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00点保卫战到市值首破百万亿,“9·24”一周年改变了什么?
“去年这时候还在愁2700点能不能守住,今年已经有信心上3900点,并犹豫要不要追了。”股民老张的感慨,道出了“9·24”一周年最直观的变化。
去年9月24日,多部门联合打出“政策组合拳”,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一年过去,上证指数已从2700点攀升至3800点以上,总市值首破100万亿元,超过1500只个股实现区间股价翻倍。
更“隐秘”的改变藏在数据里:曾经“深套”的基民从“解套就跑”变成“犹豫加仓”,8月A股新开户同比增加165%;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激增32%达21.4万亿元,ETF规模突破5.31万亿元;近700只基金区间回报翻倍,“毛基”占比从56.87%骤降至17.58%……
市场的修复不仅体现在K线图上,更渗透到每个投资者的决策逻辑里,即使近来市场面临短期压力,部分机构人士也不改长期看好态度。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调整压力丝毫未改变至少在中期层面对股市持续修复前景的预期,无论是资产荒之下流动性向A股方向的传导(增量资金继续流入),还是政策端对股市的友好态度,都将继续成为重要的正面催化和强驱动力。
数据里的业绩逆袭
9月2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在“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回顾去年9月24日,国新办一场以“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迅速提振市场情绪。当日,A股就迅速结束持续多日的“2700点保卫战”,强势突破2800点,成交量也显著放大。
此后一年间,随着多项政策陆续落地,市场虽经历几度回调,但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上证指数逐步回升,并在今年8月启动新一轮上攻行情,不仅突破去年“9·24”行情的高点3674.4点,还连续站上3700点、3800点整数关口,最高触及3899.96点,创下近十年新高。
创业板指与深证成指同样表现强劲,双双超越去年“9·24”行情阶段高点,市场交投氛围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日成交额普遍达到万亿元级别,成交额较“9·24”前已有明显抬升。尤其自8月以来,市场活跃度再上新台阶,截至9月22日,已连续29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市场整体回暖的同时,结构性行情表现突出,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多个热门板块轮番表现,推动大批个股实现股价翻倍。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9月22日,区间股价实现翻倍的个股已有1508只,覆盖了30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表现尤为亮眼,翻倍股数量均超过200只。
权益市场的火爆行情同步传导至基金行业,推动公募基金净值大幅回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超过99%的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自去年9月24日以来的累计回报为正,其中区间回报超过100%的有697只。
其中,区间业绩实现2倍增长的产品数量有12只,均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275.84%的业绩表现居首,德邦鑫星价值A、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中欧数字经济A、信澳业绩驱动A等产品的同期回报均超过2.5倍。
指数型基金同样表现优异,在“翻倍基”中数量占比超四成,居首的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区间收益为180.12%,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等科技类相关赛道的产品收益也超过1.5倍。
值得关注的是,权益基金(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下同)的“净值修复”进程显著。相较于去年“9·24”行情启动前,当前不少基金净值已回到面值以上,甚至迈入更高净值区间。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23日,权益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数据(即考虑分红再投资后调整计算的单位净值)跌破1元的产品多达3959只,占比超过一半(56.87%)。而今年9月19日,净值低于1元的“毛基”数量已降至1224只,比例降至17.58%;其中,2736只基金净值重返1元面值以上,更有80只产品迈入“2元”甚至“3元”区间,投资者持有体验大幅改善。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在A股市场回稳向好的过程中,作为“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场,为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9月22日,吴清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约为21.4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了32%。
另一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公募基金行业资产净值达到34.88万亿元,年内增加2.58万亿元。其中,作为资金入市核心通道的ETF市场总规模已经突破5万亿元,达到5.3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42.31%。
一方面,“国家队”在市场下挫时大举入市,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据第一财经计算,截至6月底,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两成。
