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正被美国吞掉
作者 | 荣智慧
编辑 | 向现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这几天,美国财经名嘴吉姆·克莱默把“台积电是珍宝”挂在嘴边。
克莱默赞扬台积电的资产负债表“比美国政府的好看多了”,言下之意是,“有的是钱”的台积电不应拿美国政府的补贴,反而应该自掏腰包感谢美国政府的“政治保护”。
克莱默的说法倒也不稀奇,他的论调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如出一辙: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刚开始,就停掉了台积电的补贴,还要收中国台湾的“保护费”。
正是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治氛围下,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的前景逐渐清晰。只是,台积电可能不愿意回忆“和氏璧”的故事,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是典型的“说说而已”,赵国派蔺相如“假送真存”,和氏璧才得以在赵国多保留了二三十年。
从“棋子”到“弃子”,角色转换可能快得超乎想象。
加注美国
“珍宝”往往受人垂涎。尤其是夹在中美博弈缝隙中的“珍宝”台积电。
去年年底,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台积电迟早变成“美积电”——“台积电已经成为民进党当局讨好美国的‘投名状’”。同时有中国台湾媒体认为,台积电一走,“台湾将再无利用价值”。
台积电市值占中国台湾股市市值的35%,如果加上其配套产业链价值,大概占股市市值的50%以上。也就是说,美国“连锅端走”台积电的话,中国台湾的经济根基也去了一大半了。
21世纪初火遍亚洲的中国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主角道明寺扬言“家里有四座半导体厂”。
《流星花园》剧照
即使顶着“全民产业”的帽子,台积电“赴美”依然步履不停。
今年以来,台积电“赴美”有两大举措,一是投资金额再加码,追加1000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1650亿美元,这一数字差不多是台积电4年资本投资的总和;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的一个月后,台积电第一次在美国召开董事会,这也是台积电成立37年来首次将董事会放在中国台湾之外的地方举办。
换句话说,两大举措意味着——钱也去美国了,人也去美国了,这是台积电整个企业重心迁移的信号。
早在2020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末,台积电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首个芯片生产基地,其生产的4nm芯片已于今年上半年量产。
2022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提供数百亿美元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别国的芯片企业转移到美国。针对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6成以上份额、7成营收来自北美的市场地位,拜登政府向台积电提供约66亿美元补贴、50亿美元低息贷款,外加最高达162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2022年8月9日,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
2023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增设第二家晶圆制造厂,计划于2028年开始生产3nm和2nm芯片,此时台积电的总投资额达400亿美元。
2024年,为了拿到《芯片法案》的更多支持,台积电宣布在亚利桑那建设第三座晶圆厂,今年年中动工,计划2029年之后生产2nm和更先进(A16)制程芯片。至此,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三座晶圆厂总投资额为650亿美元。
2025年1月,特朗普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以加征半导体关税为筹码,直言“台积电在这里这么做(在美投资),就没有关税了”。
于是,台积电迅速抛出“追加1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在亚利桑那新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和一个研发中心,使总投资额达到1650亿美元;同时,新厂包含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产线,帮助美国建立“尖端”半导体生态;在美国召开董事会,以此作为向特朗普示好的“政治表态”。
美国陷阱
台积电始终迎合美国的芯片战略,恪守身为“棋子”指哪打哪的“职责”。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末,台积电就非常“知趣”地向亚利桑那投资了120亿美元。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延续并升级了“芯片回流”战略。
特朗普政府“芯片回流”战略的出发点有三点。一是地缘政治风险严峻,美国对中国台湾芯片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中国台湾生产了全球约9成的尖端芯片,属于美国高科技和国防供应链的“单点风险”。二是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热潮,美国希望掌握高端芯片的制造主导权。三是兑现“制造业回流”的竞选承诺,提振美国本土就业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6日宣称,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但未说明具体实施细节/图源:新华社
以“芯片回流”战略为纲,美国针对台积电施压,主要遵循“大棒为主、胡萝卜为辅”的思路。
