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面临“延迟通胀”传导风险 但政策分歧与政治干预加剧
美联储内部在货币政策路径上正呈现显著分歧,伴随总统特朗普持续施压与贸易、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正面临一场由政策预期与政治干预交织构成的复杂考验。
上周,美联储启动年内的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4.25%。这一决定获得多数决策者支持,包括旧金山联储主席玛丽·戴利(Mary Daly),她表示完全支持此次降息,并指出经济增长、消费者支出与劳动力市场均出现放缓迹象。
“在恢复物价稳定的同时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必要支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调整。”戴利周三表示,“但这只是预测,并非承诺。我们必须权衡利弊,反复做出抉择。”她强调,降息旨在为就业市场提供缓冲,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同时继续推进通胀向2%目标回归。
然而,芝加哥联储主席奥斯坦·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则表达了更为审慎的态度。他表示支持上周降息决定,但警告不应“匆忙开启一系列降息”。他指出,尽管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通胀率已连续四年半高于2%目标,“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古尔斯比援引芝加哥联储编制的实时劳动力数据称,当前就业市场仅呈现“温和”降温,4.3%的失业率仍处于历史低位,整体保持稳定。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虽可能带来一次性价格上涨,但并未引发持续性通胀,因此不应过度反应。
白宫对美联储的降息节奏持续施压。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三公开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未明确释放进一步降息信号。“当前利率限制性过强,需要下调。”他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称,“我有点惊讶鲍威尔主席没有发出信号,表明年底前有至少100至150个基点的降息目标。”
贝森特同时赞扬了新任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由特朗普提名并于上周获参议院批准。米兰在上周FOMC会议上反对仅降息25个基点,主张更激进的50个基点降幅。贝森特称米兰“一周内的发声,比拜登政府任命的官员在整个任期内的发声还要多”,并表示正在面试11位潜在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计划提交3至4人名单供总统遴选。
米兰的政策立场引发市场与学界关注。他在周一演讲中提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移民限制、财政紧缩与监管放松三大政策变革,应导致“中性实际利率”(r-star)显著下降。据此,他主张将利率进一步下调至约2.5%。他将此观点代入“泰勒规则”模型,认为当前利率“过于鹰派”。
但《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麦金托什(James Mackintosh)对此提出质疑。他指出,米兰所依赖的假设存在多重不确定性:移民限制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与薪资上涨,推高通胀;关税收入可能因贸易转移而递减;供给侧改革效果难以量化。此外,亚特兰大联储基于泰勒规则的测算显示,推荐利率区间为4.1%–6.25%,即便考虑政策调整,最低值虽接近米兰主张,但最高值仍高于当前水平。
麦金托什还指出,米兰去年曾认为“r-star”高于美联储估算,理由包括AI投资与去全球化趋势,但其最新观点却忽略了这些仍在强化的因素。与此同时,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年化增速或超3%,企业借贷与股市表现强劲,进一步削弱了立即大幅降息的紧迫性。
根据亚特兰大联储、里士满联储与杜克大学联合开展的首席财务官调查,尽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已从企业最关切问题中退出,但对2026年成本与价格的预期正在上升。报告指出:“企业并未见到此前预期的极端关税影响,因此略微下调了今年的价格预测,但进口企业已稳步上调对明年的单位成本预期。”这表明通胀压力可能推迟而非消失。
调查还显示,关税已使企业计划中的价格上涨幅度增加高达30%,并持续抑制部分企业的投资决策。
鲍威尔上周曾表示,短期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双向风险意味着,不存在无风险的政策路径”。
此刻,美联储正行进于通胀、就业与政治的三重张力之间。一方面需应对劳动力市场边际放缓,另一方面通胀顽固性犹存;一方面要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另一方面面临来自白宫的直接压力。市场定价预期美联储今年还将进行两次25个基点降息。美联储最新经济预测亦显示,微弱多数官员支持年内再降息两次或更多。然而,随着政策制定者内部立场分化加剧,未来路径仍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