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放缓 订单腰斩 “客户群体急剧萎缩”!他们转战农村自建房
10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上宋明时,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
宋明是河南省博爱县的一名水暖经销商,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了。随着当地房地产增长放缓,作为家装一环的水暖安装行业也不得不做出改变,曾经依赖电话营销和发传单的宋明也学会了自媒体营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家飞摄
转战农村自建房
回忆起前几年的好时光,宋明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县城中几个项目集中交房,当地水暖安装迎来了一次爆发。
“火爆到什么程度?很多安装工人自己买点材料就能出去接活儿了,因为业务实在是太多了。”
然而,市场热潮也很快退去。从2024年开始,宋明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寒意。“一部分是受房地产市场影响,买房的人少了,我们的客户自然就少了。”他解释道,“县城的房地产开发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期,新盘少了,客户群体急剧萎缩”。
进入2025年,情况更加严峻。“今年市场更加冷清”,宋明坦言,“往年这时候是装修旺季,所谓‘金九银十’,但今年市场一点火爆的迹象都没有,都是些零散的单子”。他估算,与生意最好的时候相比,现在的业务量能“少一半”。
面对县城商品房市场的萎缩,宋明不得不将目光从商品房转向农村自建房,积极开拓农村自建房市场。“以前我们绝大部分业务都是县城的商品房,但现在工作重心已经大规模地向村里的自建房转移了。”宋明透露,到今年,农村自建房的业务占比已经超过一半,甚至可能达到三分之二。
“农村自建房的客户和商品房不一样,他们的房子面积大,通常是两层或三层的小楼。”宋明算了一笔账,“我们做一个自建房的地暖工程,消耗的材料差不多能顶得上两到三家商品房”。
尽管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单价上会给予一些优惠,导致单个工程的利润率可能不如商品房,但总价高、材料用量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订单数量的不足。
“总价高,用料也多,这对我们来说压力会小一点。”宋明说,“因为厂家对我们每年都有进货任务要求,农村市场庞大的材料消耗量,能帮助我们完成厂家的任务,稳固和厂家的合作关系”。
直播带货、短视频日更成“新功课”
“现在很少有客户直接来我们店里下单了。”宋明说,传统的坐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客户的来源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注:坐商模式,指商家通过固定经营场所等待顾客上门,依托稳定的服务场景实现商品销售或提供专业服务的商业模式。)
他敏锐地意识到,大部分潜在客户在到达实体店之前,就已经被各种线上渠道“截流”了。
“县城小区的客户,很多直接被装修公司‘打包’了,他们提供全屋整装服务,水暖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客户根本接触不到我们这些单项材料商。”而对于农村和外地的客户,互联网成为最主要的连接点。为了生存下去,宋明和他的同行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拥抱线上。
一方面,宋明选择与外部的专业团队合作。“我今年和一个成都的装修公司达成了合作,”宋明介绍说,“他们的模式非常新,主要以抖音等线上平台为依托,通过发布优质的装修案例短视频,在全国范围内吸引粉丝和客户”。
通过这种合作,他的业务版图大大拓宽,施工团队的足迹甚至遍布河南省内的新乡、郑州,乃至遥远的深圳、珠海。“只要有活儿,多远都去。”
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线上营销能力。宋明说:“我们需要开直播,需要每天发抖音、快手和微信朋友圈。”他表示,这种线上引流的方式虽然辛苦,但确实是当前有效的手段之一。
“传统的电话营销、上门发传单这些老办法,效果越来越差,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大。线上是现在主要的销售手段。”宋明表示。
消费群体的代际更迭,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现在装修的主力军已经是‘80后’‘90后’,再过两年就是‘00后’了。”宋明感慨道,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
“以前长辈装修,可能会为了一个螺丝钉跑遍整个建材市场比价,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更注重效率和体验。”
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交易环节上。“以前客户进店,我们报个价,客户会反复砍价,来回拉锯好几次才成交。现在是客户没耐心和你磨,你必须直接报出最低价,一步到位,交易节奏变快了。”
“未来像我们这种只做水暖的单项店会越来越难生存,会越来越少。”宋明认为,“会更像一个全案服务商,对所有事情‘全屋托管’。这对消费者来说更方便,省时省力省心”。
尽管他也注意到一些整装公司出现“跑路”等问题,但他认为这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这是大势所趋,从大城市开始,最终会普及到我们这样的县城”。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