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025外滩大会: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探访2025外滩大会: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原标题:记者探访外滩大会 解码智能化新风
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巡检、救援、爆破……9月11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举办的“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上看到多款机器人轮番登场、大展拳脚,在模拟真实工业与救援场景中展开角逐,展现了机器人从技术演示走向产业应用的最新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正在提速。
展现人机共生新图景
在今年的外滩大会上,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携产品集中亮相,展现了人机共生的科技发展图景。
在“机器人小镇”区域,化身居家好帮手的“贡嘎一号”四代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产品,“贡嘎一号”可以执行多元化的任务指令。当参观者给出一个“拿饮料”的指令后,机器人能自主到餐桌拿饮料并递给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参观者,展示了很好的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
除理解并执行简单指令外,多款机器人在模拟真实工业与救援场景中完成高难度任务的能力也正得到了验证。
在“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中,参赛机器狗挑战多项高难度任务:在工业巡检环节,它精准完成开关门、识别按钮、拉闸报警等电箱操作六大动作;在转战救援现场后,它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清除石块,稳稳“救出”仿真婴儿。“机器人能突破人体极限,进入高温、有毒环境承担极端危险的任务。它们将是救援队的‘超级队友’。”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说。
谈及具身智能产业,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认为,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仍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高质量数据及模型算法层面。在数据层面,采集和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数据利用率也需提升。在模型层面,当前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并不理想,模型与机器人的控制模态对齐也是难点。
尽管存在挑战,但王兴兴对具身智能及AI产业的未来依旧十分乐观。他认为,现在创新创业的门槛已大幅降低,年轻创新创业者迎来好时代,可以用AI工具去实现新创意。“要真正让AI落地干活,现在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他说。
AI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
除了与机器人结合外,AI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
例如,在农业领域,复旦大学带来伏羲中短期气象大模型和次季节大模型,前者可精准预报未来15天逐小时天气,后者则能够进行未来60天的气象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在极飞智能农场展台,无人机、无人车、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产品覆盖耕种管收的每个环节,这些设备借助精准定位、智能决策与实时远程控制,可极大地降低人力依赖、减少投入成本,助力农户增收。
在医疗领域,蚂蚁集团近年来加速探索AI医疗,于6月推出AI健康管家AQ。目前,全端服务用户已突破1.4亿户。在蚂蚁集团CEO韩歆毅看来,医疗虽属低频行为,健康管理却是高频需求,两者结合可为AI深度服务提供土壤。“AI医疗通过人机结合,能让名医分身有术,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同时也让基层医生有了好助手。”他说。
AI与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正驱动相关产业、企业变革。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介绍,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催化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
(来源:中证网)