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Jony Ive联手打造AI设备:技术瓶颈致延期,算力成核心挑战

2025年10月07日,08时34分28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备受瞩目的OpenAI与知名设计师Jony Ive的AI设备合作项目,正遭遇严峻的技术瓶颈,这可能导致其原定发布的日期推迟。据多方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合作——此前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了Ive的设计工作室io——正面临基础架构上的巨大挑战,双方正在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以期在2026年实现产品目标。

算力成为首要障碍

这款掌心大小、无屏幕的AI设备面临的最关键障碍,是OpenAI能否为大规模部署提供充足的计算能力。接近项目的人士向《金融时报》透露,“算力是导致延期的又一大因素”,其中一位知情人士指出:“OpenAI目前连为ChatGPT提供足够的算力都已捉襟见肘,更何况是为一款AI设备,他们需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这项挑战之所以尤为严峻,是因为该设备被设计为“始终在线”,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持续收集数据,以维持与过往交互的上下文关联。与亚马逊或谷歌等公司现有的智能音箱不同,这些产品可以依赖其母公司成熟的云基础设施,而OpenAI目前缺乏支持数百万台“始终监听”设备所需的庞大计算资源

软件与设计挑战重重

除了基础设施的限制,开发人员还在努力解决有关AI助手个性和行为的基本问题。一位接近该项目的消息人士解释说:“模型个性化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团队正在努力创造一个既能提供“有帮助的反馈,但又不会陷入循环对话”的AI,同时还要避免其“过于奉承”或“过于直接”。

据内部人士描述,该项目的概念旨在打造一个“像朋友一样的计算机,而不是那种奇怪的AI女友……类似于苹果Siri,但功能更强大”的设备。然而,将这一愿景转化为实际的软件,已被证明比Ive团队主导的物理设计工作更具挑战性。

法律与制造困境

该项目还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法律障碍。与音频初创公司Iyo的商标纠纷,迫使OpenAI暂时从其网站上移除了对“io”品牌的引用。此次诉讼的法庭文件披露,该设备将不会是可穿戴或入耳式设备,这与此前的一些猜测相悖。

尽管最终组装可能在中国以外进行,但与中国公司立讯精密(Luxshare)及其他供应商的制造合作正在推进中。该团队汇集了OpenAI收购io后招募的20多位前苹果工程师,他们正与曾与Ive共同创立io的前苹果高管唐谈(Tang Tan)紧密合作。

正当OpenAI准备在周一举办其2025年开发者大会(DevDay 2025),届时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和Ive将就“AI时代的创造艺术”进行炉边谈话之际,公司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展示其在硬件雄心上的进展。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等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推进各自的AI创新

(来源:前途科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