“大棒”体现在关税政策和行政压力方面。比如,如果不在美国生产,台积电的芯片出口将会被课以100%甚至远高于100%的关税。另外,出口管制可以作为筹码,比如限制台积电获取美国关键设备或软件许可,像台积电的南京工厂“已验证最终用户”(VEU)将于2025年底结束,意味着受美国控制的物品和服务不能再直接进入该工厂。
此外,国防采购政策也是一种杠杆,规定国防关键芯片必须由美国境内工厂供应,将间接迫使台积电在美设厂以取得相关订单。
“胡萝卜”则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模糊的政策支持。台积电的几大客户如苹果、英伟达都是美国公司,其CEO库克、黄仁勋早已拜倒在特朗普麾下,不仅先后在美投资五六千亿美元,更有事没事去特朗普府邸“海湖庄园”转悠几圈。而且,新的补贴虽然没了,但旧的补贴到账也算一点利好,台积电“不要白不要”。
8月6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华盛顿白宫展示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礼物/图源:新华社
美国通过“绑定”台积电,来巩固自身的科技霸权和科技主导权。台积电不是孤例,30多年前,美国出手制裁日本东芝机械,令有着148年历史的东芝一蹶不振;十几年前,美国制裁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甚至在纽约机场派FBI逮捕了该公司副总裁皮耶鲁齐。
皮耶鲁齐出狱后写了一本《美国陷阱》,痛斥美国“得不到就毁掉”,将掌握高新技术的企业视为大国博弈的筹码。
因此,台积电的投其所好也是在“走钢丝”。
冤家路窄
台积电在美国的扩张逐步展开,搅动了美国芯片业格局。
台积电首先要与“老对头”三星面对面厮杀。
在逻辑芯片制造领域,台积电和三星是唯二掌握7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厂商。三星早先宣布在德州泰勒市投资170亿美元建造新晶圆厂,规划最早2026年投产,未来二十年内在美投资总额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台积电此番大举进入美国,势必在争夺美国政府补贴、客户订单和工程人才方面与三星形成激烈竞争。
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美国工厂都需要大量半导体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而美国本土这方面人力储备有限,两大巨头不得不争相挖角,成本也将因此走高。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区
不过,两家公司在美国布局的定位略有不同。台积电主要是响应客户的在地化需求以及美国政府的战略要求,将其先进逻辑制程引入美国;而三星在美国既生产逻辑芯片也生产存储器,主要是打造全球产能版图中的一环。
对于本土老牌巨头英特尔来说,台积电就有点“来者不善”了。虽然英特尔势头不错,一个月内连获美国政府、软银和英伟达三笔投资,但即使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也只字未提与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进行合作,英特尔的未来发展依然蒙着阴影。
英特尔近年股价狂泻,市值腰斩,已经推迟了俄亥俄州280亿美元的建厂计划,暂停了德国和波兰的晶圆厂建设,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冤家路窄的是,美国政府未投资前,坊间一度传出台积电将接管英特尔晶圆制造业务的消息。
曾称为“2025领先台积电”里程碑的英特尔18A被传终止开发
台积电在美国的大规模投资,也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地理版图变化。
长期以来,先进晶圆代工产能主要集中在东亚,而台积电与三星等在美扩产,意味着部分产能向北美流动。特朗普宣称包括台积电、三星等投资建厂规划在内,美国有朝一日可占据全球芯片制造市场40%的份额。虽然这一数字过于乐观,但可以预见,美国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中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而其他经济体中国大陆、日本和欧盟也各自启动了芯片计划。特别是日本,不仅拉拢台积电建厂,还成立了“Rapidus”联盟,由日本各大企业投资,力争在2027年量产2nm芯片,重建自主尖端制程能力。
近五六年来,芯片问题政治化是全球变化剧烈的新趋势之一。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从技术竞争维度来看,台积电加速先进制程(如2nm及以下)的全球化产能布局,可能加剧中国大陆在高端逻辑芯片领域的代差压力,特别是在EUV光刻机受限的背景下,中国大陆需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金刚石等)、Chiplet异构集成等非对称赛道加速突破。
航拍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台积电”第16厂/图源:图虫·创意
新型芯片赛道也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像“水芯片”等新型芯片作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颠覆性方向,研发依赖跨学科融合。中国如果能依托在类脑芯片等领域的积累,也许可以绕开硅基制程的“卡脖子”环节,在新型芯片领域建立非对称优势。
实际上,台积电积极赴美,甚至不惜化身“美积电”来取得“政治庇护”,本质上是以牺牲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表态”式支持,长远来看,一定会削弱中国台湾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国台办发言人此前曾表示:美方步步紧逼掏空台积电,民进党当局任人予取予求,何曾把台湾同胞的福祉和产业界的利益放在心上?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八斤
点击图片 即刻购买(广告)
更多资讯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Wang838645293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