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00亿抢筹!3万亿巨头,买爆

2025年09月22日,07时40分33秒 机构观点 阅读 4 views 次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亮眼,截至9月19日收盘,恒生指数上涨32.3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0.87%。

其中港股科技龙头股表现更佳,阿里巴巴年内大涨97.77%,最新市值3.03万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53万亿港元增加约1.5万亿元港元。其他龙头科技股中,快手年内上涨85.38%,网易上涨75.99%,小米集团上涨64.35%,百度腾讯也上涨超50%。

超1100亿抢筹!3万亿巨头,买爆

01

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前20

从资金角度来看,这些涨势凌厉的科技龙头们,也确实受到了各路资金的青睐。以南向资金为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收盘,年内南向资金已累计净买入1.03万亿元。而2024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额为7470.17亿元。

从个股层面来看,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最多的正是前述股价几乎翻倍的阿里巴巴,净买入额高达1167亿元。美团紧随其后,年内净买入额为565亿元。腾讯控股位于第4位,年内累计净买入额为335亿元。

不过,在年内表现优异的科技巨头中,也有部分个股被南向资金明显净卖出,比如小米集团,年内就被南向资金净卖出约90亿元。

超1100亿抢筹!3万亿巨头,买爆

02

多只ETF获大额资金流入

除了南向资金外,港股互联网和科技相关ETF也持续迎来资金净流入。以近一个月为统计周期的话,截至9月19日收盘,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近一个月获得141.11亿元资金净流入,在所有ETF基金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证券ETF的161.99亿元。而随着份额持续增长,截至9月19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最新规模达到932.64亿元,接近千亿元规模大关。

在净买入前20的ETF基金中,还有华宝中证港股互联网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也被积极抢筹,近一月分别被净买入81.48亿元和50.26亿元。

此外,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港股科技50ETF、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港股通科技ETF基金、大成恒生科技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也被资金积极净买入,金额均超过15亿元。

超1100亿抢筹!3万亿巨头,买爆

03

外资也在抢筹港股科技股

除了国内资金外,港股科技股也成了外资的青睐对象。兴业证券张忆东团队发布公开观点表示,此前在互联网巨头外卖大战内卷影响下,港股卖空成交占比于8月一度攀升至20.8%的历史高位。8月中旬,互联网龙头的未平仓卖空股数也处于近五年以来的历史高位。9月初以来,随着AI业务端持续发力,部分互联网龙业绩改善,前期压制板块的利空因素逐步出尽,空头回补,卖空成交占比下降。

该团队称表示,资讯科技业是2025年以来最早迎来转折的行业之一,2025年2月资讯科技业吸引外资净流入284.8亿元;随后的5月和7月,外资流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分别实现净流入457.5亿元、212.3亿元。

04

港股科技股为何“走红”?

在港股科技股不断吸引资金流入的背景下,这些股票为何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就成了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市场人士表示,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港股的科技股。以阿里和腾讯为例,沪上一位外资基金经理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过去市场常常采用一种简单的“标签化”方式对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进行估值:将阿里巴巴视为一个纯粹的电商公司,而将腾讯控股看作一个游戏公司。这种传统的认知框架严重低估了它们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时代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和所拥有的战略价值。

05

市场空间仍值得期待

虽说这些科技股已录得可观的涨幅,但展望未来,不少机构仍然认为这些科技股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其团队指出,在估值和流动性的驱动下,中国股票市场可能会迎来进一步的繁荣,“再通胀”预期和AI自主化发展是推动此轮上涨的关键催化因素。高盛在报告中称,维持对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分别预测其在12个月内的上涨空间为8%和3%。至于具体配置,高盛则继续看好互联网。

国联证券也认为,港股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该机构表示,美联储降息周期或有利于港股突破前高,从长时间的历史数据看,伴随着美联储政策周期的美元潮汐和恒生指数突破新高似乎存在某种相关性,美国维持低利率的时期有利于港股的突破,而美国强势加息吸引美元回流的时候,则可能引发阶段性的回调。在2000年以来的几个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中,恒生指数都出现了突破历史前高,从目前的水平距离新高还有较大上涨空间。

(来源:天天基金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