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准备撤离?经济疲软与AI交易热潮消退或引发美股回调
汇通财经APP讯——周四(9月11日),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标准普尔500指数(SPX)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COMP)均收于历史新高。一如既往,此类里程碑式的时刻,总会让较为谨慎的市场参与者神经紧绷。他们担忧:我们何时才能判断股市已达峰值?
BCA研究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彼得·贝雷津表示:“要问什么会引发下一轮股市崩盘,就好比问哪片雪花会引发雪崩。”
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贝雷津回顾了以往股市大幅回调的案例,他指出,引发抛售的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重事件的叠加,这使得预测股市何时开始暴跌变得更加困难。
以1987年为例,“黑色星期一”崩盘之前,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元贬值,引发了人们对美联储被迫加息的担忧。当时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7.1%飙升至10%;此外,美国众议院还提交了一项限制企业并购税收优惠的法案。
同样,1998年的股市暴跌也并非仅由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引发。当时,亚洲最大的私人投资银行“百富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倒闭也是诱因之一;市场还担忧中国将被迫让人民币贬值,随后俄罗斯又出现主权债务违约。
即便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其原因也被过度简化了。BCA的数据显示,造成泡沫破裂的不只是过高的估值——美联储重启加息、股票供应激增(1999年股票净发行量为90亿美元,而2000年第一季度仅这一个季度就达到590亿美元),都让投资者感到恐慌。
而且,近年来的股市回调表明,市场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无视”不利因素。2021年秋季,通胀飙升将导致美联储大幅加息的信号已十分明确,但标准普尔500指数仍从2022年初到同年10月下跌了27%。
不过,以往股市暴跌也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全面熊市通常发生在经济低迷时期。BCA表示:“当经济保持韧性时(如1987年、1998年、2020年和2022年),股市往往会迅速反弹。”
遗憾的是,贝雷津认为,展望未来,支撑当前牛市的两大主要因素——经济韧性与人工智能热潮——都将减弱。
劳动力市场恶化表明美国经济已显露脆弱性。贝雷津指出:“失业率看似小幅上升,实则被‘许多人放弃找工作’这一情况所掩盖。如果将‘不在劳动力市场但目前仍想工作的人’纳入统计,自今年1月以来,失业率已上升了0.76个百分点。”
他补充称,房地产市场“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而在美国之外,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提前应对关税”所带来的需求支撑。
此外,尽管人工智能代表着长期增长趋势,但它也无法免疫于周期性经济下行。BCA指出,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 Platforms,股票代码META)、字母表公司(Alphabet,股票代码GOOGL)等企业对广告业务高度依赖,若消费者支出放缓,广告收入将大幅下滑。
BCA表示:“过往经验表明,当自由现金流开始下降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不安。2021年末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亚马逊(Amazon,股票代码AMZN)、谷歌(Google)、元宇宙(Meta)、微软(Microsoft,股票代码MSFT)和甲骨文(Oracle,股票代码ORCL)等‘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合计自由现金流曾暂时出现下滑。”
BCA认为,这些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会触顶,但目前占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三分之一的AI相关企业股票价格,“可能远在此之前就会暴跌”。届时,随着股市财富缩水,消费者支出将进一步下降。
贝雷津总结道:“虽然无法确切知道全球股市何时会触顶,但目前市场已存在足够多的脆弱性,这足以说明我们应当‘将手指放在退出键附近’(随时准备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