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C2C模式,转转还讲出新故事吗?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步入成立的第十年,二手闲置交易平台转转挥刀砍掉了C2C模式,全面转向C2B2C模式。
9月22日,转转发布公告称,将逐步下线“自由市场”业务,聚焦“官方验”模式。按照计划,转转将于9月24日关闭个人商品的发布入口,9月29日正式关停“自由市场”交易服务,10月31日彻底下线“自由市场”业务。
图源:转转
“自由市场”业务为C2C模式,即个人卖家直接向个人买家提供商品或服务。转转之所以决定战略性撤退,一方面在于“自由市场”业务在平台整体GMV中占比已不足3%,而C2B2C业务则保持高速增长,并连续多年实现规模化盈利;另一方面在于C2C模式容易导致用户信任危机与高客诉率。
事实上,“自由市场”业务的关停早有迹象。在此之前,就有不少用户发现转转正在限制“自由市场”的品类发布,可发布品类仅剩下手机、明星周边、兴趣玩具、游戏交易和票务卡券。
“关停‘自由市场’是个艰难但必须坚定的选择,‘自由市场’是转转的开端,承载了初创团队的心血和第一批用户的信任,但同时也为网络诈骗、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间,我们很难找到妥当的方法改善交易双方的纠纷。”转转集团CEO黄炜坦言。
然而,放弃了C2C模式,转转手中还有什么牌可打?
一、转转的二手生意不好做
转转诞生之初,便已手握优渥资源。2015年11月,转转由58集团旗下58同城的二手频道转变为独立APP正式上线运营。起初,转转以C2C模式为主,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用户与用户直接交易的“自由市场”。
58集团不仅给予了转转大力扶持,而且还拉来了腾讯的投资。2017年4月,转转与腾讯达成最终协议,转转在获得了腾讯2亿美元的投资后,又入驻了微信支付“九宫格”,获得了宝贵的流量入口,一跃与闲鱼、爱回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站在58集团和腾讯两个“巨人”的肩膀上,转转吃尽了流量红利。转转发布的《2020年度二手交易服务白皮书》显示,通过服务积累自有精准流量,在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转转收入增速超过200%,并已连续三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尽管如此,但转转始终难以真正比肩闲鱼与爱回收。QuestMobile发布的《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2025年3月,闲鱼用户规模达到了2.15亿,同比增长20.8%;万物新生(爱回收)用户规模为1555万,同比增长了2.2%;转转的用户规模为3588万,虽然高于万物新生的用户规模,但同比减少了5.3%,呈现下滑态势。
转转出现掉队迹象,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业务协同和自有流量支撑。
二手商品的流通与转化,离不开稳定且精准的流量推送,唯有如此,才能精准触达具备明确购买需求的消费者,使供需两端高效匹配。而这种稳定且精准的流量供给,本质上依赖于深度的业务协同。
闲鱼与“阿里系”的业务协同效应尤为明显,其深度绑定阿里的电商业务,在淘宝APP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专属入口,拥有流量、业务联动、会员体系、支付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大力支持。2023年11月,闲鱼还被阿里正式升格为战略级创新业务,以三至五年为周期进行重点培育和资源倾斜。
爱回收也在京东APP首页设置了入口,而且用户在购买手机等商品时,页面会自动弹出“以旧换新”选项,旧机估价、补贴计算、订单提交全流程嵌入京东购物链路,并且享受京东的大数据与AI能力赋能。
相比之下,虽然转转背靠58集团、腾讯、小米集团等投资方,但这些投资方的电商属性偏弱且缺乏精准的流量支持,无法从业务协同上为转转带来助力,因而转转只能单打独斗,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此外,闲鱼和爱回收均可以依托业务协同获得稳定且精准的流量推送,实现低成本获客。尤其是闲鱼甚至超越了二手闲置交易平台的定位,发展成为一个兴趣社区和生活方式平台,迅速建立起了自有流量“储蓄池”。
然而,转转在自有流量方面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二手闲置交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转转只能通过高强度广告投放来维持存在感,但购买流量就像一个无底黑洞,会不断吞噬转转的利润空间。
可见,转转的二手生意并不好做,当增量流量逐步见顶,其很可能陷入增长动能不足的困境。
二、全面拥抱C2B2C模式
消费者对于二手闲置交易平台的信任基础薄弱,也是导致转转举步维艰的关键因素。
在C2C模式中,买家和卖家通常是陌生人,缺乏信用约束,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二手交易消费调查》显示,超过40%的买家担心买到假货或货不对板;35%的买家反映二手交易中“描述与实物不符”问题最常见;30%以上的卖家担心“恶意退货”或“买家掉包”。
另外,二手商品不同于新商品,其质量、新旧程度、规格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二手商品价值评估标准,导致买卖双方对二手商品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极易引发交易纠纷。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C2C模式的交易规则漏洞实施各种诈骗手段,进一步加剧了用户信任危机。
于是转转自2019年起开启战略调整,核心方向是将业务重心向C2B2C模式倾斜,首创“官方验”服务,通过搭建标准化服务体系,解决二手闲置交易中的信任缺失难题。
C2B2C模式是“个人对平台再对个人”,个人卖家先将商品售予或寄售给平台,经平台质检、定价、翻新等标准化处理后,再由平台售予个人买家,平台全程把控商品质量与交易流程,承担信任背书的角色。
黄炜认为,和以C2C模式为主的闲鱼走同一条赛道是不明智的,而将自己C2B2C的优势放大,打出真正的差异化,才是转转未来的方向。
事实上,以“专业”“品质”“服务”打破缺乏业务协同的桎梏,并逐步建立自有流量“储蓄池”的确是一条能突出重围的道路,但在短期内,转转也必然会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大量用户流失、标准化检测流程的建立,以及“官方质检”能否持续形成口碑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全面转向C2B2C模式也意味着转转需要承担业务模式变重而带来的人力、设施等成本压力。截至目前,转转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深圳、成都、青岛三大质检中心,拥有超过2500名质检工程师和3000名上门回收工程师,线下门店数量也已突破1000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2025年6月,转转还在北京开出了占地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
这意味着,如果转转始终无法将“差异化”真正转化为“信任”,那么这条重资产、强运营的C2B2C之路将变得举步维艰。
三、平台信任重建之难
转转向C2B2C模式转型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爆发的“猴大腕”事件,让转转遭遇了一次全面的信任危机。
2023年11月,打假视频博主“猴大腕”发布实测视频称,其在转转平台北京4家门店购买了4部手机,共花费13610元,但将这4部手机再通过转转回收时,却被检测出“摄像头拍照有斑”“屏幕轻微划痕”等瑕疵,只能卖出9567元,差价为4043元,利润高达30%。因此质疑转转出具阴阳检测报告以牟取利益。
“猴大腕”事件不仅暴露出了转转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实,而且加剧了消费者对于转转的不信任程度,导致其品牌形象受到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尽管转转事后追加两至三亿元用于售后保障,并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试图修补信任裂痕,但此举并没有挽回转转一落千丈的口碑,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转转的投诉超过11万条,不少消费者表示在转转存在货不对板、产品质量问题、商家欺诈、售后服务欠缺等问题。
转转砍掉C2C模式转向C2B2C模式本质上是“断臂求生”,但信任危机仍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信任是促成交易的基石,如果转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用户信任危机,其C2B2C模式也将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如何恢复用户信任、重塑品牌形象,已成为转转当下最重要的挑战。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