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也来凑热闹,杭州的发布会扎堆了

2025年09月18日,10时14分14秒 科技新知 阅读 3 views 次

文 | 长三角MOMO

华为发新车到蔚来最重要的NIO Day,企业纷纷将重大发布会定在杭州,表面看是性价比决定论,背后却是城市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产业生态、人才储备、大消费整体服务能力等多重要素的博弈。

今晚,华为正式发布享界S9T,居然是在杭州。

此前,华为的新车发布基本不出深圳,上个月在成都开了一场,也是为了借助成都车展的影响力。

而就在昨天,比亚迪商用车在杭州发布了e-Bus 3.0平台和全新客车C11。本周六,蔚来最重要的NIO Day,也会落地杭州。而且这一届一改车友票选城市,是蔚来官方直接指定。

再加上本土企业,比如吉利系(李克勤唱《红日》那场星耀8的发布)、零跑(今年连续发了B10和B01)、阿里系(刚刚公布了大项目高德扫街榜)的重大发布会,考虑到月底更是还有场包含了阿里“云栖大会”、网易“未来大会”、安恒“西湖论剑”的数贸会,现在杭州的发布会,真是越来越热闹。

无怪乎有的汽车记者吐槽,突然发现自己的航旅纵横,杭州的光点越来越亮。

那么,越来越多的重大发布会,从北上广深挪到了杭州。这背后的原因是啥?

第一个原因,性价比高是王道。

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和服务,价格都是最直接的竞争力。

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会,为杭州留下的42个竞赛场馆,比如“大莲花”奥体中心,这为各类发布会提供了充足的场地空间。

而相比于北京、上海,之前预定杭州的场地租赁成本要低30%以上,就算最近有所提高,也便宜很多,再加上更低的住宿和餐饮成本,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优势。

北京一位专业做搭建的朋友和我说,他们常年全国跑,甚至海南一年都有几个活,但是很少来杭州。因为本地公司报价最多能比他们低一半。

原因其一是阿里当年养活了完整的供应链,严苛的比价系统,已经使得很多搭建公司,通过设备自营代替租赁等方式把成本压到了地板,“尤其是阿里在库的那些供应商,签订的年框协议价,可能比我们成本都低”。而且,杭州本地还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补贴和费用减免。

曾经有个外地供应商,杭州某个活动报价太低了,执行时,把提报的5×4(米)的大屏,悄悄换成了4×3的,后来差点翻车。

除了场馆和搭建,很多企业特别是车企,发布会都会请大量的博主和网红,而杭州有大量的MCN和这方面资源,在杭州办会,就意味着这部分人员的机酒费用就省下来了。

综合起来,相比于北上广深,在杭州办会,最多可以减少接近一半的预算,效果却一点也不打折扣。

第二个原因,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

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黄仁勋说一定会去杭州》,里面解释了为什么杭州被称为“中国硅谷”,列举的原因包括:先发优势带来的人才储备、开源的生态精神和确定性带来的创业浪潮。

同样的理由下,“杭州六小龙”等新兴企业,和传统的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形成了有力互补,构建了“软硬结合”的产业新生态。

来这里开发布会的企业,看中的正是这种科技属性拉满、调性贴近的良好氛围。

在杭州,既能找到有洞察力的投资者、潜在的合作伙伴,还有懂技术的观众。各种专业受众的存在,让发布会不再是一场单向的展示,还多了行业对话的机会。

还有一组数据也很重要:2020年以来,超过230万名35岁以下的大学生来到杭州。这些年轻人,让杭州成为了新产品、新概念的理想首秀场。在这里发布新品,可以最早感受到市场的反应,听到最前沿的用户反馈。

同时,这些年轻人,对于很多创新产品,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购买力。蔚来在解释为什么把今年的NIO Day放在杭州时,透露了一组数据。

以杭州为首的浙江,在2024年7月,成为蔚来在全国首个销量突破10万台的省份,如今,蔚来、乐道、firefly萤火虫,在浙江省即将迎来交付突破15万台的里程碑。

据统计,2024年全国新能源车城市销量,杭州排在第二,全年卖了30.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是高达59%,每卖5辆车,就有差不多3台是新能源

可以说,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了主流市场消费的“风向标”。

第三个原因,友好的营商环境和成熟的配套服务能力。

发布会作为大型活动,需要特定的审批手续,而众所周知,杭州在优化各种审批流程和监管上,其宽松友好是全国领先的。

前面提到,得益于服务阿里多年的诸多大型发布会,见过“大世面”,本地相应的供应商也很成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发布会产业链。从活动策划、舞台搭建到灯光音响、媒体传播,本地供应商都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发布会经验。

很多年前我还是记者的时候,一次出差去上海有大半天空闲,就让当地朋友带我游玩下。她考虑了良久,和我说:想不到啥合适地方,咱们去杭州西湖划船去吧。

作为顶级旅游城市,杭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企业办会的加分项,不仅仅在于旅游。

比如,对于车企而言,发新车会有对应的上路实测或者试驾,而杭州多山路,不用跑远就能满足。前几天,东风风行推新款星海V9,更是会玩,在宝寿山景区搞了个沙滩派对。

除了以上这些显性环境,我还注意到一个“彩蛋”细节。

2024年之前,每年杭州的演唱会数量全国进不了前十,而在2024年一下到了第五(前四是上海、北京、成都、深圳,这个排名和企业大型发布会热度貌似高度重合)。

今年,更是收获黄老板EdSheeran、梦龙、水果姐、OneRepublic、滨崎步和XG女团等等顶级演出。

而根据“霉霉经济学”(野村证券估算,霉霉新加坡演唱会,带动旅游收入超4亿美元),各种大型演出,可以带动交通餐饮酒旅等全方面的消费。

反过来也可以说,各种大型演出对于消费全链条的反复“锤炼”,也打通了杭州综合接待能力的“任督二脉”,使得杭州能够轻松应对各类大型发布会的人员接待需求。

一场发布会的成功,背后是城市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产业生态、人才储备、大消费整体服务能力等等多重因素的协同。

杭州发布会为什么越来越多?实际上,是以上这些深层要素全面成熟的外在表现。

企业在竞争,城市同样。

杭州的发布会热潮,也在预示着,中国城市竞争正在进入新阶段。

比起其它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杭州也有很多能力并无优势。

首先就是萧山机场存在感太低了,离市区远不说,航班还总晚点,虽然现在机场扩建了,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举办超大型活动的基建也不太够,5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场馆,目前只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大会展中心等少数几个。

另外,大型活动期间,往往会交通管控,而杭州地铁的覆盖范围和末班车时间(部分线路约在23:00就停了),也不大能满足所有活动需求。

更影响办会体验的,就是杭州“美食荒漠”的标签了。西湖醋鱼的老梗,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过去。

不过,除去这些仍待提高的细节,大的方面看,从比政策优惠、比基础设施,到比创新生态、比文化氛围、比人才吸引,甚至比“夜市经济”,在这场全方位新的竞争中,杭州或许称得上,已占据了些许先机。

后面比拼的,就是耐力了。或者再加上,创新的魄力。

(来源:钛媒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