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期待美国新一代政客能推动美国突破困境|慧眼中国

2025年09月25日,19时36分30秒 全球总览 阅读 3 views 次

特朗普政府正在频频通过关税政策鼓励关键产业在美国国内制造,并试图将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

这一政策能否见效?在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Hass)看来,上述策略恐怕很难有成效。

他解释道,当前美国很多新建工厂都是高附加值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工厂,“他们创造了前端的施工岗位和后端的服务岗位,但新建工厂中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其实不多”。

近期,第十六届2025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在新加坡举办,会上区域供应链深度整合和全球贸易政策调整战略成为热议话题。何瑞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解决美国国内问题的理想方案议题上,当前问题部分在于美国政策和领导层,他期待新一代政坛领袖能崭露头角,推动美国突破当前困境。

关税政策能否解决美制造业萎缩难题

第一财经:在美国,经济学家是否还都认同自由贸易?当前自由贸易正面临挑战,所谓“对等”关税也并不对等,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何瑞恩:很多人,特别是美国人,觉得自由贸易没有服务于他们的利益,反而伤害了他们、他们的社区和家庭,需要尝试不同的方式。自我出生起这些年,美国制造业持续萎缩:我生于1979年,从那时起至今,制造业岗位逐年减少,而制造业向来是美国中产阶层的根基。中产阶层因此萎缩,人口向底层或上层转移,这带来了巨大社会压力。与此同时,正如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所提到的,美国还面临财政桎梏。财政压力与社会不满双重夹击,所有矛盾都被困在国内,迫切寻求宣泄出口。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是那个承诺改变现状的人,他誓言逆转自由贸易政策,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等前任划清界限,并为被时代抛弃的人们奋力抗争。这就是自由贸易在美国被解读的方式。古典经济学派仍坚信自由贸易符合国家利益,但他们当前并未赢得论战。

第一财经:在你看来,制造业在美国萎缩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何瑞恩:我的看法可能使我处于目前美国主流政治(看法)之外。我认为,随着国家发展,它们会转向服务型经济,并转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美国的比较优势不在于生产低端产品,因此国家向上述方向发展是自然的,是发展进程的必然环节。

但是美国没有为那些落在后面的人提供优质培训,也未能为他们创造教育和经济进步的新机遇。所以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贸易。问题在于自由贸易并非真正自由,而我们却视其为理所当然。我认为解决之道在于美国国内,要帮助民众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第一财经:但是你觉得本届政府迄今推出的所有政策,真的能让制造业产能回归美国本土吗?目前的确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在美国大举投资并建厂。

何瑞恩:我觉得他们很难做到。问题在于,没有人愿意在美国做制鞋之类的工作。就算岗位存在,本土美国人也不愿干,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工作没发展前景。

同时,当前很多新建工厂,都是高附加值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工厂,他们创造了前端的施工岗位和后端的服务岗位,但新建工厂中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其实不多。

第一财经: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解决美国国内问题的理想方案是什么?

何瑞恩:我对提出解决方案持谨慎态度。但我确实认为问题部分在于政策和领导层:过去十年美国领导层年龄偏大,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前总统拜登都只顾着攫取当下利益。当美国聚焦当下时,美国民众往往执着于种种挫败感;但当美国民众被未来所吸引,被迫追随某种愿景时,他们就能投身于超越自我的崇高使命。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展现这种特质。但只要我们的政治始终纠缠于当下困境与挫败,就很难为未来作出决策,因为我们太过执着于眼前。只要老派领袖仍在掌权,我们就将困于这般境地。因此我期待新一代(政坛)领袖崭露头角,推动美国突破当前困境。

当我们做到这点时,就能为解决你所指出的问题创造空间。

中国与CPTPP

第一财经:你认为中国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方面的前景如何?

何瑞恩:这是个好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选择,因为准入标准非常明确。而且CPTPP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英国已加入,欧盟正在积极考虑加入,我认为CPTPP背后有强大势力。

第一财经: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你怎么看目前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目前美国在该区域是否有明确战略?

何瑞恩:或许美国减少参与区域贸易谈判反而能创造空间,让各国自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的外交政策带有强烈个人色彩,主要取决于他如何识别机遇与风险

举报

文章作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