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繫」再添悍將,京東工業有何看點原創

2025年09月23日,20时15分08秒 港股动态 阅读 4 views 次

「京東繫」再添悍將,京東工業有何看點

原創

日期:2025年9月23日 下午7:05作者:毛婷 編輯:Danna

京東工業離上市又近了一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顯示,京東工業已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計劃發行不超過2.53已股普通股,並在港交所00388.HK)上市。

京東工業做什麽?

簡單來說,京東工業是京東集團(09618.HK旗下的一個業務單元,專門為企業,特别是製造業、能源、交通等大型企業,提供工業品採購和供應鏈服務的B2B平台。

你可以將它理解為「企業版的京東」:個人在京東商城上買手機、家電,企業則在京東工業的平台上買螺絲、軸承、勞保用品、電動工具等一切生產運營所需的物資。

京東工業實際上是運用京東集團在供應鏈整合方面的優勢,通過其平台將企業工業品採購這一傳統業務進行數字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改造,解決企業採購價格不透明、採購效率低、管理成本高、質量不可控等痛點。

具體而言,京東工業整合海量的品牌商和供應商,建立一個極其豐富的工業品SKU(商品品類)庫,然後通過採購管理SaaS軟件(如京東工採),幫助企業實現在線選品、審批。下單、支付、報銷、對賬等全流程數字化,並利用京東集團(JD.US)龐大的物流網絡(包括前置倉、區域中心倉等),為企業提供高效、精準的配送服務,甚至幫助企業管理庫存(VMI),反哺京東集團生態鏈。

京東工業的變現模式

京東工業主要通過三種模式變現:

自營模式:像京東商城一樣,京東工業從品牌方採購貨物、存入倉庫,再銷售給企業客戶,賺取進銷差價,這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平台模式:邀請第三方賣家入駐平台,直接服務企業客戶,京東工業提供平台、流量和技術支持,賺取交易佣金、平台使用費和廣告費。

服務費模式:為客戶提供更深度的供應鏈技術服務,例如定製化的採購繫統、智能倉儲管理等,收取技術服務費。

見下圖,商品銷售收入為其最大的收入來源,佔了其總收入的93%以上。

「京東繫」再添悍將,京東工業有何看點原創

與京東電商平台一樣,其自營的商品銷售業務毛利率相對於服務收入而言較低,就2024年的業績而言,其商品收入的毛利率只有11.3%,而服務收入的毛利率則達到94.1%,因此,雖然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不足一成,但毛利的佔比卻達到了35%。

2024年,京東工業的收入按年增長17.66%,至203.98億元人民幣;不考慮非經常性項目,京東工業的2024年非會計準則經調整利潤為10.6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9.27%,經調整利潤率為5.2%。

相較而言,京東集團的2024年經調整淨利潤為478.2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71.14%,經調整淨利潤率為4.1%。按現價128.30港元計,京東集團的市值為3,638.59億港元,大約相當於其2024年經調整淨利潤6.96倍。

鑒於京東工業的利潤率較其母公司高,這次赴港IPO應可獲得與集團相當的估值。京東工業計劃通過赴港上市,籌得資金用於:進一步增強工業供應鏈能力、進行跨地域的業務擴張、進行潛在戰略投資或收購,以及用於一般企業用途和營運資金。

結語

在港股市場上,「京東繫」現在已經有京東集團、京東物流(02618.HK京東健康(06618.HK上市公司,隨著京東工業正式叩響港交所大門,意味著「京東繫」上市公司陣營即將迎來又一重要成員。

此次分拆上市,不僅為京東工業自身拓展了獨立的融資渠道,助其強化供應鏈與進行業務擴張,也體現了京東集團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戰略深度獲得資本市場驗證。

然而,市場也需中肯地看待其面臨的挑戰。京東工業的業務與宏觀經濟發展及製造業景氣度緊密相連,其收入高度依賴低毛利率的自營模式,未來能否持續提升高利潤的服務收入佔比,是決定其盈利能力和估值上限的關鍵。同時,工業品B2B賽道競爭激烈,平台需在規模效應與精細化服務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京東工業的上市,無疑將提升整個「京東繫」在港股市場的能見度與影響力。恰逢新一屆「港股100強」評選活動即將盛大開啓,該評選始終以嚴謹的財務數據與市場表現為核心,旨在遴選出港股市場中最具實力的標桿企業。憑借穩健的財務基礎、清晰的商業模式以及在供應鏈領域的強大生態優勢,京東集團一直是「港股100強」榜單上有力的競爭者。此次隨著京東工業的上市,「京東繫」在港股市場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其整體實力與協同效應將更加凸顯,能否在評選中再創佳績,令人期待。

(来源:财华社)

相關文章

9月19日
【IPO追蹤】黃金巨頭來襲!復雜市況下能否「掘金」?
9月15日
【IPO前哨】潮宏基能否復製老鋪黃金的資本狂潮?
8月21日
【IPO前哨】斑馬智行赴港上市:「拼爹」之後該拼什麽?
8月19日
【IPO解碼】"果鏈"企業紮堆赴港:立訊精密能否突圍?
8月12日
生物科技IPO冰火兩重天:資本愛什麽?
7月14日
【IPO前哨】又一「老大」赴港上市,瀾起科技有何看點?
7月8日
【IPO前哨】巴奴赴港上市,能否超越海底撈與呷哺呷哺?
7月8日
【IPO前哨】三家連鎖餐企上市飄紅,老鄉雞赴港勝算如何?
7月7日
【IPO前哨】醫養業務能否成為同仁堂第四家上市標桿?
7月7日
【IPO前哨】用友能否靠港股上市破解虧損困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