用户是真的在用鸿蒙的设备。鸿蒙⽣态不仅是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突破,对于政企客户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强的⾃主可控能⼒。”(本文首发于Barron’s巴伦中文网,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