另一方面,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在今年积极入市。以险资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中报,以“保险”作为持有人关键词,险资相关的机构或项目在上半年加仓近24亿份;外资、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在调仓过程中增配了大量ETF。
这一变化与政策推动密切相关。以《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始,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特别是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愿。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估算,《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望推动保险资金在今年净流入权益类资产达到1万亿元。截至二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突破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223亿元。
“ETF规模的快速发展,是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产品创新和投资需求升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一位指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未来伴随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和市场需求的转变,叠加居民存款搬家、个人养老金加配等因素共振,ETF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公募基金从去年9月起也再度迎来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包括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等。
其中,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在过去两年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涉及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第三阶段销售费用改革相关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已于今年9月发布,引导销售机构由赚取“流量”向赚取“保有”转变。
这也意味着相关改革进程已经进入“最后关键一步”。那么投资者实际能省下多少费用?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三个阶段,每年为投资者让利分别约为141亿元、68亿元、300亿元,合计累计每年让利超500亿元。
A股仍修复性上涨
与此同时,投资者行为模式在市场回暖过程中出现显著变化。第一财经通过调研多位投资者及基金渠道人士发现,部分投资者从此前“回本即赎回”的谨慎心态,逐渐转向“浮盈出现后犹豫是否落袋”的矛盾心理,再到近期积极关注新投资机会的变化。
此前,随着产品业绩的回暖,“解套即赎回”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行为模式,基金阶段性赎回压力增大。彼时,有部分此前“被套”的投资者告诉第一财经,随着产品逐渐“回本”,他们倾向于赎回,或亏损幅度显著收窄后考虑部分赎回以锁定收益。
其中,投资者晓晓(化名)选择将回本产品清仓,她表示目前仍持有部分尚未完全回本的产品,持仓亏损已从50%收窄至30%左右。受此前亏损经历影响,她目前的投资规模和产品选择都趋于谨慎。
相关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赎回趋势。据第一财经统计,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被净赎回1076.04亿份,环比增加56.43%;上半年合计净赎回近1764亿份。对此,有基金行业分析师表示,此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投资者对2022年至2024年长期亏损记忆影响下的自然反应。
然而,随着上证指数突破十年高点,多只主动权益基金积累更多的浮盈后,部分投资者们的心态再度发生微妙变化,是否应该“落袋为安”,成为许多人犹豫的焦点。投资者小胡(化名)就是“回本即焦虑”的典型代表。
当时小胡告诉第一财经,从他的账户由绿转红的时候就一度陷入两难,因为“赎回怕错失后续行情,不赎又怕浮盈得而复失”。但如今,他的想法再一次改变:“最近有什么好基分享吗?我买的某产品最近涨得还不错”。
这种心态转变在开户数据上得到直接体现。据上交所数据,8月A股新开户达265.03万户,较上月增长近35%,较去年同期增加165.2%;年内A股累计新开户数总量达1721.71万户,同比增加48%。8月基金新开账户为18.25万户,同比增加36.09%。
第一财经从不同机构处了解到,近来权益产品的赎回情况也有所趋缓。华北某基金公司人士称,从线上平台数据观察,近期权益产品虽然有所赎回,但属于正常数值,相较于之前“回本潮”阶段,近期已趋于平缓。
另两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证实了类似趋势,称赎回情况已有一定好转。不过,亦有以权益见长的公募人士透露,公司旗下的权益产品仍然呈现净赎回的情况。
此外,还有部分业内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近期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兴趣度有所提升,如咨询市场动态、询问基金产品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显著增加,投资者对市场后续走势的讨论热情也有所上升。
“A股市场近来进入震荡加剧和有所回撤的敏感阶段,但短期波动不改变中期趋势,A股仍持续行进在修复性上涨的途中。”杨刚表示。他将此轮市场修复的特征定义为“经济温和复苏场景下的非典型修复”,推动市场上行的重要催化来自流动性驱动及政策端发力。在杨刚看来,股指在重要关口前震荡有所加剧也在情理之中,尤其考虑到自4月上旬关税冲突时3040点的低点迄今,已涨约800点(涨幅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